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讲党史要讲好五年规划故事

2021-11-24 11:55刘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党史思政优势

刘娜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5.02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5-0104-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为庆祝党百年华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好党史必修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中共百年历史,五年规划史是壮丽篇章。五年规划助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发展和成熟,充分展现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业绩。因此,高校思政课讲党史必须讲好五年规划故事,激励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思政课讲党史要讲好五年规划的历史沿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我们党诞生后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在中国大地上创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怎样建设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成型的理论指导,只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可供借鉴。当时我国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围攻和制裁,抗美援朝战争又爆发。1951年2月,毛泽东以战略眼光,第一次提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构想,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拓展党执政的物质经济基础。党自1953年起至今,已编制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划,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现了我国政党优势和制度优势。高校思政课讲党史要讲好五年规划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在党的领导下从“一五”到“五五”计划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助力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完善。高校思政课讲党史、讲社会主义发展史,目的是让新时代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学史明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根本没有像样的工业体系,国家建设发展受制于人。从1953年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是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以694个中型项目为支撑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在全国人民努力奋斗下于1957年超额完成“一五”计划任务,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起到了助力推动作用。以后编制的“二五”“三五”“四五”计划,有力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建立了时至今日令世人称绝、联合国认证唯一完备的工业化体系,有力巩固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第二阶段,在党领导下从“六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六五”到“十二五”的35年岁月,表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的自觉:一是1981年的“六五”計划,由“国民经济计划”提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使经济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二是在2006年党把“十一五”“计划”提升为“规划”,标示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成功转轨。

第三阶段,在党领导下“十三五”规划编制实施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成熟,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大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三五”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规划,既要承上又要启下,使党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实现了新突破:一是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改是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升华和实践创新。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规划编制实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十四五”时期仍闪耀着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真理光辉。三是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理论依据,表明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进入理性自觉新阶段,为党百年辉煌增添靓丽一笔。

第四阶段,在党领导下“十四五”规划实施标志着新时代的中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成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上的承转规划。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胜利收官年,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伟大的标志、最震惊世界的奇迹,是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消灭绝对贫困是党百年最伟大成果之一,在此基础上,开启了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因此,五年规划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完善、发展、成熟的历史,它记录了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丰功伟绩,彰显了我党独特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铸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70多年伟大辉煌。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大任务贯穿了中共百年奋斗历程,是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缩影,高校思政课要讲好70年我国发生巨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党领导的五年规划发展历程融入思政课,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使大学生切实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思政课讲党史要讲好五年规划的鲜明特色

高校要以思政课为平台,向学生讲清五年规划在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其认识到五年规划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五年规划编制实施已深深融入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彰显党的丰功伟绩,其鲜明特色是“四个自信”有力佐证。

1.制度性

任何社会制度体系都是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及具体体制构成的。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个巨大系统,根本制度决定和派生出具体体制。五年规划是由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所派生,体现根本制度优势的具体体制,是我们党学习苏共做法并在实践中实现的创新和超越,已具有鲜明“中国之制”的制度特色。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没有体现其制度的具体规划,仅有少数政党在执政期间制定短暂发展规划,又往往随着政党更叠轮换无法实施,或成为半截工程。而我国五年规划科学地制定每一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一个有序递进、接续奋斗的发展过程,是一项具有持续性的政策性制度。因此,党领导实施的五年规划具有鲜明制度性,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党领导的政治优势。高校思政课完全有理由讲好这些故事,让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并转化为实践自觉。

2.时代性

每个五年规划都带有鲜明时代特色、时代烙印。建国初期的“一五”到“五五”计划,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编制实施的,体现着单一公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特点和运行机理。客观上五年规划能够集中当时有限的人钱物办大事,也办成了大事,加速了我国较为齐全的工业化体系形成,在社会主义站起来阶段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党领导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五年规划带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特点,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党顺应时代要求在制定规划时把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又把“计划”改为“规划”,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符合客观规律,制度特色更加鲜明。“中国之制”通过规划实施转化为“中国之治”,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大发展大飞跃,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高校思政课讲好五年规划的时代特色和重大功绩,有利于激励高校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3.创新性

