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2021-11-25 07:43崔文龙
党史文汇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女排女排冠军

崔文龙

1981年11月16日,在日本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冠军。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在大阪体育馆高高升起。喜讯传来,全中国沸腾了。收音机旁、电视机前,无数中国人欢呼雀跃、热泪盈眶。女排夺冠,擂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为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上的巨大鼓舞,蕴藏在人们心中积极向上的强大力量,如同火山一般喷发出来。《人民日报》刊发的《学习女排,振兴中华》强调:“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后,继续拼搏奋进,捷报频传:1982年9月,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1984年8月,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摘得桂冠;1985年,又蝉联女排世界杯冠军;1986年,再夺世锦赛冠军。自此,中国女排完成“五连冠”!

2019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邀请女排队员、教练员代表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并在会见女排代表时褒扬了中国女排精神:“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祖国至上是女排精神的核心

祖国至上,就是要为祖国荣誉而战,把为国争光的使命担当转化为训练场上的刻苦努力和赛场上的顽强拼搏;祖国至上,就是无私奉献,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服从祖国需要,听从祖国召唤,“舍小家、为大家”。

“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使命。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2019年9月14日,在第13届女排世界杯开赛当天,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接受采访时说道。在为国争光强大精神力量的激励下,经过半个月鏖战,中国女排以11连胜的成绩夺得冠军,成为女排世界杯“五冠王”。从曾经的“铁榔头”,到两度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祖国需要的时候都站了出来。正是因为深厚的爱国热情,她把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排球事业。她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有人觉得我在球场上耗费了青春,没有专业、一身伤病,很可惜,但我觉得值得。”

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女排的优良传统。1981年女排世界杯的最后一场比赛,中国队迎战东道主日本队,前两局中国队获胜后,已经提前锁定了冠军。然而,这也让姑娘们在精神上有所松懈。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中国女排被主场作战的对手接连扳回两局,大比分2∶2战平。进入决胜局,双方争夺趋于白热化,日本队以15∶14率先拿到赛点。这时赛场上的气氛十分紧张。关键时刻,时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袁伟民用了最后一个暂停,他为队员们分析了场上形势和战术后,鼓励道:“今天,我们的祖国有几亿观众在看我们的比赛,这场球不拿下来,你们会后悔一辈子。”听了这番话,女排姑娘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祖国需要的不仅是象征胜利的奖杯,更是充分展现中国人勇气与智慧的爱国主义精神。她们迅速调整状态,在赛場上放手拼搏。郎平的一记重扣,让中国队夺回了发球权,随后她们紧密配合,发球、扣球、拦网一气呵成,最终以17∶15赢得了决胜局。中国女排以7战7胜的完美战绩,当之无愧地登上世界杯冠军的领奖台。

陈忠和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时,带领中国女排夺得2003年女排世界杯冠军以及2004年雅典奥运会金牌。把祖国至上的精神运用到执教工作中,是陈忠和的重要理念。他并没有着急对队员们进行技术上的训练,而是集中一周时间对队员们进行思想教育。他带领大家观看升旗仪式,向国旗宣誓,重温老女排的艰苦奋斗历程,前往郴州训练基地周边的贫困地区实地走访调研。通过这一系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女排队员们增强了为祖国而战的信念,牢固树起“祖国在我心中,人民培养了我”的意识。“作为年轻一代,没有理由不为国家争光”,成为女排队员们的共同心声。

团结协作是女排精神的精髓

排球是一项集体运动,团队协作很重要,只有人人都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彼此给予支持和力量,整个团队才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郎平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在我的字典里,‘女排精神包含着多层意思。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精神。女排当年是从低谷处向上攀登,没有多少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在困难的时候,大家总能够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在中国女排这个大家庭,无论是一线教练员、运动员,还是陪练员、后勤保障人员、队医服务工作者等,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着,他们中大多数人默默无闻、甘居幕后,却用青春和汗水浇灌出美丽的冠军之花。

2004年3月,作为中国女排“第一高度”的主力副攻赵蕊蕊突然发生骨折,这对正在备战雅典奥运会的中国女排来说,产生重大影响。不少人认为,缺少了进攻和拦网核心,中国女排很难夺冠。关键时刻,团结协作彰显出巨大力量。经过认真研究,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提出“每人提高一点点,弥补赵蕊蕊不在场上的缺陷”的方针,并确定了位置顶替方案。在这一训练方针的指导下,全体队员加紧配合训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全力以赴迎接挑战。同时,赵蕊蕊在奥运会前腿伤逐渐康复,随队参赛。在分组赛中,中国女排遇到的第一个对手是实力强大的美国队。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首发出场的赵蕊蕊仅仅打了3分钟就再度受伤离场,幸好5个月前她的受伤已经让中国女排有了充足的心理和训练准备。在赵蕊蕊缺席的情况下,中国女排依然保持自己的节奏,以3∶1战胜美国队,为最终夺冠开了一个好头。在回顾中国女排奋战的历程时,赵蕊蕊深有感触地写道:“团结真的是在中国女排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我这样一名曾经的队员,每次别人问,我只有满满的自豪感。”

