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胜任力视域中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探析

2021-11-24 23:39
现代交际 2021年20期
关键词:胜任跨文化国际化

陈 静

(重庆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0067)

近年来,全球化不断发展,全球竞争日益激烈,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稳步推进的经济一体化促使高等教育呈现出国际化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国际化人才是赢得主动权的关键。高等教育国际化应立足于开拓青少年的国际视野,帮助青少年从不同层面了解世界,识别和明确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利与义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胜任力”这一理念正受到越来越多教育专业机构的关注和研究。

一、全球胜任力

作为国际教育理念的先行者,经合组织(OECD)对全球胜任力的定义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2018年,由经合组织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将全球胜任力纳入考核,并且与哈佛大学零点项目共同发布了“PISA全球胜任力框架”。该框架将全球胜任力定义为一种包含多维度的能力: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能力,理解与欣赏他人视角和世界观的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者进行开放、得体、有效互动的能力,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1]

全球胜任力定义所包含的相辅相成的四大目标共同构成对“全球胜任力”这一概念的解释。例如,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同一个项目中进行合作,通过分析文化差异,以开放的心态理解他人在项目中的角色,接受他人的意见,调解差异,充分有效地沟通和互动,同时总结他们从合作伙伴那里学到的东西,为集体利益采取行动,展示全球竞争力。

作为全球化发展中应运而生的一种综合能力,全球胜任力的培养能帮助学习者与人和谐相处,适应多元文化环境中的高效率工作、学习和全球化竞争,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并以符合伦理的方式开展个人或者团体行动。[2]

我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也早已意识到全球胜任力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积极研究与实践。在《全球胜任力:为走向世界做准备》中,清华大学指出全球胜任力包含了认知、人际和个人三重维度。[3]在实践层面,成立了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将“全球胜任力”作为培养目标之一,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观点相一致。

二、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现状

当代教育改革发展,就是要立足于开阔青少年的国际视野,从不同层面了解国际规则,为未来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要想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利用英语构建国际沟通的桥梁,打开世界的之门,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保持良好的国家形象,同时与世界各国各族人民互相交流、学习和借鉴。[4]

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融听、说、读、写、译五项综合技能为一体。蔡基刚在给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规划中指出,大学英语改革不能与时代脱节,应该走向国际化教育的道路。[5]外语学科应正确看待学科内涵,高校应认清社会对外语多元化的需求,顺应这一发展趋势。[6]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语言与文化的密切相关性使大学英语成为跨文化教育的最佳场景,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成为大学英语中的永恒的研究话题。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包含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选修课应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趋势,让学生在熟练地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文化,广泛地涉猎其他知识。近年来,很多高校依托现代计算机和云存储技术掀起了一轮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教学方法为代表的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浪潮。但是,实际教学模式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依然普遍采取“大班制”教学,课内外互动不足,学生学习热情不够高涨。[7]

现代化教学手段过分强调全面提升学生语言综合技能,却无法增强英语教学的层次性。大学英语选修课要充分体现人文特色,引导学生尝试跨文化交际和对理解异质文化,在课堂中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提高语言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积极开放的态度及正确价值取向,提升参与、理解和把握世界的能力。

《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呼唤着新的教学方式的到来,对构建大学英语高级选修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要求重视国际化教与学的技能提升,促进全球高校之间的跨文化沟通。

三、全球胜任力教育对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的启示

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就是提升人们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核心素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应具备国际化知识和技能、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全球胜任力的培养需要积极落实于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突破主要以语言和沟通技能为导向的发展目标,提高跨文化交际技能,形成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所需的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探索当前和未来世界中亟待解决的普适性问题。全球胜任力是“望远镜”和“放大镜”,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深入地感知世界;它也是桥梁和纽带,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融入多元文化;它还是人类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助推器。[8]

全球胜任力的四个目标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学习知识和技能很重要,态度和价值观也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整体发展。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教学应以知识为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技能,深入理解全球问题;在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了解多元文化视角,关注各方的利益,从而培养驾驭全球格局的能力。

