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2021-11-25 14:13李玉婷
法制博览 2021年7期
关键词:群体犯罪青少年

李玉婷

(东南大学,江苏 南京 211189)

一、引言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衍生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对家庭发展、社会稳定都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通过对该方面的研究来预防与减少青少年犯罪事件非常有必要。

青少年期是一个特殊的、不稳定的人生发展阶段,其犯罪行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李佳婧和王苍龙以推拉理论作为支撑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家庭方面的推力主要有家庭结构的不健全、教育方式的粗暴以及家庭氛围的不和谐;学校方面的推力主要有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教师素质低下以及学校系统失衡;社会方面的推力主要有整个文化环境的不利影响、亚文化群体的影响以及虚拟的网络世界。青少年犯罪不只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青少年自身的推力则主要表现为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冲动、易怒,容易出现逆反心理[1]。因此,青少年的犯罪预防工作,更要多个主体从青少年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予以关注。

还有学者以个案为例,运用优势视角与增能理论、社会支持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对案主自身以及周边的家庭、学校、社区等多个系统进行干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社会支持是指为各种社会形态对社会弱势群体即社会生活有困难者所提供的无偿救助和服务。从来源看,分为三个子系统,即国家支持子系统、群体支持子系统和个体支持子系统[3]。除以上干预研究外,周弟还以此视角探讨了观护青少年再犯罪的预防机制,提出观护青少年的社会支持源中,最重要的是家人,其次是朋辈群体、亲戚和社工[4]。而青少年本人对社会支持的理解与态度也非常重要,所以,社会支持理论的应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综上所述,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因素包括自身及其周边环境因素。因此,社会工作在介入中也应从多角度出发。较多学者阐述了其介入过程,而少有涉及一般性策略。另外,虽然有学者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支持源,但是较少地提出如何完善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因此,笔者便通过一个案例,从社会工作角度提出完善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以预防犯罪的思考。

案例:大乔在本市某中学内因琐事与小邵、小罗(男,殁年15岁)发生口角,并约定进行殴斗。小柯得知后指使大牛将其存放在宿舍内的折叠刀提供给大乔。后大乔在该校男厕所内与小邵、小罗等人互殴过程中,持刀刺击小罗的颈部,致使小罗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二、青少年犯罪问题分析

这一犯罪案件的发生,犯罪人大乔、武器提供者小柯及其他参与者、学校、家庭以及社区、社会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就斗殴事件的参与者来说,青少年以武力来处理冲突的方式不恰当,如果能够理性地沟通,或者寻求帮助,可能就会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但他们并没有求助意识,这固然与青春期冲动易怒的身心发展特性有关,同样也受同辈群体以及社会次文化的影响。比如,案例中小柯得知约架后不是采取劝阻或调解等缓和冲突的方式而是给犯罪人大乔提供武器来提高冲突加剧的可能性。案例中的所有参与者行为都是比较自然地发生,由此可见小群体内不良文化的影响非常大,这种不良的次文化能持续存在与小群体内,与家庭、学校、社区的失职也有关系。

就斗殴事件的发生地学校来说,首先,在双方发生口角的时候未能及时处理问题;其次,从约定打架到实施打架期间,老师及其他学校内工作者未能了解到学生行为和同学关系的反常之处,然后,聚焦到案发地点男厕所,结合相关经验厕所是校园暴力事件的高发地,然而学校并没有注意到这方面暴力事件的防范;最后,从参与者的行为来看,小群体中的次文化影响较大,而学校并没有对这种不良的社会次文化进行关注和干预。因此,作为事发地的学校不管是从直接还是间接方面都对青少年的偏差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就参与者的家庭来说,在本案例中,虽然家庭并没有直接参与其中,但正如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青少年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案件中大乔的攻击性行为,或许与其不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关,如果家庭中一直以来都采取暴力而非理性沟通的方式来处理冲突或差异,很有可能这种处理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大乔。另外,小柯是给大乔提供武器的人,所以,大乔的同辈群体以及群体中的不良次文化也是存在问题的。之所以不良的同辈群体和次文化能持续存在,则与家庭对大乔教育的忽视或者放任有关。

而社区的失职则在于未能及时发现社区内成员的问题,比如大乔家庭关系的问题及其对大乔的影响;以大乔为代表的青少年群体的关注;也未能发现大乔同辈群体的问题。总之,社区未能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桥梁,既没有发挥联结家庭的作用,也没有发挥联结学校的作用。未能给予青少年足够的、有效的支持。

最后,社会文化环境是重要的原因。案件中的青少年群体法制观念淡薄,与频发的青少年犯罪有关;或许出于保护未成年考虑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是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因为该法律直接影响着对犯罪青少年的处置方式,犯罪成本较低,又没有有效引导青少年往主流文化靠拢,则会增加其犯罪与再犯罪的概率。另外,社会对存在于青少年群体的不良次文化缺乏关注或者有效的处理措施,这也是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综上,以社会支持理论作为支撑完善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来预防青少年犯罪和再犯罪是一个比较好的路径。

三、对策与建议

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与再犯罪问题上,以社会支持理论作为支撑,笔者从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方面提出一些促使多方主体有效发挥作用的思考。

首先,就家庭来说,不良的家庭关系及冲突处理方式不仅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使其习得不正确的处理问题方式,也会导致家长在教育上的分心,从而造成对青少年照料与教育的忽视以及较少的沟通与联系[5]。因此,在社会工作的介入中,应采取专业的方法评估家庭因素,注重从父母以及青少年两方面的干预。

其次,学校是青少年活动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尤其校园暴力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应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具体则需要教职工和学生的全面配合,学校可以通过借助热点事件开展研讨会加强教育。老师作为对青少年直接影响非常大的主体,在理念上应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与情绪,保持敏感性。在措施上,与学校社工合作,帮助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介入。而青少年期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因此同学承担着发现问题第一人的角色。因此,老师可通过开展学习小组、兴趣小组,帮助青少年构建良好的同辈群体网络。

再次,社区应加强对敏感群体的关注与教育,青少年群体由于自身身心发展不成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因此,社区工作者在实施社区项目、组织社区活动时应注意服务对象所处年龄阶段的特性,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在改善青少年朋友支持网络上,社区可以联结大学生志愿者资源开展服务,帮助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另外,社区扮演着联结家庭与学校教育的重要角色。因此,社区应注重加强与青少年所在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最后,社会中公安部门应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关注,在处罚青少年偏差行为方面应增加更有威慑性的措施,而不仅是口头上的批评与教育。另外,在青少年出现偏差行为时,也可与社工合作,通过专业治疗予以矫正。社工也应注意发挥媒体的作用,倡导媒体加强对不良文化以及优秀文化的报道,且不应仅简单批评不良事件,还应提出正确处理方式。在青少年需要帮助的时候,更应借助媒体的影响力,联结多方资源,帮助青少年解决困难,以防其采取极端的方式处理问题。

猜你喜欢
群体犯罪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Televisions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犯罪”种种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