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转运PCl与直接转运PCl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21-11-23 14:33江涛邱夏卢平赖书光江西省崇义县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300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2期
关键词:基层医院溶栓入院

江涛,邱夏,卢平,赖书光(.江西省崇义县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300;.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0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是一种因冠状动脉阻塞,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该病高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群体,典型表现为持续较长时间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者憋闷等[1]。对ASTEMI的治疗措施主要是让被阻塞的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具体方式是再灌注治疗,涵盖了溶栓与介入两种方式。而对于一些有条件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医院,若是可及时给予PCI介入治疗,可让患者获益,但是对于一些基层医院而言,作为医生对于收治的ASTEMI患者就应该帮助患者转运至有条件实施PCI的单位[2]。而对于ASTEMI患者的转院,是直接的转运还是就地溶栓后再转运存在一定的争议[3]。本次研究中,探讨了对ASTEMI患者,经溶栓后转运PCI同直接转运PCI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以为基层临床医师提供最佳治疗决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急A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检查及病史询问等方式检查确诊[4]。②患者均符合急诊溶栓适应证。③发病时间在12小时以内,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④本人或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脑出血史、不明原因的卒中患者。②颅内恶性肿瘤,活动性出血者。③3个月内严重头部闭合创伤或者面部创伤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溶栓后转运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2-70岁,平均(56.11±2.46)岁;发病到入院时间2-11h,平均(7.12±1.03)h。直接转运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1-70岁,平均(55.98±2.43)岁;发病到入院时间2-11h,平均(7.06±1.06)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所有确诊疾病的患者,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mg。口服替格瑞洛片180mg。

溶栓后转运组:给予150万U注射用瑞替普酶(规格500万U/瓶)150万U尿激酶混合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行静脉滴住,在30min内滴住完成。完成溶栓后转诊行PCI治疗。

直接转运组:进行常规治疗后直接转诊行PCI治疗。两组PCI术后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降压调脂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心脏彩超检查,检查如下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术后疗效与不良事件(心衰、轻微出血、再梗死)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功能 在心功能上,直接转运组在1周、1个月、3个月的LVEDD上显著低于溶栓后转运组,而在LVEF上高于溶栓后转运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LVEDD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LVEDD变化比较(±s)

组别 n 入院时(mm) 1周(mm) 1个月(mm) 3个月(mm) 6个月(mm)溶栓后转运组 40 61.25±7.45 56.63±6.88 52.75±6.69 50.03±6.04 47.23±5.76直接转运组 40 61.44±7.25 52.25±7.04 50.12±6.35 47.25±5.96 47.12±5.74 t-0.166 3.935 2.619 2.950 0.121 P-0.869 <0.001 0.011 0.004 0.904

表2 两组患者LVEF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LVEF变化比较(±s)

组别 n 入院时(%) 1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溶栓后转运组 40 38.56±4.16 42.26±4.56 46.69±4.86 51.14±5.26 55.17±5.97直接转运组 40 38.42±4.13 45.11±4.71 49.96±5.21 55.12±5.81 55.24±6.02 t-0.214 3.827 3.970 4.332 0.074 P-0.831 <0.001 <0.001 <0.001 0.942

2.2 疗效与不良事件 直接转运组术后ST段回落率95%高于溶栓后转运组的80%(P<0.05),不良事件总发生率7.5%低于溶栓后转运组的30.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疗效与不良事件发生比较[n(%)]

3 讨论

ASTEMI的发生是一个动态过程,对该病的处理策略是早期快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最大限度保护心肌及改善预后。目前基层医院对ASTEMI仍旧是以溶栓为主,而处理上对直接转运PCI与溶栓后转运PCI有所争议[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1周、1个月、3个月的LVEDD与LVEF存在差异,其中直接转运组优于溶栓后转运组,表明对ASTEMI直接转运PCI可早期改善患者心功能,这样可能因为对ASTEMI将患者,直接转运给予规范的PCI干预,可让各级血管的血流得到疏通,有助于心肌缺血患者灌注的恢复,挽救大片濒死心肌,让缺血梗死面积缩小,保护心室功能。此外直接转运组术后ST段回落率更高,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更低,提示直接转运PCI对ASTEMI患者的预后满意,因此提示对于基层医院接受的ASTEMI患者,若有条件应尽快的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中心进行治疗,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对STEMI患者直接转运行PCI治疗有助于心功能的早期改善,促进ST段的回落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可作为现阶段我国基层医院首选治疗ASTEMI的方案。

猜你喜欢
基层医院溶栓入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对基层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思考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