(一)培养国际化视野,知晓和理解全球性议题

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获取新语言体系,还要发展和补充母语学习能力,调整和重组母语系统,提高个人素养和核心竞争力。[9]英语是开发全球胜任力必要的外在基础。英语学习还要形成跨文化意识,深入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教育学生了解和重视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培养全球能力,要以语言工具作为扩大视野和理解影响所有国家和族裔群体的全球问题的重要窗口。学生应了解贸易争端、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跨国犯罪等等种类繁多且变化多端的全球性问题,分析原因和影响,有的放矢地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是通用英语课程的有益补充。一方面,为不同语言水平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性的课程,注重听、说、读、写、译综合语言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技术,积极参与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中。除了统一指定的规划教材和各类校内外自编教材,还应建设精品课程,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上优秀的“线上+线下”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拓宽学生知识输入的渠道。另外,为让学生多参与、多体验、多互动,可根据实际需求开设跨文化交际、英语新闻、英语演讲等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们积极探索从媒体上获知或者亲身经历的全球性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另外,可以将全球问题与跨文化主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实现有效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能力及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独立搜集、展示和分享全球性问题。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英语技能,还有丰富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格局的认识。

(二)融合国内外教学资源,培养批判性思维

全球胜任力需要多种技能,包括信息推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技能、全面的视角、解决冲突的技巧和适应性的技能。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能力是全球胜任力的目标所在。每个个体将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面对复杂多元化的信息输入渠道,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学生能够对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进行分析和评估。一味强调语言技能提高的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辨析能力的缺失,没有独立思想、独立见解、缺乏主见的学生难有立足之地。因此,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思辨能力的开拓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在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中,师生应充分利用慕课、微课等移动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协同开展课程建设。可采取线上学习、线下实习、专题研讨等多种实施路径,让学生面向世界,融入世界,实现移动学习、合作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选取新颖、开放性的议题,探讨更优化的世界性问题解决方案。在过程中,老师指导小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坚持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

在媒体互联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学生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的态度,沟通和合作的方式来克服文化隔阂,突破文化冲击,跨越文化鸿沟,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10],努力为不同生活方式有尊严地共存创造空间,形成重视人的尊严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在网络资源的开放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错误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这直接造成了道德沦丧和信仰缺失。教育要实现智育和德育的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是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原动力的引擎,是培养全球胜任力的内在保障。教师要重视对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使之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个人发展需求。

在电影欣赏、英美文化、外文报刊阅读等选修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以多元文化为背景的思维差异,体会自身文化和异质文化的异同,提高对于多元文化的适应力和包容性,以开放和尊重的态度探寻实现和谐共处的科学方法。在高级英语视听说课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现代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祖国优秀文化的图片、视频及英文介绍,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感悟中华民族的哲学观和审美观,增强文化自尊与自信。垃圾分类的相关信息可以融入英语辩论课堂,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意识,陶冶道德情操,渗透责任感教育,从而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

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既要助力学科培养,又要超越学科培养。学生应正确看待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感知自己作为世界公民的责任感,敞开心扉,拥抱世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立体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搭建跨文化交流的平台,利用自身的语言技能发现不同的文化观点和行为惯例,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积极开展合作和互动,形成文化共情与融合创新。一方面,学生肩负着构建语言沟通的桥梁,弘扬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的使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分享东方的智慧;另一方面,打破中西文化偏见和壁垒,了解全球动向,适应国际化环境、多元化社会,成为真正的“世界公民”。

四、结语

大学英语选修课不只是一系列基础的语言课程,还要适应当今社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高校国际化办学理念,站在语言教学的角度,构架完整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国家培养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全球视野、中国情怀、终身发展能力的高端国际化人才。

猜你喜欢
胜任跨文化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活动预告
演艺之花竞相开放再现国际化的艺术魅力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胜任力模型的“过度现代化”误区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