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势”谋智,借“智”兴城
——孙子智慧在富强滨州建设中的应用

2021-11-25 03:23佘春明
孙子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滨州全省优势

佘春明

兵圣孙子是滨州引以为豪的世界级名片。博大精深、传承千年的孙子智慧,造就了滨州“智者智城”的优秀文化基因,聚合起富强滨州建设全面起势、整体成势的磅礴之力。

一、审势度势,智赋滨州,用好比较优势

《孙子兵法·计篇》提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庙算”是《孙子兵法》中至关重要的战略决策手段,反映的是决策者洞察全局、“辨”微知著、明晰利害、统筹八方、慎重决策的过程,只有在“庙算”中审势度势、知势乘势,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通过横向纵向的对标对表,滨州最大的“势”就是禀赋优势和比较优势。在资源禀赋方面,滨州自然资源广袤富饶,陆地面积9600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500 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178 万亩,是中国东部地区土地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同时,高品质农牧渔产品和电力蒸汽、氢能、光伏风电等资源丰沛。2020年,渤海湾最大的凝析气田项目渤中19-6 在滨州登陆,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200 亿元。滨州产业基础厚实,铝业、棉纺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果糖和金属板材生产规模、肉牛加工量、绳网市场份额均居全国第一,打造、形成了高端铝业、精细化工、家纺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服务业五大新兴产业,“十强”产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在全国有标志性,有无可替代的规模优势、技术基础。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世界高端铝业基地、世界高端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纺织家纺服装产业基地三个世界级产业基地。滨州工业营收绝对量列全省“四强”,2020年,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五大新兴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0234.8 亿元、1102.4 亿元。近五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总量在全省位次逐年提升,“十三五”之初列全省第9 位,2016年列全省第8 位,2019年达到第5 位,2020年工业营业收入总量列全省第4 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都是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也是提升竞争力的“王牌”,如果能够放大、释放出来,滨州的发展将不可限量。滨州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产业自信、发展自信,善于发现、充分挖掘、加快转化自身优势,进一步巩固放大成为现实优势,用“一手好牌”谋成“一个好局”。

二、顺势借势,智成滨州,创造后发胜势

《孙子兵法·计篇》提到:“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孙子主张“非利不动”和“知彼知己”,只有依据利害得失而制定策略、采取行动,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对于滨州而言,借势在于谋势,布局在于开局,起势在于成事。首先是借精神之势。针对制约滨州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提出了全市人民“上下同欲”的富强滨州建设(“富”即人民群众富,人均社会保障水平、平均劳动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强”即综合实力强,综合经济实力冲刺全省第二方阵,人均经济指标冲刺全省第一方阵)。从“六问八策”到“七富七强”,富强滨州建设的意义,在于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每个家庭、每一个人,同时也焕发起全社会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激活滨州人“抢”的意识、“拼”的精神、“战”的姿态,让大家更加坚定“滨州人行,滨州人能,滨州人成”。其次是借战略之势。滨州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的重大战略支点城市,“十四五”期间,辖内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预计总投资将达1000 亿元。随着“六高五铁十专线十高速”加速汇聚,滨州港、黄骅港、套尔河港、小清河港“四港联动”,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大格局加快构建,大高机场升级扩建民用机场,“铁路、公路、港口、航空、城市公共交通”一体衔接的国家主干道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呼之欲出,将全面打通“贯穿南北中、联通环渤海、衔接关内外”的战略通道,有力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集聚,城市能级和承载力全面提升。为此,谋划确定了“十四五”期间“综合实力、发展质效、城乡融合、生态建设、社会文明、民生保障、效能变革”七个走在前列、“科创滨州、实业滨州、智慧滨州、品质滨州、开放滨州、生态滨州、人文滨州、平安滨州”八个全面开创的战略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滨州当仁不让。“七个走在前列、八个全面开创”,既是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又是对标对位“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滨州解决方案,更是开创现代化富强滨州新局面的聚焦点,只要敢想、敢干、敢成,就一定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把后发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加快实现富强滨州的美好愿景。

三、造势任势,智赢滨州,实现整体成势

《孙子兵法·势篇》中提到:“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发引千钧,势至等也。

2020年以来,滨州用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坚持改革“有解”思维,以改革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强力推进“7+3”重点改革攻坚任务,建立“1+10+N”改革协同推进体系,努力实现从拼资源、拼规模向拼平台、拼环境转变,用平台吸纳、聚集各类创新要素,用良好的环境吸引投资者和人才,依托平台和环境的支点作用造就“千仞滚石”的势能。一方面,全面开启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顺应企业变革、教育改革、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一城两院”(渤海科创城、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建设,推动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握指成拳、深度合作,构建了“产学研金服用”科创体系和“五院十校N 基地”全域创新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坚持“人才结构决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引领人才结构”的共识共为,实施“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工程,省内首创设立“滨州人才节”,建成投用人才公寓、青鸟驿站,积极构建“引育留用”人才服务生态,打造人才向往的“智者智城”。2020年,引进高端专家144 人,本科以上大学生1.2万人,在2019年首次实现人才流入流出平衡的基础上,实现人才“净流入”。

滨州人用敢想的改革思维、敢干的改革担当、敢成的改革自信,造势任势,谋势用势,富强滨州建设呈现全面起势、整体成势的良好态势。2020年滨州全年GDP 增长3.7%,列全省第6 位,前移3个位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列全省第3 位,前移6 个位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列全省第6 位,前移5 个位次,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我们坚信,智慧的滨州人民只要认准、用足既有优势,挖掘、用好潜在优势,创造、用活后发优势,知其力用其势,就一定能让发展优势的势能转化为动能、转化为胜势,早日实现富强滨州的奋斗目标。

猜你喜欢
滨州全省优势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在滨州学院举办
滨州天然气终端项目成套设备防爆电气管理
飞阅滨州
心连心,逆风行 省妇联积极引领全省姐妹防控疫情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A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mmon Problems of Chinese Domestic Style Au Pair
画与话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