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建党纪念研究述评

2021-11-25 18:33
苏区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纪念活动建党纪念

张 莉

提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建党纪念作为中共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在80余年的纪念史中,已形成了文字文本和音像文本两种主要的纪念文本脉络。学界以纪念文本为探究对象,在建党纪念活动本身,建党纪念与中共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纪念的功能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上均有所建树。在纪念文本不断丰富、党史研究整体深化、交叉学科理论方法广泛运用及大量青年学人加入的情况下,一批高质量的成果涌现,研究呈多层次、多面向发展趋势。鉴于既往成果存在稍显碎片化,研究范围、资料和理论方法有待扩展等问题,未来研究的开展应兼顾整体与部分、深度与广度,注意视角切换,扩展理论、方法、资料的使用维度,加强对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出版工作,促进建党纪念的研究迈向新高度。

所谓建党纪念,是中共为回望历史、追忆先贤、总结经验而在建党纪念日前后举行的纪念活动,它具有时代性、群体性、组织性等特征。举行建党纪念活动是继承党史整理传统、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形式。在新时期,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任务,举行建党纪念活动是改善和提升政党形象、进行理论创新、领导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重要举措,颇具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举行建党纪念既是对学“四史”号召的重要响应,也是践行十九届五中全会倡导的系统观念的表现。在中共建党百年之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关口,有必要深入分析建党纪念研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建党纪念是中共纪念史的重要构成,在不同历史时期,建党纪念所背负的历史任务各异。魏建克曾指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共纪念史研究呈现出多视角、多层次、跨学科等特点,而中共纪念史学的界定、研究方法及学术功能的推进应是以后研究的着眼点。(1)魏建克:《21世纪以来中共纪念史研究:一个文献综述》,《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周家彬等认为中共纪念史经历了由策略研讨到学术研究的转变,且形成了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三种视角和互证、计量与文本分析三种主要研究方法,指出既往研究存在资料来源和研究对象单一、“纪念活动”概念不明确等问题,明确“整体性”和“组织性”是可突破的方向。(2)周家彬、杨德山:《从策论到学术: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研究综述》,《长白学刊》2015年第6期。凌承纬以记忆与历史为视角,提倡研究者利用记忆理论、记忆媒介及口述资料增强纪念史的研究。(3)凌承纬:《记忆与历史:中共纪念史研究的新视野》,《党史研究与教学》2018年第6期。然而,建党纪念作为中共纪念史的重要部分,目前学界却少有对建党纪念相关研究的系统归纳,这使得建党纪念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难以彰显,故有必要对此展开专门梳理。

关于建党纪念的研究,包括文本脉络、研究与阐释两方面。所谓文本脉络,是指中共及各界在开展一系列建党纪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讲话、会议、书稿、新闻、图画等各种文本;研究与阐释则指的是对文本的深层次研究。本文拟对上述二者分别展开分析,并指出目前研究的特点、不足及今后应努力之方向。

一、建党纪念的文本脉络

文本是建党纪念研究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在过往的建党纪念中,大量多样化的纪念文本被生产出来,这些文本大致可分为文字文本和音像文本两方面。

(一)文字文本

本文将为庆祝建党节而产生的文字性材料统称为建党纪念文字文本,其涵盖范围广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会议文本。首先是领导人讲话报告文本及各界阐释文本。在建党节来临之际,中共领导人会发表重要讲话。如1951年,刘少奇在庆祝建党三十周年的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共和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胜利,“和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二十四年来的英勇斗争是分不开的”,“和我们党的广大干部与党员在长时期中的艰苦工作和英勇斗争是分不开的,和广大的工农劳动人民及其他阶层的革命的人民对于我们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支持与信任以及他们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奋斗是分不开的,和中国各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无派的民主爱国人士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以及在新中国的各种建设工作中给予我们党的合作和赞助是分不开的”等。(4)《刘少奇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51年7月1日,第2版。又如1981年胡耀邦在庆祝中共建党六十周年的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六十年,是为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六十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六十年,是党内正确纠正错误、光明面战胜阴暗面的六十年,因而,也是经过无数艰难和曲折走向一系列胜利的六十年”。(5)《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81年7月2日,第1版。这些重要讲话形成的文件既是对既往历史的深刻总结,也为中共之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各部门在学习这些文本时,往往根据机构自身性质及职责制定不同的工作策略,如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的“七一”讲话时,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宝荣指出:“要以学促知、以知促行,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深化改革创新,强化责任担当,狠抓中央交办的重点改革和专项任务落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检验学习教育成效。”(6)《中央和国家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17日,第1版。讲话之外,还有对中共既往历史精神的归纳,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迁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皆是中共精神的重要体现,各精神有不同的内涵。如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刊发了《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的署名文章,指出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7)《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光明日报》2005年6月21日,第3版。其次是以建党纪念为主题的研讨会议文本。在每次中共建党节来临之际,尤其是在逢五逢十的重要年份,中共中央和地方的高校、党史系统及民间组织等纷纷召开学术会议,参会的会议论文及评论以此为契机形成文本。如199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学会和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在北京联合举行以“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践、基本理论和宝贵经验”为主题的全国党史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学术研讨会。(8)《党史界举行纪念建党9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青年报》2011年6月1日,第5版。会议结束后,举办方结集出版了《全国党史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册)》。以此形成的研讨会议文本数量丰富,促进了中共党史研究的深入。

