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1-11-24 14:10江苏省连云港市金山中学
中学政史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守法法律意识教学法

●江苏省连云港市金山中学 徐 慧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些教师只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缺乏法律意识的培养,导致我国有些初中生法律素养普遍低下。初中学生的法律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基本能力,包括尊法、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等。为了改变当前教育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一定要围绕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当前我国中学生法律素养现状

1.欠缺相应法律知识。

目前,有些学生的法律知识比较缺乏,甚至对“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都不知道。相应法律知识的欠缺就会造成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也无法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就是导致我国有些初中生法律素养低下的主要原因。

2.相关法律意识淡薄。

因为学生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在面对问题时,学生并不清楚究竟哪个选择才是正确的,甚至大部分学生都不会维护自己的权益,遇到校园欺凌,他们大多选择忍气吞声。

3.部分法律行为失范。

法律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学生不知道自己怎样做是对的,在出现矛盾时有些学生会选择暴力方式解决,因为他们认为“拳头走遍天下”,逐渐发展成违法行为。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策略

1.将教材资源整合,加强学生法律素养培养。

法律素养是逐渐形成的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分布较为零散的法律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全新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时要更加关注学生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只有尊重法律、信仰法律,才能真正将法律功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

2.利用案例教学法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就是围绕案例让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相应的视频与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再透过事件看本质,为学生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利用问题能够促使学生积极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了解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

3.课内外活动教学中加强学生法律知识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以加强对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竞赛与小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创作小品,从而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法治教育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4.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落实法律素养的培养。

法律素养并不只是知法、懂法就可以了,还要学会守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只有在生活中约束学生的行为,加强学生的守法意识才能促使学生养成守法的良好习惯。

法律素养是我国青少年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普法教育,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同时,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课内、课外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可以促使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猜你喜欢
守法法律意识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争做守法好少年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伤不起的误判:被“艾滋”10年让老农“生如死囚”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大街上撒满黒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