五年规划这一治理方式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完善。创新性主要指五年规划编制实施的思想理论、规划实施及运行机制的创新。我国的“一五”到“五五”计划,发展理念受前苏联计划经济影响,以实现工业化为主,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重点和主线。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了这段发展历程,指出毛泽东当时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分析,开始探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从“六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彰显了党领导社会建设发展理念不断与时俱进,对国家治理工具的认识和运用更加自觉娴熟。五年规划发展为国家全面综合规划,规划编制的程序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编制“十三五”规划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发展理念,确保“十三五”规划在新理念指引下胜利收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为“十四五”在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阶段奠定坚实基础。

4.治理性

中共百年取得辉煌成就,原因之一是党高超的国家治理能力。五年规划从编制方式、框架体系,到指导思想、发展理念、目标内容,无不体现中国特色、中国优势,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工具,使党的宗旨与国家治理实现有机统一。党在领导规划编制实施中,遵循根本制度同时对制度性不足和短板提出改革完善对策,使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更加完善和成熟,使党的领导力、管理力、治理力不断提升。因此,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个个五年规划在党领导下的贯彻实施、有序衔接,实现了党中央高层领导力与基层群众实践力的统一,体现了党对国家和社会治理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推动了社会基本矛盾良性运动和有效治理。现在,“十四五”规划已起步开局,给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新任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要求,“要给学生讲清楚这一被实践证明了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高校思政课讲党史要讲好五年规划的宝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历史视野,通过梳理五年规划的历史经验,生动、深入、具体地把五年规划这一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独特而巨大的魅力讲明白、讲清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激励、教育、引导和铸魂育人作用。

1。讲好党对五年规划制定实施全面领导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党通过五年规划实现对国家治理的全面领导,五年规划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并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高校思政课要从党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讲清五年规划编制实施与五年一度党代会召开的先后时序、指导与实施逻辑关系。党代会或党的全会先提出编制五年规划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再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加以实施。这样既体现党的全面领导,又与上个五年规划目标任务相衔接,保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由此使大学生深刻认清党领导的科学性。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要以党史教育为契机,讲清中共百年加强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领导的基本经验。正因为有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保证国家发展规划沿着正确方向,从而引导教育广大青年知党、爱党、跟党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讲好五年规划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思政课要从历史唯物论高度讲好五年规划编制的根本价值遵循。纵观我国社会主义发展70多年历史,每个五年规划编制实施都是坚持党的群眾路线,问计于民,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彰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思政课要讲好、讲透这些执政理念。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例,要讲好习近平总书记担任规划起草组组长,到多地开展调研,主持召开了7次座谈会,请61位各领域专家座谈,力求真正反映民意。规划文件形成后第一次搞“网络问策”,网上献计献策100多万条,把人民治国理政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高校思政课更要讲好故事背后所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以人民中心、人民至上的政治制度本质和根本价值遵循,让学生树立人民至上的唯物史观,增强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对人民的深情厚爱。

3.讲好五年规划体现科学理论指引的根本依据

中共百年辉煌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五年规划编制实施更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引。建国初期“一五”到“五五”计划客观地说是以计划经济理念为指引,以实现工业化为着眼点。从“六五”到“十五”计划,党在基本解决温饱前提下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规划的奋斗目标,开始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标志党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认识实现新突破。接着党把“十一五”“计划”提升为“规划”,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具体创新。党史学习教育中,高校思政课要从理论视角讲好党的理论创新及与时俱进,这些发展理念的演进,是我们党不断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过程,激励学生以理论自信转化为投身“十四五”规划建设的实践自觉。

4.讲好五年规划是展现我国“四大优势”的根本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讲话中指出:“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有诸多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高校思政课讲好党史,必须讲好社会主义制度独有的“四大优势”。“四大优势”本质是政党优势、制度优势,这是西方政党和社会制度根本不具备的优势和特质。“四大优势”要靠五年规划来实现并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高校思政课要有声有色地讲好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我国有序实施并胜利完成十三个五年规划所展现“四大优势”的合力作用。由此讲好五年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样高校思政课就“活”了。道理有针对性,故事有滋有味,由此就能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质量,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积极作用。

总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百年光辉历程,实现了百年伟大变迁,创造了百年人间奇迹,这一切都离不开十三个五年规划的胜利实施。“十四五”规划已开局和破题,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要以此为重要内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激励广大学生投身“十四五”发展规划宏伟蓝图,向我们党确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责任编辑:杨小扬]

猜你喜欢
党史思政优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画与话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