资料汇编及通史。借由建党纪念之契机,系统整理追溯归纳党史,丰富党史内容,是学界的重要任务。中共建党已有百年,在各时期形成了卷帙浩繁的资料,中央及各地党史办、方志办、档案馆等单位或机构以建党节为契机整理出版了各类资料汇编。由于编纂者编纂目的各异,故汇编有综合与专题之分,如《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属于综合性汇编,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文艺运动资料汇编》《遵义战役资料汇编》等属于专题性汇编;有整体与区域之别,如《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宝库》属于整体性汇编,《红四军来梅资料汇编(1929年)》《上海党史资料汇编》《潮汕党史资料汇编》等属于区域性的汇编;有长时段与短时段之差,长时段的如《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珍贵档案》,短时段的如《陕甘宁根据地土地革命时期财政经济史料》《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还有事件与非事件之异,如《三·一八惨案资料汇编》属于事件类汇编,《湖南省老革命根据地金融史料汇编》属于非事件类汇编。不过,各种资料汇编一般并非只属于上述某一分类,而是可以同时划入多个类别。通史类著作是上述各机关单位及个人依据历史事实撰写的一本或多卷本著作,如《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五四运动史》等。大事记是通史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以简洁的语言直接记录事情的脉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南方局党史资料·大事记》《新四军大事记》《中国妇女运动百年大事记》等。上述各类文献数量繁多,是研究中共党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文选、选集、文集、全集。编纂国内外共产党领导的文选、文集及选集也是进行建党纪念的一种形式。文选、选集是对作者文章择选后编纂出版的书籍,如《毛泽东文选》《毛泽东选集》《邓小平选集》《邓小平文集》等。文集、全集则是针对作者全部作品进行编纂出版,如《朱德文集》《陈云文集》《习仲勋文集》《马恩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毛泽东全集》等。早在1991年即建党70周年前,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选集、文集皆已出版,此后不断修订、再版。

年谱、传记及回忆录。年谱是用编年体详尽记载个人事迹的资料,是了解个人生平及经历的重要参考。目前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年谱如《毛泽东年谱》《刘少奇年谱》《朱德年谱》《周恩来年谱》《邓小平年谱》《任弼时年谱》《陈云年谱》等皆已编纂完毕。传记的功能和年谱相似,但是传记是有选择的描述,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传记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种形式,还有个人传记和群体传记之区别,中共领导人的传记多是采取个人传记的他传形式,如《毛泽东传》《邓小平传》《任弼时》《陈云传》《恽代英传记》等。而《中国共产党烈士传》《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传记丛书》《中共党史人物传》等则是多个个人传记组成的群体传记。回忆录是当事者对既往经历进行回忆所形成的文本,如《五四运动回忆录》《决战淮海》《碧水苍山》《历史的回顾》《艰苦的历程》《回忆与研究》等。以上三种文献皆是对重要史实的一种印证。

辞典。辞典包含对一些特殊名词的解释,具有工具书的作用。如《马恩列斯毛著作大辞典》《马克思主义大辞典》《中国共产党党务工作大辞典》《毛泽东思想辞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大辞典》等,为读者阅读著作提供方便。

除上述各类文本外,文字文本还包含为庆祝建党节而出版的各种通俗性公众性的简明读本,如《马列著作青年读本》《党章和党的建设读本》《中共党史简明读本》《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等;此外还有一些系列读本,如中共党史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等。这些简明读本往往兼顾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受众广泛。

(二)音像文本

建党纪念音像文本包含电影、电视剧、新闻、纪录片、文献片、政论片、歌曲、图片等多面内容,是通过音像形式把党史内容进行加工所生成的文本。目前来说建党纪念音像文本可以分为下列各种。

电影和电视剧。在建党节前,中央及各地纷纷行动,或者拍摄党史题材之电影或电视剧,或者重播经典影视剧,把中共党史以影像形式呈现给大众。随着电视电影行业的发展,该类文本逐年递增,数量庞大,如1991年播放了《焦裕禄》《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大决战》《开天辟地》《决战之后》《烈火金钢》《我们走向未来》《过年》《世界屋脊的太阳》等电影,2001年播放了《毛泽东在1925》《走出西柏坡》《彩练当空舞》《月圆今宵》《无声的河》《走过严冬》《新甜蜜的事业》《鹰击长空》等多部影视剧。2021年会陆续播出《觉醒年代》《香山叶正红》《跨过鸭绿江》《江山如此多娇》《山海情》《功勋》《光荣与梦想》《理想照耀中国》《中国制造》《号手就位》《百炼成钢》《红旗渠》《一步千年》《牡丹花正开》《飞速时代》(9)《庆祝建党100周年题材电视剧陆续播出(1)》,《新快报》2021年3月20日,第14版。等电视剧。

