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干预

2021-11-24 18:46陈炜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高职学生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根据相关调查,约有5%的高职学生在人际关系、抗挫折能力等心理特质上存在问题,甚至具有孤独与抑郁的相关症状。高职院校在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将解决心理问题变为预防与心理发展的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与力量,这给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方向。心理教师在工作中也要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使自身更加“积极”,使学生变得“积极”,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形成积极情绪,塑造积极品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根据相关调查,约有5%的高职学生在人际关系、抗挫折能力等心理特质上存在问题,甚至具有孤独与抑郁的相关症状。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依然艰巨。建立高职院校心理评估体系、学生心理档案、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等,都是十分有必要的。积极心理学在我国本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涉及,其中包括积极自我、积极情绪以及对身心状况的调节与良好品质的培养,都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对于提高高职学生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促进作用。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作为18岁至20岁左右的青少年,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趋于稳定的特殊年龄,可塑性强。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加快,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机等通讯设备的普及,大量的网络知识让高职学生应接不暇,在飞速接受知识灌输的同时,他们对于信息的筛选缺乏判断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加之作为高职生的就业压力,则容易产生功利的心理,影响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作为青春期的少年,高职生情感丰富,思想活跃,有激情和创造力。但高职生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抗挫折能力差,心理较为脆弱,容易被现实打击,产生心理问题。高职生往往学生能力不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对学习本身也有抗拒心理,使得他们在学习知识上是弱势,这也是产生心理问题的一大原因。

二、高职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家庭原因

高职生因其学习问题,在家庭中往往评价较低,作为家族成员的比较对象,与考上本科的亲戚相比往往自觉低人一等。与此同时,高职生又渴望得到家庭的关注,取得了一些成绩则希望得到父母或长辈的肯定,这种矛盾导致了高职生的心理偏差。除了学习以外,作为家庭的晚輩,其也能够得到家庭的关爱,对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这种希望独立又不得不依赖家庭的矛盾,使得高职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性格偏差

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与成熟的阶段。高职生在这个阶段中容易产生认知偏差、不良情绪等问题,以致于产生性格偏差,出现人格危机。学业与家庭带来的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高职生产生抑郁、焦虑等问题,而部分高职生因性格原因不愿意将自己的痛苦分享出来,导致心理问题越发严重。

3、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是影响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高职生在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相对中学时代发生巨大变化,人际交往在大学里显得尤为重要,交际圈子也变得更大更深,但大多数高职生缺乏社交能力,容易在人际交往收受挫,一旦没有较好的干预,则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4、就业压力

相比于本科生来说,高职生就业压力更大。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虽逐渐增加,但就业压力并未减轻,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严峻。高职生在学历上没有优势,技能上也不突出,因此在就业选择上显得较为困难,这是导致就业压力的来源。

三、高职生心理问题干预措施

高职院校在分析高职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积极心理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心理问题。

一是建立完备的心理问题干预模式。高职院校心理问题干预模式可分为四个系统。第一个是高职生本人,高职生在意识到心理问题的产生时,可以及时申请介入。第二个是高职生班级心理委员或信息员,心理委员或信息员在发现某个同学有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询问原因,在发现情况严重时可报告辅导员处理。第三个是院系专职心理老师,其作为院系心理工作的推动者,承担着上传下达的作用。第四个是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是整个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的主导者。心理问题干预以全校学生为服务对象,目的在于避免或缓解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成长。

二是采用讲座、培训的方式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利用学校宣传栏、主题班会、专家讲座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知识普及,让学生明白当前产生的问题是由心理原因导致,以及如何排解心理问题,避免心理问题越发严重。

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高职生建立心理档案是有效筛查高危心理问题学生的方法。心理测评能够排查大多数已经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四是及时做好心理危机管理。对于已经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及时做好介入,由专业的心理工作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避免高危学生产生情绪失衡的情况,对于高危学生进行24小时监督管理,与其家人保持联系,给予更多的支持,消除高危学生的孤独感。

四、结语

高职院校在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将解决心理问题变为预防与心理发展的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与力量,这给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方向。心理教师在工作中也要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使自身更加“积极”,使学生变得“积极”,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形成积极情绪,塑造积极品质。

参考文献:

[1]任梓荣,陈永涌.国内积极心理学研究变迁: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2020(1):152-160.

[2]吴楚燕.论辅导员在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积极作用[J].教师,2019(17):7-8.

[3]高艳丽.关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民办高职院校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368-369,371.

[4]顾秋琴.专任教师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7):41-42.

作者简介:陈炜(1989—),男,江西鹰潭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高职学生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