为行政管理效率插上“翅膀”
——佛山立法强化科技赋能依法行政纪事

2021-11-22 04:33刘高林
人民之声 2021年10期
关键词:黑烟佛山市排气

文 唐 梦 刘高林

“过去传统人工执法,受人员限制,只能是选择性执法,而且费时费力。自从佛山市2015年5月28日取得地方立法权以后,市交通运输局治超工作有了‘质’的飞跃,通过佛山市人大常委会针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的立法,有力推动了佛山运用科技手段治理超限超载运输乱象,更好地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执法证据提升执法效能。”佛山市交通运输局执法三科副科长赵海波认为这标志着治超工作由“人海战术型”向“科技高效型”的一个重大转变。

在佛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行使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限,强化依法行政,积极主动赋予行政管理科技化、智能化、数据化已成为常态。创新规范智能化行政管理的数据采集和信息传输标准,并以具体条文明确其使用程序、运用规则等内容。据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到目前为止,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颁布实施了8部实体法规,均明确行政主管部门“建设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并强调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提升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强化科技执法理念,提升行政管理效率,且已取得了可喜成果。

治超:科技治超弥补人工执法监管“盲区”

提及《佛山市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的颁布施行,赵海波感慨良多,这解决了佛山市交通运输局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通过科技手段,极大提高了执法效率并创新了治超模式。

赵海波表示,他们原来治超靠的传统人工执法,受人员编制和治超站点设置的限制,只能到路面凭执法经验,通过人工观察路面行驶车辆是否超限超载,再指引可能存在超限超载的货运车辆在现场的地磅过称检查是否违法,既耗时又费力。自从2015年佛山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当年佛山市交通运输局就提出治超的地方性法规立法建议,并在2016年由市人大常委会对佛山市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违法超限超载行为立法,通过立法手段确定有关科技治超技术为执法依据。《佛山市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自2017年7月1日施行以来,极大地提升了佛山市的治超工作实效,并解决了此前靠“人海战术型”落后低效的执法模式。

“2020年,高明区合和大道的佛山市第一个普通公路科技治超点启用当天,就查处了超限超载车辆60辆,这相当于100名执法人员路面执法一天的工作量。”赵海波用数据对比展示了科技治超的先进性、优越性。

高明区合和大道这个治超点,在运用科技治超前日均超限车辆达350辆,当前已经降至日均不足20辆。而且据数据反映,凌晨是货车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的高发期,这就说明违法超限超载的货车司机,抓住执法人员凌晨需要休息这一“致命”弱点避开执法。而自从有了科技治超后,全天24个小时不间断的检测过往车辆超限超载情况,通过科技治超弥补了人工执法难以覆盖监管的“盲区”,有效提升了执法效率和威慑力,减轻了执法压力。

据统计,自2018年佛山市启动科技治超执法以来,全市累计查处普通公路科技治超案件80 694宗,其中2020年查处35 989宗,是全年依靠执法人员路面执法治超案件5 427宗的6.63倍。自2020年全面启用科技治超后,日均超限台次比2019年日均超限下降36.4%;全市各治超点2020年日均超限率为0.91%,比2019年下降61.6%。

这是佛山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强化科技赋能行政部门,实现行政执法“科技高效型”的一个重大转变。随着科技治超模式的有序铺开,通过在重要交通节点、重点货运源头等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的高发区域设置科技治超点,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连点成网,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统一高效的科技治超网络,切实提升了执法效果,有力保障了佛山市各级公路的路产路权。

根据条例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市、区人民政府稳步推进治超系统前端设备的规划建设工作。从顶层设计上统筹制定佛山市未来几年的科技治超点布局规划,市交通运输管理局牵头编制了《佛山市一体化科技治超监测点布局规划(征求意见稿)》,计划在2022年年底建成全市较成熟完善的科技治超一张网,形成“双超无路走、违法即被罚”的治超新局面。

截至目前,佛山市现有超过30个科技治超点投入执法,初步形成科技治超网络,并由市一体化科技治超平台统一接入各科技治超点实时监测数据,存储车辆超限超载完整电子档案、证据照片及视频监控数据,形成交通运输部门提供检测数据、公安机关罚款记分的线上处罚新模式。