新闻。新闻具有时效性和纪实性等特点,建党纪念活动是新闻播报的重要组成。中央及各地乃至海外同胞为庆祝建党节所做的工作以新闻播报之形式在电视台或网络展出,形成了建党纪念的新闻文本。在建党节来临之际,各电视台、广播电台及新闻网站通常设有关于建党纪念的专门版块,刊载了大量关于党史的新闻信息,如2021年各大网站多设有“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和“党史学习教育”两大专题版块。

纪录片和文献片,或称文献纪录片。这是以具体文献为基础展示历史的影片。通过这种比较严肃的影像,观众得以了解党史史实。目前党史相关文献纪录片主要有《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自从有了共产党》《1921—2001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凤凰涅槃——中国改革开放十四年》《旗帜》《丰碑》《使命》《永恒的血脉》《苦难辉煌》等。

电视政论片。它是电视影像和报告文学的结合体,把政治理论较强的知识以通俗的文学形式展现出来。如《世纪行——四项基本原则纵横谈》《无愧于光荣称号》《共和国之路》《复兴之路》《百年潮·中国梦》《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筑梦第一方阵》等。

歌曲。在建党纪念时期,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往往都会举行大型的歌唱会,或者创作新歌,或者重唱经典红歌等,经由歌曲形式达到纪念目的。如200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向各界隆重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八十周年经典歌曲》纪念金碟,由党的诞生地——《南湖红船》、革命摇篮井冈山——《毛泽东诗词歌曲》、遵义会议会址——《长征组歌》、革命圣地——《延安颂》、首都北京——《北京颂歌》五个部分组成。(10)《中唱推出建党八十周年经典歌曲纪念金碟》,《人民日报》2001年6月1日,第12版。

图片画册类。图画也是音像文本的一种,建党纪念相关图画有的以展览的形式面向观众,有的结集出版。展览类的不胜枚举,中央及各地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机构等文化单位为纪念党的生日纷纷推出大型展览。如为庆祝建党95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国家图书馆主办了“红色记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馆藏文献展”、上海主办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主题展览”、天津主办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天津市美术作品展”等。(11)《各地展览荟萃庆祝建党95周年》(2016年7月1日),中国文化传媒网:https://www.sohu.com/a/100417068_119718。在画集画册方面数量亦是庞大,如《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宣传画》《吾将吾生献吾党》《壮丽的画卷》《开国元勋》《见证辉煌——中国共产党90年文物图集》《红色中华》《盛世年华》《纪念毛泽东》《纪念刘少奇》等。建党题材的艺术画作也是建党纪念的重要文本,如油画有《启航——中共一大会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生命的光华——李大钊》《先驱》《毛主席与安源矿工》《南湖船上》等,国画有《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亲播火种》《李大钊 瞿秋白 萧红》《伟大的起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一九二一年七月·南湖》《晨钟》等,版画有《不屈的共产党人之一——李大钊》等。

音像文本受众广泛,丰富的音像资源扩展了纪念活动的传播广度,给观众以直接的视听感受,加深了人们对党史纪念的印象。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两类文本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很大一部分文本是两类文本的结合体。这两类文本既充实了建党纪念的文本内容,亦丰富了红色文化的维度,又为研究者进一步探究党史提供了资料基础。

二、建党纪念的研究与阐释

在党史上,最早是在抗战时期由共产国际向中共建议举行建党纪念,之后在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支持下建党纪念逐渐确立下来。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学者开始针对建党纪念展开专门研究。初期研究者多侧重于事实考据,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研究趋向纵深化。既有对于建党纪念本身的研究,如建党纪念的由来与发展、建党纪念的内容与形式,又有对建党纪念与其他议题关系之研究,如建党纪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建设的关系等,成果显著。因各时期时代背景不同,研究议题也各不一致,根据笔者归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建党纪念与党的思想建设研究、建党纪念与文化建设研究、建党纪念的功能作用研究。

(一)建党纪念与党的思想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在历来建党纪念中皆有重要体现。学界亦注意到二者的紧密联系,既有研究主要涉及到建党纪念的由来及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党的自身建设等方面。

