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的空间场地设计以福州幼师附属第一幼儿园为例

2021-11-25 21:25陈素娟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1年10期
关键词:连廊教学楼幼儿园

陈素娟

1.项目背景与设计要求

1.1 项目背景

本工程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学园路57号,规划办学规模学生360 人,用地面积6405.5m2,总建筑面积约 5910m2。用地为长方形,南北长约90m,东西宽约75m,地块东临一片低矮民居,南临规划路,西临城市路——学园路,北临多层住宅区。

1.2 设计要求

(1)福州幼师附属第一幼儿园历史悠久,经百年岁月变迁,幼儿园现已成长为一所引领全省和辐射全国的研究型、示范性、全日制实验幼儿园,是福建省首批“福建省示范性幼儿园”。

在建筑外部形象上,通过详细了解幼儿园的历史与现状,得出“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为主要指导思想,从1915 年福州地区具有民国时代风格建筑入手,结合现代幼儿园建筑特点,打造出既能呈现悠久历史记忆,又完美体现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对幼儿园建筑要求的新形象。

(2)幼儿园是国家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大多数人而言,在幼儿园里接受系统、科学的教育是迈入终身教育的第一步。人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这就需要幼儿园拥有一个合适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建筑环境。而作为一个具有领头示范功能的幼儿园,它更需要有突破及挑战,在建筑空间上,提供更多变化有趣的共享空间,满足幼儿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的要求。

(3)本项目地处城市老城区,周边交通及建筑环境空间都较为拥堵,项目占地不充裕,场地内有保留教学楼位及场地、树木,园区要求容纳人数多,设计需争取在局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自然丰富多样的活动空间,让孩子们在园区内度过健康快乐时光。

2.设计理念

2.1.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教育

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幼儿在环境中得到自主的发展。儿童对空间的认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3 岁~ 4 岁):属于观察空间的理论阶段。幼儿对空间的认知具有观察力,根据参照物体的水平与垂直方向,从里到外的观察周围所处的环境事物 。

第二阶段(4 岁~ 5 岁):属于感知阶段。幼儿在空间中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空间构成要素信息进行收集,通过移动、触摸、推倒、钻进狭小空间等行为来感知环境 。

第三阶段(5 岁~ 6 岁):属于自主的操作阶段。幼儿发挥思维的创造力,根据幼儿的独处与交流的心理特征,会改变自身的领域空间赋予新的功能[1]。

幼儿通过互动模式认知周围的环境,在互动的情境下把个体与他人联系起来,在合作活动中采用“抽象化的元素”来表达造型本身的形式美感,形成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互动交往的复合空间[2]。

在项目设计中,提出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教育的设计理念,努力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真实社会和生态环境模拟。

2.2 创建有趣味性和开拓性的室内外空间

幼儿园的设计规范要求及日常装修细节设计均在多方面要求保证安全,但并不等于要对孩子过度保护,老师和孩子能做的是在第一次受伤后,共同学习如何去避免下一次受伤。毕竟,出了幼儿园,外面的世界还很大,有更多更危险的地方,孩子们总要学习去面对这一切,每个人都是跌跌撞撞着长大的。

创造出富有变化、有挑战性、开拓性的活动空间,让孩子们在其中体验自然,探索新世界,与小伙伴们一同学习成长。

3.设计手法

3.1 总体设计

场地略为长方形,新建教学楼沿基地北侧布置,各层通过连廊与保留教学楼相连接形成完整有趣的内部流线及协调统一的建筑外观。总体上建筑沿基地北侧和东侧布置,所有幼儿活动用房均为南向布置,做到最为有利的日照和采光通风条件。幼儿室外活动场地呈“L”型沿基地西南面环抱建筑。

场地布局顺应本区块的城市肌理延展,将绿地留在道路交角处,不会对周边空间产生压迫感,营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

3.1.1 自然体验

将场地内的大榕树与建筑入口空间场地结合设计,形成一个开放的大广场,当阳光透过枝叶,斑斑点点的洒在树下青砖广场上,广场上嬉戏的孩子们,是童年光阴故事里的模样。

大树边还设计了小水沟围绕着的小菜园,是小朋友们早上到园最喜欢去的地方,可以让孩子们观察到植物的自然生长的过程。

3.1.2 感受四季

建筑与北侧住宅退让了近20m 的距离,保证了住宅区的日照,利用两排建筑之间的空间场地,借住宅区临红线的一排玉兰花大树,设置了一条30m 的独特风景跑道,跑道上,春有细雨、夏有花香、秋有落叶、冬有暖阳,还有四季都可以尽情奔跑的孩子们。同时,充分利用跑道,在不同的使用时间段里将其兼做后勤车道。

