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管理对化疗期胃癌留置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并发症、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11-23 03:19李静郭妍宁艳艳
癌症进展 2021年18期
关键词:品管圈胃癌化疗

李静,郭妍,宁艳艳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南 洛阳 471003

胃癌是由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癌变发展而来,在所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中,其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三位。目前临床上针对胃癌主要采用化疗进行治疗,同时结合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其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一条安全性高、无痛、重复利用的静脉通路。化疗和PICC会引起患者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化疗会导致骨髓抑制、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化疗用药会给患者带来局部感染、食管炎及溃疡等,加深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对饮食造成影响。此外,疾病、PICC、化疗不良反应等因素均会严重影响胃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极易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对化疗期胃癌留置PICC患者予以高效的干预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品管圈管理是在肿瘤患者中常用的一种干预管理方法,通过对患者所处环境进行持续管理及改善,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应对问题的能力,从而减少医患纠纷并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将品管圈管理干预与常规干预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入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胃癌化疗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②留置PICC用以化疗;③依从性良好;④配合度高,能完成各类调查问卷及评分。排除标准:①心、肝、肺等其他器官存在疾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认知功能障碍;④此前接受过其他干预。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06例胃癌化疗患者,将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的5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的5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26例,女27例;年龄38~69岁,平均(52.34±2.38)岁;病程1~4年,平均(2.31±0.42)年;TNM分期:Ⅱ期27例,Ⅲ期15例,Ⅳ期11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38~69岁,平均(53.08±2.47)岁;病程 1~4年,平均(2.47±0.35)年;TNM分期:Ⅱ期30例,Ⅲ期17例,Ⅳ期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待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并留置PICC后,干预人员需遵循医师的嘱咐进行干预工作,干预内容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知识宣讲、饮食干预等。

观察组患者予以品管圈管理干预,依次进行问题分析、目标确定、对策制订。①成立品管圈管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8名肿瘤内科工作人员,设圈长1名,由主任医师担任,其工作内容包括干预的安排、协调等,每周定期进行1次培训,制订具体的干预步骤,其余成员以轮流形式完成其中每个步骤。②问题分析:所有品管圈组员参与每月两次的定期讨论,重点分析在实施干预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患者及家属对病房的条件不满意;干预人员与家属或其他陪护人员存在矛盾;患者携带较多的生活用品,致使医疗设备的归置无法及时完成,或归置后又被患者打乱;一些设备使用期限较长,未能更新;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度不够,致使患者的依从性不高;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干预人员对问题的发现不够及时且未及时解决。③目标确定:强调病房的规范性,嘱咐干预人员通知到每例患者及家属,养成高度配合的习惯,避免意外事件,此外干预人员应保持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清楚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④对策的制订及进行:加强病房的管理,培养干预人员的责任感,对病房的标准进行具体化;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完善对患者和家属的知识宣讲,以此提高患者依从性及配合度;对于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尽量满足,采纳其建议或意见,提高服务水平;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每天对病房进行消毒;干预人员互帮互助,向优秀人员看齐,提高自己各项能力;每日多次查房,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并严格落实对病房的管理。

1.3 观察指标

①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进行评定,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4个维度,每个维度100分为满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②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PICC相关性出血、局部感染、导管堵塞、营养不良、静脉炎、导管脱出。③干预前后干预人员各项能力评分比较:包括沟通协调能力、品管圈手法、团队凝聚力、责任心、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幸福感。每个方面100分为满分,评分与干预人员的能力呈正比。④护理满意度:从服务态度、责任感、工作积极性、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85分代表非常满意,60~85分代表满意,<60分代表不满意,评分与满意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GQOL-74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GQOL-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P

<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GQOL-74评分的比较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43%(5/53),低于对照组的28.30%(1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6.163,

P

<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2.3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各项能力评分的比较

干预后,护理人员沟通协调能力、品管圈手法、团队凝聚力、责任心、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幸福感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表3)

表3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各项能力评分的比较

2.4 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经干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45%(4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72%(2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19.412,

P

<0.01)。(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n(%)]

3 讨论

当前针对胃癌患者,临床多采用手术结合PICC化疗进行后续治疗,但切除术造成胃癌患者胃体组织变少,极易发生胃瘫,患者及家属会承受较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容易丧失对治疗的信心。胃癌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最高,可达30%~80%,接近一半的患者入院治疗时,就已经存在营养不良。而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并发症,如肠胃不良反应,会再次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严重者会引发恶病质,而恶病质会直接导致胃癌患者的病死率迅速上升。有相关研究表明,和肿瘤自身以及抗肿瘤治疗相比,死于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更多。因此,在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应着重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

寻找高效、广谱性较好的干预方法对胃癌留置PICC患者意义重大。品管圈管理干预是一种前沿、应用范围较广的管理方式,已发展成为医院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将规范性干预模式和特色干预模式相结合,通过内部的讨论和交流,处理干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成此前制订的目标,其优势有以下几点:①待患者入病房后及时进行相关知识宣讲,依据患者的性格特点确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实现个性化指导;②从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直到解决问题,干预人员全程切身参与,找出最佳的方式和方法处理问题,从而增强管理的规范化,改善干预模式,提高干预质量和水平。

本研究中,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品管圈干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胃癌留置PICC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与蒋书娣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相似性。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43%(5/53),低于对照组的28.30%(15/53),说明品管圈干预管理能够改善胃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究其原因是各种学科结合的管理小组为干预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利用合理的干预方法确定问题的来源,随后在现代医学的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共同制订与对象特征符合的改善策略,采用品管圈干预管理进行干预,最终降低了胃癌留置PICC患者感染、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这与楚鑫等研究结果类似。此外经干预,护理人员沟通协调能力、品管圈手法、团队凝聚力、责任心、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幸福感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说明品管圈干预管理能对干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刘波等在自己的研究中也提到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品管圈管理干预能提高干预人员各项能力,进而提高胃癌留置PICC化疗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品管圈胃癌化疗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眼科患者视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漏查率的研究
胃癌癌前病变有哪些,该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跟踪导练(二)(3)
胃癌筛查首选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