1.建党纪念的由来及发展

纪念日时间的确定是举行纪念活动的前提。在党史上,关于建党纪念日时间确定的过程历时较长,从1936年共产国际倡议中共进行建党纪念,到1938年5月毛泽东再次提出这一议题,直至1941年党中央才确定7月1日为建党纪念日。关于该日期确定的过程,有众多文章反复论及,早期这方面的文章多为考证性的学术论文,后来则出现了一批党史科普性质的文章。(12)如陈金龙:《中共建党纪念日的由来与确立》,《南方日报》2011年7月3日,第8版;倪兴祥:《中共建党纪念日是怎样确定的》,《四川统一战线》2013年第7期;郎迎洁:《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的由来》,《中国档案报》2015年6月26日,第1版;李桂华:《“七一”作为建党纪念日的原因及其确立过程》,《北京档案》2016年第7期等。如早期有魏建克以毛泽东和建党纪念日确立的关系入手,提出建党纪念日的确立标志着毛泽东在中共权威地位的明晰,这既是对毛既往贡献的肯定,也为毛思想全党指导思想的确立奠定了基础。(13)魏建克:《毛泽东与中共“七一”纪念日确立的关系辨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年第1期。郭辉在中共百年诞辰之际,以记忆史为维度,利用详实的史料探究“一大”记忆的早期确定、建党纪念日确定、记忆追寻、日期确定与党史修改四个过程,深刻阐释了历史记忆与历史事实,即建党记忆与纪念之间密切相关而又并非完全一致的关系。

关于建党纪念的发展进程,陈金龙、张陈分别以新中国成立之前、之后为研究时段,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指出,在历史各阶段因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的差异,建党纪念活动侧重有所不同,但从总体上讲,纪念活动形式日趋多样,建党纪念不断成熟完善。(14)张陈:《论建国以来中共中央举行的建党纪念活动及其启示》,《实事求是》2012年第4期;陈金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纪念活动的历史演进》,《党史与文献研究》2017年第1期。

2.建党纪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共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一直秉持的重要原则。中共建党纪念活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而其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及中国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胡国胜和邹金静均指出七一纪念活动中对党的路线、方针等的宣传,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手段和途径。(15)胡国胜:《“七一”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邹金静:《新世纪党的重大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鲁东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柯淑群等以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等为分析时段,探讨了各时期建党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认为建党纪念活动多层次、多方面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16)童小彪、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典作家纪念活动为中心的考察》,《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11期;童小彪:《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赵付科、于艳艳:《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6期;陈金龙:《新中国建党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书屋》2011年第7期;柯淑群、张正光:《抗战时期党的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沿》2015年第7期;谷宇:《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纪念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渤海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等。此外,赵付科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出发,指出建党纪念活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奠定了文本基础、做好了组织准备、夯实了群众基础、指明了推进方向。(17)赵付科:《中共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齐鲁学刊》2008年第5期。

3.建党纪念与党的自身建设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共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借助建党纪念活动这一契机,从历史教育、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仪式教育等方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童小彪指出,“七一”纪念活动通过纪念符号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通过纪念仪式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纪念话语推动全党的理论创新。(18)童小彪:《“七一”纪念与党的建设》,《云梦学刊》2009年第4期。中共借助纪念活动树立领袖权威、塑造党员形象、促进全党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19)童小彪:《借助纪念活动推进党的建设》,《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2期。闫海潮以建党纪念话语为研究维度,指出新时期建党纪念的仪式活动总结了中共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高度的继承性、自觉性和忧患意识等特点,突出显示为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和系统性思维两大方法论意识,从时间意义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20)闫海潮:《以建党周年纪念话语为研究维度看党的建设科学化》,《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第6期。刀萍认为建国以来中共建党纪念注重于理论、历史、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思想教育,总结出以理论建设为中心、以创新方式方法为动力、以统筹推进为工作指针从而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21)刀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思想建设研究——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活动为中心的考察》,《世纪桥》2020年第3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经由建党纪念指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不断深化自身建设,从根本上做到思想建党,这是建党纪念的意义之一。在纪念活动中,党的思想建设不断合理化、科学化、先进化。

(二)建党纪念与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传播先进文化、促进文化认同也是举行建党纪念的重要目的之一。在建党纪念活动中呈现出的各种文化图景成为中共先进文化建设的要素。

1.建党纪念与媒介传播

新闻媒介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介质。新闻媒介受众广泛,是建党纪念中最常见的传播媒介,一般通过举行纪念大会、刊发纪念文章、举办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展开。童小彪以党报党刊为中心进行考察,指出民主革命时期建党纪念等纪念活动与工农大众相结合,不断走向制度化,最终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协调一致、融为一体。(22)童小彪:《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纪念活动的发展特征——以党报党刊为中心的历史考察》,《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7期。也有学者以某一党报为考察对象,如童小彪、罗芸竹都从《人民日报》着眼,前者认为在当代“七一”纪念资源逐步完善化和体系化,中共领袖、中共历史、基层党员分别是“七一纪念”的标志资源、基础资源、鲜活资源。后者指出建党纪念等纪念特刊具有传承精神、鼓舞斗志、忧患警示、丰富生活等意义。(23)童小彪:《“七一”纪念资源的当代建构——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年第5期;罗芸竹:《〈人民日报〉纪念性特刊研究》,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姚建玲等则以地方报《萧山日报》为探讨对象,认为该报纪念建党90周年的报道活动充分利用了地方优势,既顺应大众读者需求,又满足小众读者期盼,还能调动网友热情,既兼顾全国又注重地方,分众化特色明显。(24)姚建玲、李家连:《地方报纸纪念性报道活动的分众化特色——以〈萧山日报〉纪念建党90周年报道活动为例》,《中国记者》2012年第5期。张洲则从价值诠释与社会动员视角出发,通过对《抗敌报》历史纪念的报道概况、内容、形式和特征的分析,得出了历史纪念报道要忠于历史又要注意结合现实等启示。(25)张洲:《价值诠释与社会动员:〈抗敌报〉历史纪念报道研究》,西南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在对网站的探究中,陈璐霞通过对人民网与新浪网“建党90周年”专题报道的比较研究,指出二者有资料丰富权威、互动性强等共性,同时二者也各有特性。(26)陈璐霞:《人民网与新浪网“建党90周年”专题报道比较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2.建党纪念与纪念文本