治黑烟车:科技执法效果高于人工执法四倍

同样,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在治理佛山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排气污染方面也有明显效果。自2017年市人大通过立法,在《佛山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中明确通过电子摄像头抓拍机动车超标排放黑烟的具体执法措施后,全面提升并改变了佛山市生态环境局此前靠人工执法测量汽车排放黑烟,执法效能低下的被动局面。

据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二级主任科员徐恩介绍,《佛山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前,他们对市区主要路段的机动车超标排放黑烟的执法工作只能靠人工路面执法,发现机动车排放黑烟时才能够通过人工手段检测其排出的黑烟是否超标。这种传统人工执法手段既落伍又缓慢危险,而且执法效果不佳;个别驾驶员更有可能通过控制油门的方式影响检测结果。

自从《佛山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后,不仅规定了采取高科技电子抓拍机动车排气超标的执法措施,也明确电子抓拍排放黑烟车辆信息数据处罚权由公安交警负责。这解决了靠人工执法的局限性,同时也解决了人工执法的选择性。经过测算,科技执法效果是人工执法的400%,这为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增添了科技的“翅膀”。

人大立法赋能运用科技技术执法,对加强整治超标排放尾气的机动车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佛山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赋予市政府可以采取划定黑烟车限制行驶区域的行政管理措施。依据条例第十四、十五条规定,市政府可以按照佛山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有关规定,依法划定黑烟车限行区域,市政府据此发布了《佛山市黑烟车限制行驶区域方案》。

自从立法采取科技技术手段开展监督检查以后,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公安交警部门完成市级黑烟车智能监控平台建设,并继续升级各区电子抓拍系统,利用高清摄像机及先进的光电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实现黑烟车的自动抓拍、识别及筛选等功能。

截至2020年底,全市在各主干道路建成黑烟车电子抓拍点位85个,电子抓拍设备119个,全面覆盖五区的主要交通节点,对过往车辆进行智能监控,与路面人工检测双管齐下,切实提高执法工作效率。

佛山市黑烟车智能监管综合管理平台

根据条例规定,制定黑烟车电子抓拍处罚程序,明确“环保取证,公安处罚”模式,由区级环保部门在抓拍后48小时内完成人工复核,并将违法车辆相关信息及证据移交同级公安交警部门进行处罚。区级公安交警部门每日对辖区内通行的同一辆“闯禁行”黑烟车只处罚一次,统一使用交通违法行为处以200元罚款并记3分。截至5月底,全市共累计抓拍处罚黑烟车闯限行区违法行为1231宗。

信息化: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全市各部门协同监管

此外,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也列入立法范畴,目前佛山市已经完成“佛山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数据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佛山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升级工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已经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有关数据的录入,并根据录入数据开展监督管理工作。

在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方面,全市已录入管理系统的未竣工建设工地共780个,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1 656台。各部门在日常检查工作中发现黑烟机械情况,也通过系统及时通报生态环境部门处理,实现防治数据的实时共享,有力地强化了部门协同监管。

在机动车管理方面,按照国家部署取消机动车排气定期检验机构委托审批,根据省机动车环保数据交换系统接口规范的要求,落实全市检验机构联网工作,实现机动车检验数据的实时上传监控。印发《佛山市机动车排气检验机构联网工作指南(试行)》,对佛山市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联网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引。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行政管理、人民生活等方面的运用,都离不开立法的引领、促进和保障。佛山市人大常委会立足解决实际问题,在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强化科技赋能,着力“补短板”“真管用”,突出精、特、实,通过各种针对性措施将科技运用到依法治理的关键环节,为依法行政插上“金翅膀”,以高质量立法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黑烟佛山市排气
医院图书馆参与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合作共建的实践与探讨
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 李西鹏
排气系统对车外加速噪声的影响分析
某车型排气消声器冰堵问题的分析及优化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GDI发动机排气系统性能优化分析
柴油车尾气烟团不透光烟度仪的优化设计
广东省第六届留守少年儿童佛山市福彩夏令营顺利开营
戒姻糖
拖拉机因压缩及喷油导致冒黑烟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