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 毁于蚁穴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误区

2021-11-24 15:00臧华夏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20期
关键词:气氛小组合作结构

臧华夏

摘要: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有一部分课堂教学却背离生活课堂的大环境而陷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下面笔者就从课堂气氛、教学结构、小组讨论、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粗略的探讨,试图肢解课堂教学的误区,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前车之鉴。

关键词:气氛;结构;小组合作;多媒体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但不知从何时起,一些课堂教学走入形式主义的误区,尤其是语文教学,特别好走极端,喜欢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比如教学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的双边互动,大家便一哄而上,开发出多种多样的“点拨”,“讨论”的方法和花样繁多的教学模式,而视教师的讲解为洪水猛兽,必欲去之而后快。甚至有的学校还明确规定教师的讲解不能超过多少分钟,其实这与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背道而驰,而且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诚然“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确实令人大跌胃口,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权威的地位一味的将知识硬塞给学生,以至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气,无疑是一条死胡同。但这是否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就该走向另一条不归路:一味“装饰”课堂,为热闹而热闹,为合作而合作呢?其实语文课堂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应该在摒弃传统课堂的糟粕时,也要力避新课改背景下某些新的误区。

误区一:“热闹非凡”的气氛

现在不少教师一味追求一种热烈的课堂教学气氛,总想把课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以至有些课上起来生动活泼,学生唱歌、拍手、做游戏,忙的不亦乐乎,欲罢不能。气氛可谓热烈紧张,但透过这热闹的背后,我们便不难发现,有些活动和教学并无多大联系,单纯为乐而乐,但褪下这“乐”的外衣,学生的收获却寥寥无几。曾“有幸”听一教改先进教师的公开课,是鲁迅先生的《故乡》,该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小品:“阿发偷豆”,学生身穿准备好的短裤短褂,拿着竹竿,并租借了几盆花作为豆地,学生又蹦又跳,满教室乱跑,尤其是饰演阿发的同学,又说又唱,那惟妙惟肖的表演惹的大家不时发出一阵阵热烈的笑声。该小品用了二十多分钟才表演完,还有许多的同学包括听课教师还沉浸在刚才的表演中。课后我特意问了三个学生,这节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一个学生抢着说:“阿发太搞笑了,简直可以当相声演员。”另一个学生立刻补充说“对,赵本山第二!”最后一个学生支支吾吾不好意思的说:“只顾看表演了,忘听课了”。听了这些学生的话,我不禁陷入沉思,“阿发偷豆”这一情节原只是鲁迅先生体现自己快乐童年的一个小片段,学生也很容易理解,完全没有必要花费如此大的气力去喧宾夺主。其实这种偏离主题,“拿着鸡毛当令箭”的演课之风虽然搞热了课堂气氛,但热闹过后学生却并无多大收获。出现这种误区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常常习惯于“会”和“热”两个字眼来界定课堂教学气氛的积极和消极。其实课堂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它更多包含学生在学习时的心理素质。“热”未必就能获取,“冷”也许就能有所收获。真正的课堂教学出现短暂的“沉默”是必要的,因为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这就需要教师沉住气,更不要设法把答案暗示、甚至直接告诉给学生。但教学中若想用热烈的气氛来粉饰课堂,那充其量多了块遮羞布,绝不能提高课堂效率。

误区二:“五花八门”的结构

随着课型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结构应运而生。今天这个模式,明天那个形式让人眼花缭乱。受此影响,不少教师的课堂开始追求一种变化多端,花里胡哨的结构。他们总想把课堂设计成一件工艺品,在程序的制定和环节的安排上不断翻新,以至于一堂课就像一个绣花枕头,华而不实,收效甚微。比如曾在听一个教改先进学校的校长做报告时强调:该校不动摇,不怀疑的贯彻学习杜郎口的学习模式,并由杜郎口“三三六的学习模式”再具体化为“二四八异质合作小组”,大致解释为:一堂课教师讲解必须控制在十分钟内,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后学生立刻进入讨论环节,具体讨论多长时间也有相应的时间限制。那么课堂结构真的需要具体和细化吗?我想未必。当然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开发,小组讨论也很有必要。但这一切要“因文而异”,比如有的课文内容简单,学生也很好理解,教师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甚至可以全部由学生讲解,教师适当点拨就可以了。但是有的课文相对复杂,或者是新文体,或者有相关的背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完全放手给学生,按固定的模式走无疑是“画地为牢”。如苏教版第一册《紫藤罗瀑布》这篇课文,就需要我们在准确把握时代背景(文化大革命)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但是学生毕竟距离那个时代太遥远,要想消化那个时代给作者造成的肉体和精神的伤害不是仅靠参考书上的背景资料就能领会的。所以需要教师发挥自己丰富的阅读量,或生活阅历深等优势,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如果硬性规定教师的发挥空间和时间,只会事倍功半,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种“无关痛痒”却“弃之不可”问题上纠缠,而且学生也很难深入理解课文。而且对课堂讨论模式的细化有时不仅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且还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其实结构只是一种外在的框架,并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尤其是语文教学多选美文,文学作品里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所表现的真知灼见和睿智幽默需要我们返璞归真,回归本位,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下功夫,在感悟积累上做文章,如果跳离语文教学的根基,那么即使结构再精巧,也只是徒有其表,剥开这层精美的外衣,见到的可能是“伪劣产品”。有人说过:“课文就像一座城堡,如果大门、正门能进,却偏从旁门、偏门进入,便会弄巧成拙、画虎类犬”,所以语文教学的结构安排需要因文而异,但同时一定要避免陷入为形式而形式,为变化而变化的误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所以新课程改革不是一条一蹴而就的捷径,而是一条长期而艰巨的道路,这中间既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给它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它时保时鲜,与时俱进。也需要我们以百倍的勇气披荆斩棘,不退缩,不避短,迎难而上。所以你我,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气氛小组合作结构
Creating an Atmosphere
当个努力型“气氛组”成员也不错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除夕赴年夜饭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