在纪念活动中生产出来的纪念文本,涵盖范围广阔,是文化建构的重要部分。梁化奎以传播为切入路径,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纪念文本的考察,指出中共通过对简明标语口号的振奋宣示、庄严思想的诠释阐发等传播方式使得“新中国”的观念深入人心。(27)梁化奎:《“新中国”: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诉求表达和传播———以其在中共建党纪念文本中的表现为主要考察对象》,《安徽史学》2012年第5期。他还从历史借鉴的维度出发,指出延安时期中共建党纪念文本中关于党的纯洁性的认识是其根据时势作出的正确判断,而且产生了一些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认识结论。(28)梁化奎:《党员保持党性纯洁的历史借鉴——以延安时期中共建党纪念文本为视角》,《理论导刊》2012年第12期。吴志军则以1951年即建党30周年“文本纪念”为考察对象,以中共党史的宣传叙述为中心,指出该纪念是基于意识形态整合的初衷,以回顾和评价中共历史地位及作用为主要内容,凸显出高层论史、条分缕析、厚积薄发的特点,它是中共执政合法性基础的主要来源。(29)吴志军:《一九五一年:建党30周年“文本纪念”活动的历史回顾与反思——以对中共党史的宣传为叙述中心》,《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年第3期。魏建克则以建党前30年的纪念文本为考察对象,分析了“七一”纪念的由来及发展,提出建党活动与历史巧妙的结合赋予了纪念活动以思想。(30)魏建克:《文本话语与历史记忆:1921—1951年中国共产党的“七一”纪念》,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潘娜娜、常晨曦对中共百年的“七一”讲话文本展开分析,指出中共通过“七一”讲话建构了自我身份叙事,虽然其叙事内容、叙事意识和叙事重心等方面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在叙事立场、叙事向度、叙事聚焦方式等核心指向上保持了一致。(31)潘娜娜、常晨曦:《中国共产党“七一”讲话的百年演进与叙事分析》,《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3期。

3.建党纪念与文化体系

中共一向注意构建自己的文化体系,建党纪念是其重要途径。政治符号的建构与传播是文化体系的一部分,胡国胜指出,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纪念活动是一种政治仪式。借助纪念主张、纪念仪式、纪念契机、纪念对象等,中共完成自身政治符号的建构和传播。(32)胡国胜:《试论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的建构与传播——以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纪念活动为中心的考察》,《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年第1期。童小彪以1949—1966年为考察时段,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借助执政优势,发掘纪念资源,完善纪念制度,凝练纪念思想,构建了纪念文化体系。(33)童小彪:《论中国共产党纪念文化的当代建构——以1949—1966年为中心》,《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他又以抗战时期为探讨时段,指出这一时期中共建党纪念与新民主主义文化建构的关系是:揭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历史传承,树立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族旗手,指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34)童小彪:《抗战时期中共纪念活动与新民主主义文化建构》,《云梦学刊》2015年第1期。朱庆跃则以庆祝仪式和政党文化建构为研究视角,提出民主革命时期的庆祝仪式呈现出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相协作、多样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等特点,具有诠释和发展、论证和动员、记忆和意志建构等价值。(35)朱庆跃:《民主革命时期庆祝仪式在中共政党文化构建中的运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信仰亦是文化的组成要素,魏建克指出中共80年诞辰日纪念,形成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中国共产党的新世纪定位的中心话语,体现了纪念活动科学化、系统化下执政自觉的实质。(36)魏建克:《话语·实质·价值——论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纪念活动》,《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他和郝身沛以1938—1951年的中共诞辰纪念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探讨对象,认为中共诞辰纪念既最大限度强化党员对党的历史及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认同和记忆,又建构了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参照标准和评价体系。(37)魏建克、郝身沛:《中共诞辰纪念与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论析(1938—1951)》,《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年第5期。徐冰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借助举行纪念活动为自身纪念文化的形成奠定基础。(38)徐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研究》,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思想理论亦是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赵付科曾分析得出,中共以建党纪念为主的纪念活动与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形成与界定、科学体系的概括息息相关,纪念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39)赵付科:《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与毛泽东思想》,《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2期。