3.1.3 奔跑与探索

场地南向是一大片的草地,边上保留着原有的一排芒果树。让树木和草地一起经历四季,让落叶随风飘落在草地上,让奔跑的孩子们看见草木枯荣,也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学习。草地靠西侧结合地下室的疏散楼梯设置迷宫、体育活动架等,增强场地体验感并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探索精神。

3.1.4 静谧的一角

由于建筑从一幢成为两幢,从两幢成为群体,或是由于平面布置上有复杂的凹凸,那么建筑外部存在的空间就容易成为积极空间。本项目新建教学楼与原有教学楼通过连廊连接,形成转角关系,为原本略显单调的建筑创造了丰富的外轮廓变化,且构建了丰富积极的外部空间[3]。

利用楼与连廊构建出丰富积极的外部空间,结合邻近教师餐厅及教师办公室,营造出相对独立属于老师们的户外场地空间,在孩子们午休的时段,有一个室外场所,可以放松地晒晒太阳喝喝咖啡,为下午的工作补充好精力体能。

3.2 建筑设计

本项目致力于创造出一个可以肆意奔跑、充满趣味性和开拓性的幼儿园,不仅只是设计室外场地来创造丰富空间,也在探索室内空间的更多可能性,做出一些突破。

3.2.1 丰富变化的半开放空间

福州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暖、春潮秋爽,阳光充足。半开放的室内空间,如走廊、连廊、阳台等在通风、采光、空间趣味性等各方面均比室内空间更适用于孩子们的行为活动,所以本项目将合理控制活动室寝室等室内活动场所面积,在有限的面积里争取更多的面积可以做成宽敞的走廊、连廊、共享厅还有宽敞可适当停留玩耍的楼梯空间。如新建教学楼北向的每一层走廊,都将宽度做到近3m,宽宽敞敞的大长廊,在炎热的或下雨的天气,也一样满足孩子们奔跑的热情,并且和场地里的跑道相呼应。

连接新旧教学楼的宽敞连廊两侧,设置成绘画墙,可供孩子们停留、画画、涂鸦,宽敞的楼梯空间,采用柔性地面铺设,不阻止孩子们在楼梯上停留玩耍,同时让孩子们体验垂直变化的空间。

3.2.2 落雨的天井

在人们的印象中,孩子们总是远离风雨之外被保护得很周全,下雨天的室外活动总是不被允许的。设计特意保留了原建筑的天井,并将屋顶打开成为一个露天天井,在天井下方设计小庭院,大雨时分,可以感受雨水落在小庭院里的哗啦声,也可以感受雨丝微微飘进共享厅,雨停后,小庭院的池子里蓄满雨水,又将成为孩子们嬉戏的小乐园,充分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不同天气的奇妙之处。

3.2.3 教师空间

在大部分的幼儿园设计里,人们总是很仔细地照顾孩子们的感受,研究他们的需求,努力为他们提供各类室内外活动空间,但本项目一样认真研究并照顾到园内工作者的需求,也为他们提供舒适、愉悦的工作环境。

除了随同幼儿活动用房同层设置的办公室及小会议室,在建筑四层楼还统一设置了办公室、研讨室、会议室等一系列的工作场所,它们与幼儿活动场所适当分区,相对安静,同时充分利用建筑的退台,设置屋顶的休闲平台,多花样的空间体验,能给老师们提供愉悦的工作环境。

3.2.4 灵活的小空间

保留下原门卫建筑,将其适当改建,把晨检入园这部分建筑功能空间移到此处,与孩子们日常活动空间做适当的分离,不仅丰富了建筑布局与流线体验,也为功能的适当调整变化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如在当下的疫情防控期间,晨检空间的独立设置,将完美转换为防疫的第一道防护空间,增强安全保障。

3.2.5 建筑立面与格栅

建筑南向的所有用房尽量采用大面积的窗户,保证充足天然的采光,但考虑到福州夏季炎热的天气,在窗户外统一设计了遮阳百叶,既能有效遮挡强烈的日光照射,又保持了良好的通风,百叶结合场地里年久的大榕树做整体造型设计,在外立面上形成灵动的视觉效果,又给室内带来丰富多变的光影效果,且与建筑整体风格色调统一协调。

4.结语

随着国家对三胎政策的实施推进,且当下社会对教育环境诉求的日渐提高,幼儿园作为学前第一场所,必须做到更好,不仅仅是师资力量的提升,建筑空间环境也需要有新的进步,适应当代儿童身心发展需求。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工作者,希望能一直保持初心,坚持从孩子们的需求和感受出发,设计创造良好的建筑空间场所,让其能体验各种环境,并能从中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连廊教学楼幼儿园
多塔连廊人行荷载TMD 舒适度减振控制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爱“上”幼儿园
基于遗传算法的教学楼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教学楼自动门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非对称己型连体建筑连廊风载动力特性分析
白城市新区学校教学楼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