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

2021-11-23 05:08邹义男西安市阎良铁路医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9期
关键词:财务科绩效评价公立医院

邹义男 西安市阎良铁路医院

一、绪论

公立医院是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由政府出资建立,财政予以补助的具有公益性和独立法人地位的医疗机构。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医院逐步取消西药及中成药药品加成、耗材药品加成,同时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多数公立医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固定资产是公立医院资产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公立医院持续经营的物质基础,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是提高固定资产购置合理性,优化公立医院内部资产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证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必然要求。

以西安市某二级公立医院为例,在资产管理中财务科负责资产总账务的管理,处理计提资产折旧、申请资产报废等事宜;设备科、信息科及总务科三个科室分别管理医疗设备、计算机设备及其他通用(非计算机)设备资产,负责对应资产的采购、调拨及报废等具体工作,并设有资产台账。临床、医技、医辅、后勤等科室是资产的使用者,每科室负责各自资产账页及实物的日常管理维护。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1.对资产具体功能的需求不清晰

一些科室在制定采购需求时,仅仅考虑“我想买什么”而非“我需要什么”,仅考虑“会不会给我买”而非“买回来是否能实现该资产的价值”。一些科室在确定采购需求时没有到已经引进并使用该资产的单位进行学习,对本科室拟购买资产的具体功能了解不清晰。由于医疗设备的专业性强,不同厂家和批次的设备具体功能存在差异,采购人对拟购买资产缺乏深入了解,必然导致固定资产使用效果差强人意。

2.竞标产品差异性大,可比性低

在一些公立医院,尤其是资金有限、规模较小的公立医院,在发出招标计划后,规定期限内应标的企业数量有限,经常出现只有三五家企业参加招标会的情况,应标产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批次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应标企业也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经销商对产品功能了解不到位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经销商对产品了解不到位等因素造成资产需求科室难以从短暂的招标过程中快速识别自己需要的资产。

3.采购商品与需求不对称,使用率低

资产需求科室需求不明确,应标产品差异性大,以及参与招标人员专业性差,只重视价格忽略资产属性等因素必然导致实际采购资产与科室初始需求差异较大,一些资产安装完成后使用率低,耗费大量的人力、无力和财力,在设备60 个月甚至更久的使用年限中无法回收资产的成本,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二)日常管理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培训不到位,资产维修费高

医疗设备尤其是高价值多功能的医疗设备,往往需要精细、严格的操作,一些公立医院在购置设备后,往往本着“干中学”的思想,一边探索一遍操作,经常由于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故障。另一方面由于操作人员对资产的日常维护意识不强,没有对资产所处环境进行维护,导致资产周围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等,影响资产寿命,增加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2.资产验收流于形式,缺乏事实依据

资产验收是对资产性能状态的肯定,应当在设备调整到正常使用状态后,由中立的第三方进行验收。实际上,一些公立医院的验收单仅仅作为资产采购完成的制式文件,一些大型设备采购验收缺乏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参与,直接由采购方和供货方签订验收合同,资产使用出现问题后,责任不清晰,供货方与采购方互相推卸责任,增加双方交易成本,可能提高采购方的维修成本。

3.科室资产管理责任未落实到个人

各科室是资产的直接使用者,由于资产使用管理的权利没有落实到个人,各科室缺乏固定的资产管理人员,造成资产管理责任不清晰。尤其是涉及到资产在科室间调转及借用,资产卡片没有随实物流转或未填写资产借条的事项时有发生,导致资产账实不符,严重的还会造成资产流失。

4.科室间设备共享性差

部分医疗设备使用率不高、通用性强,能够在不同科室间流转和使用,但一些科室资产数量大,加之并未使用统一的资产管理系统,科室对其他科室甚至本科室资产明细及使用情况并不了解,科室间设备难以实现共享,造成部分资产未达到饱和使用率即发生重复购置,无形中导致资产的浪费。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全面、规范性资产管理制度

公立医院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大多会经历资产采购、资产调拨、借用、报废、移交罚没中心等多个过程。大多数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缺乏贯穿整个资产生命周期的规定性文件,例如在资产采购中仅规定资产采购的原则和方式,而对拟定采购资产、可行性论证、确定购买资产、招标、签订资产采购合同、预付货款、资产验收、固定资产登记贴标、支付二期货款、付尾款、计提折旧等具体事项未予以说明。一些已有的资产管理制度,由于对职工培训不到位等原因也未能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