4.建党纪念与形象塑造

中共的形象塑造是其通过所言所行向外界展示自身精神风貌。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共作为执政党,其政党形象在建党纪念中获得更新塑造。中共经由建党纪念向各界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和政策,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形象,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和意义。于艳艳认为新时期多种形式的建党纪念活动塑造了中共伟大光荣正确、与时俱进、先锋队及公开透明的形象。(40)于艳艳:《新时期建党纪念与党的形象塑造》,《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魏建克指出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诞辰活动建构了毛泽东“党的领袖”和“人民救星”的形象。(41)魏建克:《试论中共诞辰纪念话语与毛泽东历史形象的建构》,《延安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赵宇从形象塑造的路径着手,认为抗战时期中共借助七一纪念活动的开展,不断加强自身形象塑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这些经验成为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一部。(42)赵宇:《“七一”纪念活动与抗战时期中共形象塑造的路径问题研究》,《攀登》2016年第2期。他还阐述了抗战时期中共通过印发指导宣传文件等方式,成功的塑造了政治领导者、军事领导者、文化领导者的形象。(43)赵宇:《抗战时期的“七一”纪念与党的形象塑造研究》,青海民族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建党纪念中形成的文本及表达的文化意涵升华了纪念活动的主旨,与此过程中,中共的文化体系建构不断完善与深化。

(三)建党纪念的功能作用

作为对自身诞辰的纪念,建党纪念在中共纪念活动中占据独特的地位。中共举行建党纪念,亦是希望发挥其重要功能和作用,促进社会发展。

1.建党纪念的功能

当前学界主要探讨了建党纪念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等。

政治功能方面,建党纪念活动在历史和当下都发挥出重要功用,不仅可以激发国民的爱国情感,而且促进政治资源的整合。胡国胜从以建党纪念为主的节日纪念日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指出节日纪念日具有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等政治功能。(44)胡国胜:《节日纪念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年第1期。陈金龙探讨了毛泽东与纪念活动的关系,指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借助纪念活动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达到了协调国共关系、整合各派力量、凝聚各方人心等目的,使得纪念活动的政治功能得以发挥。(45)陈金龙:《毛泽东与纪念活动的政治功能表达》,《现代哲学》2009年第1期。胡国胜表达了类似主张,他指出中共借助“七一”纪念活动加强自身建设、进行政治动员,使建党纪念独特的政治功能得以彰显。(46)胡国胜:《党领导开展“七一”纪念活动的基本经验》,《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吴晓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共通过纪念大会、印刷和电子媒介等方式进行的建党纪念活动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发挥了政治社会化的功用。(47)吴晓璇:《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建党纪念活动与政治社会化的推进》,《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项韬指出建国以来的建党纪念活动有塑造党的光辉形象、完善政党制度、深化党际交往的政治功能。(48)项韬:《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活动的历史研究》,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

社会功能方面,陈金龙认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借助丰富多彩的建党纪念活动回顾党的历史、总结党的经验、加强党的建设等,建党纪念活动的社会功能得以彰显。(49)陈金龙:《论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建党纪念活动》,《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4期。他还指出新中国建党纪念具有推进党的建设、实施政治动员等社会功能。(50)陈金龙:《论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的社会功能——以新中国“七一”纪念活动为中心的考察》,《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5期。席富群从党史解读范式变迁的视角出发考察建党纪念文本,提出中共社会功能的自觉和完善虽有所成就但仍需加强。(51)席富群:《从党史解读范式的变迁看中国共产党社会功能的自觉——以中共中央纪念建党的若干文本为考察对象》,《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教育功能方面,多位学人把中共建党纪念与其他纪念结合进行综合探讨。杨珂认为中共纪念活动具有精神激励、情感培养、信仰重建、文化认同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52)杨珂:《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李福生等人指出重大纪念和庆典活动作为一种政治仪式,具有爱国主义的教育功能。(53)李福生、方育阗、邱冠文:《国家重大纪念和庆典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20期。陈红军认为新中国纪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培育国家意识、强化政党认同、传承民族精神的促进作用。(54)陈红军:《新中国纪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此外,还有学者研究建党纪念的综合功能。如胡国胜通过对建国以来纪念活动的缘由、类型、方式与特点的考察,采用社会学研究方法,指出纪念活动具有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功能。他认为建国60年来中共领导开展纪念活动的基本经验主要表现在探寻纪念活动的历史价值、挖掘纪念活动的教育资源、拓展纪念活动的传播空间、彰显纪念活动的时代特征、发挥纪念活动的整合功能。(55)胡国胜:《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探析》,《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年第1期;《建国60年来中共领导开展纪念活动的基本经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冯留建、马雪梅指出百年来中共“七一”纪念活动运用文本纪念,建构集体记忆;围绕中心任务,实施政治动员;借助多种纪念形式,营造建党纪念氛围。并提出纪念活动应围绕时代主题、创新纪念方式,增强百年大党的思想引领力与社会号召力。(56)冯留建、马雪梅:《百年大党的思想引领力与社会号召力——以党的“七一”纪念活动为分析对象》,《青年探索》2021年第2期。

