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有效推进政府投资审计高质量发展

2021-11-23 05:08许小斌榆阳区审计局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9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机关高质量

许小斌 榆阳区审计局

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和现实目标。投资审计既是审计机关的一项工作职责,同时也是一项经济社会活动,这就要求政府投资审计工作提升质量,更好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审计力量。

一、困难及成因

(一)传统投资审计理念与高质量投资审计要求不匹配

目前,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以投资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为审计目标,以节约投资和当好“财政卫士”为己任,形成注重工程造价审计的传统理念。一方面是因为本级政府对审计机关在投资项目预决算专业方面的认可和信任,给审计机关下达所有政府投资项目需经过预决算审计。另一方面财政部门或者建设单位认为投资项目经过审计,能减轻自身的责任和风险。所以使得投资审计任务繁重,而审计机关审计资源和审计力量是有限的,对待投资审计只能审好工程造价,完成好政府交办任务。比如我局在2020 年一年内完成投资预决算审计项目401 个,审计金额41.79 亿元,核减金额3.74 亿元。

(二)投资审计监督合力不强

一是审计机关内部分工界限明确,投资审计是一个独立单元,与其它专业审计融合性不强。二是基层政府大多数单位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设立的也未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三是利用社会审计机构协助审计机构开展工作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没有形成高效配合的方式方法。

(三)短缺复合型领军投资审计人才

近年来,随着党委政府对投资审计工作的重视,各级审计机关成立了投资审计专业机构,增加了编制数量,投资审计人员较过去不断壮大,目前我局各类投资审计人员已达到32人,学历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全部为大学本科学历,专业主要以工程类为主,审计人员基本具有完成工程造价和基本建设财务等一般性投资项目审计的能力。

高质量投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能在微观处发现问题,能在宏观处进行提炼总结,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跟高质量投资审计要求比较审计人员普遍存在发现和揭示问题能力不足,分析总结问题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所以在当前推动高质量投资审计,缺乏具备投资、经济、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领军审计人才。

(四)审计内容深度不深广度不宽

审计机关在制订审计计划时以工程预决算审计项目为主,审计内容局限于项目决算情况、招投标情况、建设手续履行情况。近年来审计报告所反映问题多为工程价款不实和招投标不规范的问题,对阻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和制度漏洞方面的问题放映不出来,对投资效益效果反映不出来,对行业性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性、苗头性问题反映不出来,对时段内国家投资政策调整变化后相关单位执行的情况反映不出来。投资审计项目所反映问题基本质量不高,每年受到党委政府领导批示批阅的项目少,在省市评比的优秀审计项目中占比也小。

二、对策及建议

(一)转变投资审计理念,建立高质量审计的新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审计人员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要高质量发展政府投资审计,必须具备高质量审计思维。首先加强顶层设计,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投资审计业务指导,形成自上而下,一级指导一级,加快投资审计高质量的快速发展,通过制定高质量投资审计中长期发展规划方案以及具体措施办法,要求在具体审计工作中予以贯彻落实,通过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促进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投资审计理念的转变。其次审计机关在年度目标任务布置和年终考核时要列入关于促进投资审计高质量发展的考核指标,用考核的指挥棒引导各级审计机关重视投资审计高质量发展工作,在考核指标体系中降低投资审计项目数量、核减率的考核分值,提高投资审计优秀项目分值。还有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审计机关可以分体系、分批次、分层级对投审计人员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工作培训,让审计机关投资审计的各层级牢牢树立高质量审计理念。最后通过举办审计论坛、学习参观、奖评项目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及加强上级与下级审计机关,同级审计机关之间的业务交流,让高质量审计理念在投资审计人员中蔚然成风,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审计组织体系,提升审计监督合力

要创新审计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审计机关要统筹调动各种审计资源,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方法,打好审计监督组合拳,让审计监督的合力更有效率和质量。

一是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因为内部审计熟悉本行业本部门业务优势,发挥其作用可以实现高效率监督。审计机关在下设有二级预算单位和投资项目多的部门单位推动建立内审机构,比如教育、交通、卫健、高新区等单位不仅设有二级预算单位,而且每年投资项目个数和资金量都非常庞大,可以对个别审计事项或者一定投资规模的项目交由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审计机关可以直接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审计机关只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工作,从而减轻审计机关的工作压力,实现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优势互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二是进一步发挥社会中介审计作用,加大购买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力度,对工程造价工程质量等专业性较强的事项委托其进行审核,同时建立健全对社会中介机构审核报告的高效核查利用工作机制。

三是在审计机关内部要与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策贯彻落实跟踪审计、资源环境审计、企业审计等各类审计项目相互配合,互通信息,人员上可以打破科室界限,组合优化审计组成员,努力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

(三)发扬“三牛”精神,培养高质量的投资审计队伍

工欲擅其事,必先利其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投资审计队伍对推动高质量投资审计具有重大意义。拓展审计人员的晋升通道,让审计人员有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激励审计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年轻人打造广阔的事业舞台,让能干事者有为有位。大力培养和充实具有不同行业与专业背景的审计人员,统筹设计政府投资审计人员培训体系,突出对高质量审计理念、能力、方法的培训,为提高投资审计质量提供人才支撑。学如弓弩,才如箭簇。投资审计人员要有自觉学习的紧迫感,充分发扬 “三牛”精神,像拓荒牛一样对未知领域不断的探索学习,像孺子牛一样甘于为审计事业默默奉献,像老黄牛一样执着于投资审计事业。

(四)深化投资审计内容,扩大审计成果应用

首先,审计计划的高质量。加强审计计划项目前期论证工作,通过与发改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建设项目实施单位充分的座谈交流,即要满足本级政府相关工程项目预算决算审计任务,又要根据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适时开展专项审计、跟踪审计、绩效审计。比如国家招标法对项目招标范围调整以后,400 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不再进行公开招标程序,审计机关可以对400 万元以下项目建设单位发包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再比如国家今后对乡村振兴投入大量资金和项目,可以对村组利用国有资金实施项目进行绩效审计,关注国家乡村振兴资金是否高效使用。还比如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老旧小区进行提升改造,审计机关可以对改造资金使用进行跟踪审计,关注改造项目的进度、质量和群众的满意度。

其次,审计内容的高质量。审计机关在开展投资审计时,从单一工程造价审计转变为全面投资审计,关注投资项目建设程序中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和相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是否存在不作为和慢作为,是否贯彻国家政策不彻底,是否未批先建,是否履行招标投标程序等;关注建设项目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是否存在超付或者拖延付工程款款行为,是否拖欠农民工工资,是否存在沉淀资金等;关注投资项目设计和施工情况,是否节能环保,是否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等;关注新材料新工艺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是否取得实效,同时运用“三个区分开来”的政策,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进行合理的审计认定。

再次,审计反映问题的高质量。审计人员要充分用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项目横向和纵向归纳联系,分析存在规律性问题,用详实可靠的数据进一步说明问题,让审计结果更好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审计人员要把揭示风险隐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善于从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真正的风险隐患及时揭示出来;审计人员要强化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注重综合分析研判,善于在全局下归纳提炼具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以及典型个案、局部问题,善于把资金、政策、项目审计发现的问题贯通起来分析,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着力推动源头治理,促进防患于未然。

最后,审计成果转化应用的高质量,通过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审计所发现的重要问题,引起地方主要领导的重视,从而提高审计整改效率,切实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机关高质量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打开机关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