(二)资产管理责任人制度落实不到位

以西安市某二级公立医院为例,资产账务清核单据上缺少资产管理人责任说明及管理人员签字,资产系统中管理人员默认为护士长及科主任,但在资产清核过程中,一些护士长否认自己是资产负责人,无法提供之前财务科发放的科室资产卡片,也无法与工作人员一同完成资产清核工作,对账实不符资产的解释缺乏合理性。

(三)资产采购可行性论证缺乏科学性

一些科室为了达到使用财政资金的目的,盲目夸大资产的预期经济及社会收益。在确定采购计划时并未到医疗技术更加先进的医疗机构进行调研,对拟采购资产的功能了解不足,未能充分分析目前该种资产主要的生产厂商和型号、比对不同厂商及型号资产的具体差异。由于事先未对目标采购资产进行一定时间的试用,招标文件中无法指定具体厂家及型号,甚至对具体的资产功能都无法说明。

(四)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运用不充分

以西安市某二级公立医院为例,尚未使用统一的资产管理系统,除财务科使用财务系统管理资产账务外,信息科、总务科及设备科仍然使用手工账。随着资产总量的增加,管理科室对资产采购、调拨、报废等事项进行管理的工作量增大,加之资产管理科室与使用科室、财务科工作配合度低,每年资产清查中,都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账务与实际无法匹配。

(五)资产绩效评价及监督管理不严格

绩效评价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资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评估,能够为其他医院或科室是否采购该项资产提供借鉴意义。目前,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工作由财务科组织,信息科、总务科及设备科等科室配合,由于医院缺乏对绩效评价数据的审核及考核,使用科室提供的基础数据准确性不高,绩效评价结论参考价值较低。

四、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制度应当以实际资产管理工作为依据,贯穿资产采购、使用、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制度中应当加强资产管理流程性工作建设,以固定资产调拨为例,应当按照使用科室向管理科室提出调拨申请、管理科室审批、资产移交、签字并调整资产卡片、向财务科报备等顺序,说明各步骤的标准,对各环节需要的留痕进行详尽说明。制度还应当规定各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以资产使用人为例,应当负责资产实物及卡片的管理,配合资产清查等工作。

(二)严格落实资产管理责任人制度

资产管理应当将资产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对于一岗多人的情况,应当对每个人的职责和权限进行详细说明,在发生资产采购、调拨、报废等关键业务点时,应当以具体工作的留痕作为追究责任的依据。当资产发生损耗时,应当按照资产管理制度中关于“固定资产损耗程度及惩奖办法”中的规定确定对个人或集体的惩处金额及方式,确保资产管理制度得到贯彻和执行。资产管理责任人制度能够有效加强资产的日常维护及管理,避免国有资产的损耗及流失。

(三)加强资产采购可行性论证

资产采购计划应当从医院及科室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已有业务时,应当率先考虑资产使用率是否饱和。新增业务时,应当充分考虑业务开展的患者基础。可行性论证应当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必要时应当聘请已使用该设备医疗机构的专家作为论证小组成员。申请科室应当对可行性报告负责,资产管理科室应当将可行性报告与绩效评价进行比对,将比对结果作为科室考核的依据。

(四)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使用效率

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应当作为公立医院HISS 系统的组成模块,供全院各科室资产管理人员使用,由信息科赋予资产管理员权限,并实行电子签章制度,例如资产使用科室管理员应当具有查询资产、提交资产采购申请、调拨申请、报废申请权限。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使用效率能够简化资产管理流程,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保证资产管理质量。

(五)完善资产绩效评价及监督管理考评

财务科、信息科、总务科及设备科资产管理员应当负责对各科室资产使用及管理情况的监督考核,对资产日常管理及清核中发现的条形码脱落、账实不符情况予以奖励或惩罚。组织专业人员对资产价值在10 万元以上的设备进行单独绩效评价,应当将开机率、平均服务量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当中,根据考核情况对科室及人员进行奖惩,保证资产使用情况与科室、个人利益相关联,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管理效率。

五、结语

2020 年新冠肺炎的突然而至向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原值达高达几百数千万,关系到公立医院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本文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提出当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采购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资产管理责任人制度,加强资产采购可行性论证,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使用效率及完善资产绩效评价及监督管理考评几个角度提出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见建议。

猜你喜欢
财务科绩效评价公立医院
通 知
跑腿
跑腿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