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道德的社会作用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021-11-24 19:00巩显武
活力 2021年10期
关键词:道德政治思想

巩显武

(齐翔建工集团,齐齐哈尔 161000)

引 言

西方文化中的“道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礼节、风俗和习惯。中国文化中的“道德”这个概念的含义比较广泛。在哲学上,“道”意为天地万物的运动规律和规则,故内得于已为“道”,外施于人为“德”;在伦理上,“道”是人们共同遵守的普遍规范,“德”指合乎于道的行为和品德。作为人类社会行为的规范总则,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对应的处理和调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处理和调节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软性约束。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充分融合,满足二者的共同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着重解决二者之间的利益矛盾。道德以特殊的社会价值形态作用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思想和价值取向。

一、道德的社会作用

1.推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道德对推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进步、巩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道德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的精神力量,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劳动生产率,使科学技术在更大程度上进步和发展,具有内在动力。

2.调整人际关系,保证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

被道德所调整的人际关系,是人们乐于接受和愿意共同遵守的。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道德的力量对于保证社会和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意义重大。它是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伦理力量,对于建立良好社会风尚、促进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抵制消极影响,建立积极正面的良好社会风尚

道德对于抵制因世界多元化而产生的各种消极影响具有重要作用。要想彻底消除各种邪恶、极端及敌对势力的消极影响,需要我们在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特别重视道德领域的建设,大力开展道德教育,从中华传统道德和马克思主义道德中汲取营养,扫除阻碍社会主义事业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道德观念这个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观念,去芜存菁,把优秀的道德标准正面地树立为全社会衡量对错善恶的标准。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注重道德教育,更应该重视培养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观。

二、道德观念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我国历史上的思想家、政治家一般都既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化,又非常注重乡规民约这类伦理道德的教化,强调二者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系统工程,道德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的政治思想品德育成的源泉与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息息相关。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道德教育是关键性的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措施、结果等都发挥着极大的影响。人们所面对的对象复杂多样,认识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的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更加重视道德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并利用这种独特的作用,对人们进行最为有效的教育。

1.道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涉及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等相关内容。从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来看,要想提升其思政教育水平,就要注重做好道德意识的有效强化工作,实际具备应用的道德品质和信念,有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德育教育的有效强化,形成社会影响力的约束。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与政治观、世界观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方向保持一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只有道德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没有人最基本的道德修养,所有思想政治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毫无意义的。

2.道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死板、僵化、单纯的灌输与接受,而是复杂、微妙的社会心理和思想观念复杂活动的过程,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情”和“理”来达到教育引导效果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道德的感染力,使其具备更大的魅力和吸引力,针对被教育者进行关心和爱护,充分尊重人的价值,使被教育者和社交人员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共情和通感,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效换位思考,实现充分融合,进而体现出更加良好的教育功能和重要价值,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引导,把施教者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变成被教育者自觉的道德要求和内在信念。

3.人们的道德素质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较大影响

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来看,正如李瑞环同志在1990年5月18日《关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讲话中指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说服人,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所谓真理的力量,就是宣传者、教育者讲的东西必须符合实际,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社会进步的趋势;所谓人格的力量,就是宣传者、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带头实践自己倡导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人格高尚的人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许,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和震撼力,从而以他为榜样,使人们发自地去仿效和追随。从教育客体来看,高尚的道德修养有着法律和其他各种强制性约束制度无法企及的作用,它以对人们行为动机的自我审视、自我省察和社会监督、人际评价等非强制性约束发挥影响力。

道德观的养成和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面。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向上的道德观,才能在思想意识深处自觉地产生能动力量,发挥深远和长期作用,引领和感化人们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没落思想的腐蚀,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勇气和信心。

三、道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1.树立社会主义信念,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奋斗目标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工作和社会生活中,需要人格健全、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塑造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就是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在保障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同时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形成个人同社会共同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的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实现共产主义事业,需要全面发展、人格健全、阳光向上,具有奉献和牺牲精神的奋斗者。这样的人除了在体力和智力上优秀,还必须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政治觉悟、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极为强大的内心世界,正面向上的审美情趣。共产主义社会是使人们充分而全面地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社会,人的自由得到全面展现的同时,又巩固和加强了集体主义,从而更加展现出集体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十分有必要加强集体主义的教育。

2.激发人们的道德热情

要想确保中华民族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在经济政治的进步方面要保持大发展、大繁荣。与此同时,在文化方面也要复兴和繁荣。在文化中,道德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灵魂所在。在道德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文明建设的核心,同时也要充分体现出文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要以法律为基本约束,但也需要道德的规范作用,通过道德教育的有效加强,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有序,使社会经济实现更加良好的发展,以此体现出政通人和、长治久安的效果。道德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外交、人类生存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道德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前所未有地表现出来。

当代社会的人们要承担起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做文明表率的历史使命,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针对当前人们的道德现状,着力研究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唤起人们的道德热情,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

3.激励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具有强烈道德感的人,往往也是自律、向上,具有积极心态和能量的人,他们在集体中发挥着正面引导作用。一个具有自觉意识、自律意识、自强意识、自省意识,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人,在工作、生活中也会坚强不屈、勇于承担责任,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团队和部门的主心骨,以个人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心态鼓舞和带动其他人。

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多变的国际形势、国内外各种势力的角力时,必须站稳脚跟,以执着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不变”应对“万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感。因此,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时,需要利用我国传统的文化资源、道德资源,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这个最核心的资源,引导、感染和教育人民群众,激发他们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道德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