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我国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2021-11-23 17:01黄敬雯李文霄温馨靓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延续性互联网+医疗

黄敬雯 李文霄 温馨靓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00

互联网技术是当前被应用于社会各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2015年,国务院发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 年)》(国办发〔2015〕14号),在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将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等应用于民生和医疗当中[1]。2018年,国家卫健委明确提出了将互联网应用于医疗领域,尤其在护理服务、创新服务模式中,需要大力提高信息化建设需要,优化护理服务的流程,进一步提高护理效率,同时在管理中提高智能化服务[2]。作为当前新的技术平台,互联网主要是指和各种传统行业相结合,“互联网+护理”是指将当前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以及互联网思维作为基础,结合传统的医疗护理服务,让护理服务在实践过程中,从传统的护理工作转变为更加完善、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3]。本文主要综述当前“互联网+”在我国护理领域的应用情况,同时对当前“互联网+”护理的前景作进一步分析,为提高和促进护理事业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

1 “互联网+护理”发展的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城市各大综合医院的就医人数在不断地逐年攀升。当然,由于住院周转以及科室正常的周转,患者在住院时间上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最终会导致本身处于康复阶段的患者,由于相关因素的制约,后续的康复和护理出现了停滞,同时,在出院后这些患者对专业的健康教育需求量较大。但相比国外的就诊以及医疗模式,我国由于人口基数较大,许多患者得不到长期的家庭随访,这就导致病人出院后的康复、护理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宣教难以保证。国家卫健委在2019年发布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多省市进行试点。当前在护理服务上,“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院外应用的较为广泛,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延续性护理是指病人在院外的任何场合或在不同的场所,都能够接受到连续性、可持续性、协作性的护理服务。在传统的延续性护理上,大多数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一种延续,主要包括制定的出院后计划、出院后的随访以及用药指导,等等。

2 “互联网+护理”的应用情况

延续性护理的方式有很多,如电话随访、家庭访谈等传统的延续性护理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当前延续性的护理方式从原来的传统方式转变为:远程生命体征的监控以及基于互联网网络平台的健康宣教等形式。张樱婷[4]等在“互联网+”延续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应用中指出,延续性护理通过常规通信软件、移动健康应用程序APP、网络平台、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的患者管理网络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等方式来弥补医疗资源短缺的现状。许海英[5]等,利用微信平台在进行院外随访管理过程中发现能够改善直肠癌造口术患者周围皮肤,同时对减少皮炎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朱萍萍、张亿桥等[6-7]也通过微信平台,针对肿瘤术后患者、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在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上效果显著。胡宝芸[8]利用微信平台,在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较为理想。杜晓燕[9]等通过移动终端联合传统的中医护理服务对出院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在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病情的恢复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杨海苓等[10]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模式的构建基础上,提出了康复回家庭,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就医理念,通过平台模式的搭建,高效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对平台的组织管理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实现所在社区老年患者的就医资料以及基本信息能够通过三元联动平台进行共享,从而实现互联互通,高效就医,便利就医。陈瑜[11]指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以及穿戴式设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健康状态,通过早期及时发现问题,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进行合理及时的护理干预,同时,针对突发情况,人工智能设备可以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后再进行相关的处理。

3 “互联网+护理”存在的问题

3.1 患者自身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在不断下降,尤其是年龄超过7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记忆力不断减退、认知行为功能下降、身体行走不便,运动迟缓等,其对于智能化的“互联网+”技术,比如相关网页搜索、软件的应用、穿戴设备的开启以及调节等应用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当然这些智能化设备的使用,还受到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域网络覆盖、不同人群的接受能力等限制。因此,对“互联网+”护理构成了一定的挑战,社会研究者需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场景切换和思考,利用大数据分析、相关调研、资料查阅以及多试点进行健康教育和相关技术盲区的指导,利用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寻找出符合当前人群的智能化设备,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护理需求。

3.2 医护人员信息技术水平良莠不齐的问题

“互联网+护理”所依托的是一种信息技术,当前这一技术的掌握不仅仅是相关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更多的是需要医护人员熟悉并掌握这一关键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主要参与者,医护人员除了在医疗水平上不断提高,还需要接触和了解互联网信息技术,熟练掌握这一技术,当然这和所需要具备的信息素养有一定的关联。当前由于医护知识水平的参差不齐,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等影响因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医护人员掌握“互联网+”技术具有制约性,这就需要通过其自身不断地学习,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如通过软件系统的培训、考核,相关互联网技术操作的讲座,智能设备结合护理的操作方式方法,网络课程的学习等,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

3.3 医疗信息共享的问题

在我国整体的医疗模式中,社区、卫生院、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疗信息都是独立的,虽然双向转诊在不断普及和发展,但在实施上还是没有明显的成效。由于地域、文化、网络覆盖及医护人员分布的不同,上述三个就医单位之间的合作尚不能够形成一个系统性、整体性、高效科学的合作模式或体系,同时由于医疗资源的差异不平衡分布,导致城市医院就医难,社区医院及卫生院医疗水平欠佳,发展空间不足。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医疗信息共享也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当然这还需要国家卫生机构及政府大力发展和提供合理的资源配置,建立高效便捷的合作模式和就医联合,利用医疗信息共享,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同时也能够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3.4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最主要的风险就是个人信息的泄露,当前电信诈骗以及网络漏洞都是由于大量个人信息数据的丢失和泄露引起的,同时法律政策对互联网的监管正处于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对某些边缘地带,尚需要不断通过法律手段去监管。同时,面对如此庞大的互联网信息数据,监管难度也是相当大,一旦不法分子利用患者就医的急切心理,对患者实施诈骗,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网络监管需要各级政府以及职能部门不断完善,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在技术领域上,更加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提高安全加密性,在减少繁琐的操作基础上,要对网络安全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控。

3.5 多学科交叉协作问题

“互联网+”护理服务不单单只要求护理一种专业,还涉及其他专业领域的协调合作,尤其是当前“医—护—康”已是一个整体的医疗服务模式,护理服务只是医疗服务的一方面,这就需要三者密切搭建协作互助的医疗体系,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我国在慢性病防治领域,多学科交叉协作的模式尚未建立,在成员的构成比例、学习及培训模式、协作体系等方面都尚未制定相关的标准,多学科的合作意识较为薄弱。因此,需要加强在慢性病领域,“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多学科协作互助模式,不断强化学科之间的交流,同时增加评价和相关培训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

4 展 望

“互联网+”护理模式是今后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应运而生的重要服务体系之一,也是结合互联网技术和传统医疗服务为需要护理的人员提供便利的有效手段。“互联网+”技术在医疗服务方面应用效果较好,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缓解医疗资源短缺现象,从而让需要护理的患者出院后获得及时、有效的护理,满足患者多方面的身心需求。目前,国内运用“互联网+”技术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未来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实现更好的结合,形成“多样化、多方位、高质量、高品质”的“互联网+”护理模式,不断拓宽医疗服务,协同医疗各个学科领域,发挥创新意识,尝试护理服务新模式,推动“互联网+”技术在医疗服务,尤其是护理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延续性互联网+医疗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
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