2.建党纪念的作用

关于建党纪念活动的作用,胡国胜指出以建党纪念为主的中共纪念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社会建设上的契机以及文化上的权力运作。(57)胡国胜:《建国以来中共纪念活动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究》2008年第2期。傅玉能等指出建国以来的中共建党纪念活动起到了加强党内团结、展现党的良好社会形象和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作用。(58)傅玉能、胡国胜:《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七一”纪念的规模、方式与效果》,《理论与改革》2008年第3期。梁化奎探究了举办首次中共诞辰纪念活动的国内外契机和形式,作为唯一一次高调、高规格在海外组织举办的纪念活动,虽有局限性,但首开纪念诞辰先河,在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等方面起到的作用值得肯定。(59)梁化奎:《首次中国共产党诞辰纪念活动揭析》,《党的文献》2011年第4期。才华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通过对重要的宣传资源节庆日、纪念日的宣传,在形势教育、传播主义、宣传战争、服务当前中心工作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60)才华:《节庆日、纪念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宣传资源——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研究中心》,《河北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此外,还有一些针对中共纪念活动的研究涉及到建党纪念,如陈金龙的研究涉及到了建党纪念的由来与演进及与中共历史叙事话语方式的建构、党的建设、政治动员等之间的关系。(61)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杨冰通过回顾新时代红色纪念历程、纪念内容、纪念方式和历史价值,认为新时代红色纪念在内容、形式、功能方面都有所创新,在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62)杨冰:《新时代红色纪念活动研究》,河南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马驰骋探究了建国初期中共纪念活动开展的背景、进程、作用及启示。(63)马驰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如此等等,均与建党纪念相关,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建党纪念的研究。

三、建党纪念研究的特点、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建党纪念作为中共纪念史的重要一部逐渐受到学界关注。经过70余年几代学人的努力,学界在不断理清建党纪念史实的基础上,展开建党纪念与党的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及纪念的功能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贡献出了一批高质量、深层次的研究成果。前人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特点,也存在些许不足,留下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研究特点

既往的建党纪念研究,呈现出了引人注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首先是研究材料,即纪念文本不断丰富。建党纪念是中共纪念的重要一部,中央以及各地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的召开,形成了大量的纪念文本。前文列举的文字文本和音像文本,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涵盖范围广阔,成为研究建党纪念的重要材料。

其次是建党纪念研究的发展与党史研究整体深化和拓展相辅相成。追溯党史,梳理史实是建党纪念的重要构成,学界因之不断深入挖掘与整理党史史料。如2011年为庆祝建党90周年,中央组织部编纂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资料汇编(1921—2010)》,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由清华大学编纂的国内第一套比较全面、系统考证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的大型主题图书《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100卷出版,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理论建设和大型出版工程。(64)《〈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在北京首发拟出百卷》(2019年11月30日),中国新闻网:https://www.chinanews.com/cul/2019/11-30/9021456.shtml。这些整理与出版行为拓宽了中共党史的史料范围,有利于党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而且在建党纪念时期,尤其是逢五逢十重要年份的建党纪念时,全国会召开大量关于建党纪念的学术会议。在一些高规格党史会议上提交的论文往往论证严谨、观点新颖、思路开阔、史料挖掘颇深,这无疑是扩展了党史研究的深度。同时,在建党纪念期间,各刊物往往为建党纪念设置学术专栏,促进党史研究不断推陈出新,这些井喷式的新研究为之后的党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或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科发展方向成为中共党史必须解决的问题,杨凤城在考察中共党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进程之后,指出设立“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一级学科,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目前解决党史学科定位和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问题尤为迫切、意义尤为重大。(65)杨凤城:《关于中共党史学科定位与建设的若干思考》,《中共党史研究》2021年第1期。可以说,建党纪念本身极大的推动了中共党史研究的深入。

再次是交叉学科理论方法的运用。当前学界研究建党纪念的学者来自于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等不同学科,研究采用的理论与方法各异,故既往研究呈现出不同视角、不同维度的面相。尤其是记忆理论和仪式理论的运用,以及新的叙事方法的运用,提高了研究的理论深度和思考维度,扩展了建党纪念的研究视域和方法。

最后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青年学人大量加入。近年来,众多学者从不同时段、不同视角入手,对建党纪念展开研究。目前的成果中既有关注一个时段的研究,又有针对某一特定年份的研究,还有建党纪念与其他人物或事件的研究,研究范围和领域广泛。值得注意的是,大量青年学人加入到该议题的研究中来。正如本文第二部分所呈现的,青年学生的学位论文在建党纪念的研究成果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大量新鲜血液的注入,优化了建党纪念研究的年龄结构。

