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不患人之不已知

2021-11-22 17:31何捷
作文与考试·小学低年级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乾隆皇帝检索诗句

何捷

【图解】鄂尔泰和张廷玉的党争

【资料故事】

清朝的乾隆皇帝刚刚即位的时候,朝廷有两大党派:

一派是以鄂尔泰为代表的满族势力,另一派是以张廷玉为代表的汉人大臣势力。两派的势力越来越大且水火不相容,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攻击,从暗斗到明争,最后简直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这一切显然超出了年轻的乾隆皇帝的承受能力,于是乾隆皇帝采取了一系列借力打力的辦法,最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将两大集团收拾得服服帖帖。【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释文】语出《论语·学而》。孔子说:“不要担

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畅自如了。那么,怎样才能去了解,才能去知道呢?今天和大家介绍三种方法:

第一种,学会检索。这是个信息时代,借助网络,可以瞬间知道我们希望知道的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所以,你需要掌握的就是检索的方法。打开一个搜索网站,输入你要检索的关键词,按下回车键,在众多检索的条目中选择你自己需要的结果。就是这样简单。比如,你需要检索“写中秋之月的诗句”,你就将“中秋之夜的诗句”输入检索栏,按下回车键,就会看到好多的检索结果,看到前人为你作的总结。然后,你选取自己需要的一两句用在文中。

瞧,这样做是不是很简单?不过,提醒大家:总是这样检索后引用不是办法。最好的办法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把这些诗句积累下来。长大后,大家可能会遇上写论文,可不能直接检索后摘抄,必须注明出处,要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

第二种,学会采访。很多人拥有各种知识,你想要知道别人所知道的,就可以采访。采访时要有三招。第一,问一问,你要学会提出问题;第二,记一记,你要学会现场记笔记;第三,理一理,你要对笔记进行整理,整理后的信息才能作为写作素材。还比如说写“中秋”,你就可以采访自己的奶奶:小时候,您是怎么过中秋的呢?您那时候过中秋,有什么习俗呢?瞧,你会提问,奶奶一说,你就记录,之后就可以转述到自己的文章中了。你可以写下:我奶奶小的时候,是这样过中秋的……

第三种,学会观察。观察,可以让你拥有更多的素材。当然,观察并不是仅仅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心灵去感受,用手去触摸等等。还说“中秋”吧,你眼睛看到的月亮,耳朵里听到的家人谈论,诉说着“明月带来的相思之情”,嘴里品尝着的甜甜月饼,心里感到的浓浓温情,这都是观察的结果。

看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知道,办法还是很多。最后和大家说三个原则。

第一原则,获取素材,最好是亲身经历。总是让别人来传话,做个信息的“二传手”,难免出错。因为信息经过传递会走样,会变化,不够准确。

第二原则,多方式、多途径获取。比如说,前文我们就介绍了三种方法,其实你还可以综合利用,根据检索的结果,进而做采访,之后配合观察,不断补充。

第三原则,整理回顾。信息有了,还不能直接写,必须经过整理,不断回顾每一个可以回顾的细节。这条,何老师一直在提醒,相信大家能记住喽。

猜你喜欢
乾隆皇帝检索诗句
关于乾隆的美食故事
六一来了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通过实际案例谈如何利用外文库检索提高检索效率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关于乾隆的美食故事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TWICE AS NICE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