(二)存在的不足

学界目前已有的对建党纪念的研究尚存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首先是研究稍显碎片化。学界从各角度、各层次、各时期对建党纪念进行探究,展现了不同时期建党纪念的时代性和特殊性,如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改革开放以后、新时代等时段为具体研究范围,精细化探究充实了各时段建党纪念的研究内容,拓展了研究深度。但这样的研究有时会呈现出“碎片化”的倾向,甚至存在就建党纪念言建党纪念的研究,未能从中共党史整体研究的高度将建党纪念与党史充分融会贯通,导致这些研究对建党纪念的实质和价值的把握不足。殊为遗憾的是,从整体史研究层面上来看,当前学界往往只是将建党纪念作为中共纪念史的一部分展开分析,专门针对建党纪念的研究专著较为稀少。所以无论是从纪念史的角度还是党史的维度来看,对于建党纪念有待进行更深层次、更注重整体化的研究与探讨。

其次是研究范围有待扩展。当前关于建党纪念的探究,主要集中在第二部分列述的建党纪念活动本身及其与中共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功能作用等问题的关联方面。其实,建党纪念与政党发展、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等问题息息相关,建党纪念活动体现着中共作为执政党对国家治理的政策规划,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指向标之一,所以展开对建党纪念与上述其他问题关系的探究很有必要。同时,对于建党纪念与国内外其他纪念活动之异同进行分析,以此彰显中共建党纪念的特殊性,这点学界目前较少触及。此外,既有关于建党纪念的研究,多重视中央层面的研究,忽视了各地建党纪念活动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无法展现建党纪念的丰富面貌。鉴于当前研究呈现出的上述态势,有必要扩展建党纪念的研究范围。

再次是研究资料和理论方法有待扩展。在建党纪念研究资料的使用上,学界的研究多依托于党史研究的基础性资料,主要是已出版的中共党史必要的史料汇编及报刊杂志,如《中共中央文件选集》《毛泽东选集》《人民日报》等,对于更深层次的党史原始资料的使用度不足。目前一部分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且开始采用更多的原始史料,但总体来看,学界仍需加强在建党纪念研究中探索运用更广泛的史料。在理论方法上,由于记忆是纪念的一种主要形式,仪式是纪念的一种表达,故二者相关理论在建党纪念中的使用较为常见。又因为建党纪念涉及到不同的历史节点,故不同的叙事方法也在使用,此外也有学者在研究中涉及到传播学中的形象塑造等理论方法的使用。但是,仅仅使用这几种研究方法还远远不够,在未来的研究中学者们仍需更广泛深入地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促进建党纪念研究向更广维度拓展。

(三)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鉴于当前建党纪念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相关研究。

第一,兼顾整体与部分、深度与广度。既要从整体史角度进行系统之探究,从总体上对建党纪念进行把握,站在全局的角度,又要注意不同时段建党纪念的特殊性及央地纪念活动的差异性,联系具体时代背景深挖建党纪念的背后,还要避免零碎化的倾向。同时兼顾广度,把建党纪念与其他问题相联系,从而扩展研究范围,且把建党纪念作为中共党史、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进行探究,亦会发掘到新的东西。

第二,注意视角切换,采用新理论与新方法。一改前人偏重于纵向视角的研究,坚持纵横结合,利用双向视角,挖掘前人忽略之处。同时改进视角的切入维度和问题的思考方向,勿单纯注重建党纪念的传播维度,应多层次、多视角的看待该议题,积极引进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打破学科壁垒,采用多重理论与方法阐释建党纪念,提升研究的高度和理论深度。

第三,扩宽资料的使用维度。在既往的建党纪念研究中,原始资料这个富矿还未被深入挖掘,导致档案、报刊、日记等中外文原始资料的使用频率较低。在新时期,将传统原始资料与新时代数据库相结合,新旧搜集资料的手段并用,扩展史料的使用范围,丰富研究的写作资料,不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在使用新材料的同时,注意重新解读旧史料,新旧结合亦能发现新的研究课题。

第四,出版史料和研究专著。确立建党纪念至今已有80年,在长时间的纪念进程中,形成了一批独特而丰富的纪念史料,亟需有心人系统全面的整理出版,不但能彰显建党纪念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又能为之后的学人研究提供便宜条件。同时,在此基础上,撰写出版关于建党纪念的研究专著,弥补当前学界主题研究专著甚少之缺憾,深化此研究。

因此,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系统观念的指引下,学界要不断深化对中共建党纪念史的研究,回到历史现场,将建党纪念置于中共百年历史演进的基础之上,尤其要注意具体历史情境对建党纪念的影响,切忌抽象地、零碎地把握建党纪念的意义。希望未来的研究中,建党纪念的研究者们能在前人基础上,推陈出新,推动建党纪念的研究达到一个新高度。

猜你喜欢
纪念活动建党纪念
纪念九一八
建党百年礼赞
特别的纪念
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建党百年颂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我也来两圈
50岁
受邀者 安倍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