团结协作意味着信任与默契,更意味着支持与关爱。在排球比赛中,二传是衔接攻防的枢纽,肩负着传球分配、组织进攻等重要任务。这就需要二传手在训练时要善于与队友进行沟通协调,了解每位队员的脾气性格、技术优势;在比赛时能够审时度势组织好战术配合,充分调动起每位队员的斗志与积极性。袁伟民曾对二传手孙晋芳说过:“掌声是冲着攻球手鼓的,责怨往往会落到你的身上。一个二传手,应该有很大的肚量,要使自己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这句话不但道出优秀二传手的标准,更道出赛场上团结协作的极端重要性。相互支持、相互关爱是中国女排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有力保证。2015年女排世界杯前夕,主攻手惠若琪因为心脏问题不能出征。出发前,二传手丁霞向她要了一件比赛服。后来,人们才知道丁霞这样做是为了把它一起带到领奖台上。团结协作是中国女排接续奋斗的有力支撑。“有时候训练很辛苦,我就会想到,打排球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是集体荣誉的一部分,就会咬牙坚持下去。”中国女排队长朱婷的这番话,代表了广大女排姑娘们的心声。

顽强拼搏是女排精神的实质

拼搏的人生最美丽。中国女排之所以长期受到国人的支持和喜爱,最重要的是因为她们身上所体现出的那股不服输的拼劲、打不垮的韧劲。平时训练中,她们滚上一身泥,磨去几层皮,苦练战术,立志攀高峰。国际大赛中,她们不畏强敌,超越自我,一分一分咬牙顶,一球一球顽强拼。正如郎平所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女排精神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队员们一点一滴拼出来的。她们的生活节奏很紧张,鲁光曾在報告文学《中国姑娘》中对其日常生活生动描述:“清晨,朝阳还没有从东方升起,她们像一片美丽的朝霞,从宿舍飘向训练房。傍晚,夕阳已经西沉,她们才像一片绚丽的晚霞,从训练房飘回宿舍。”

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采用了国际通用的高强度、高密度训练方法,每名队员一个上午要发好100个球,扣好200个球,垫好300个球,需要一次次地扣球、翻滚、救球。通常一次训练下来都累得浑身酸痛,饭都吃不下去,皮肤擦伤更是常事。陈招娣是中国女排历史上有名的“拼命三郎”,曾在对阵日本女排的比赛中左前臂桡骨断裂,但在之后的两个多月里,一直用绷带固定坚持征战全运会,仅用一只右手发球、扣球、拦网、救球。一次训练结束后,她主动要求加练,但接到第9个球时腿都发软了,但顽强拼搏的精神最终驱使她重新回到训练场,以惊人毅力完成了加练15个球的任务。球场如战场,没有数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没有过硬本领和钢铁意志,中国女排就不可能经受住一个又一个严峻考验,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2016年8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第31届奥运会上,随着惠若琪一记扣杀,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曾创造“五连冠”的中国女排从低谷中奋起,在历经12年的苦斗和磨炼之后,重新夺回了奥运会冠军。赛场上顿时沸腾,女排队员们在场上奔跑欢呼,激动落泪。捷报传来,举国为之振奋,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里约夺冠,中国女排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股顽强拼搏的精神。2013年5月,郎平再度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常对队员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女排可以不是实力最强的球队,但我们一定是最不怕困难、最顽强、最坚韧的队伍,顽强拼搏,一定是中国女排的名字。”这句话的价值,在里约奥运赛场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奥运会开赛后,中国女排开局不利,小组赛迟迟找不到自己的节奏,连续输球,以2胜3负小组排名倒数第二的成绩进入淘汰赛。淘汰赛首轮,中国队遭遇卫冕冠军、东道主巴西队。最困难的时候,总是中国女排最坚强的时候,是激发出全队斗志的时候。“咱们中国女排最不怕的就是困难”“此时不拼,更待何时!”她们重整旗鼓、迎难而上、顽强拼搏,最终以3∶2战胜巴西队。此后,找到比赛节奏的中国女排愈战愈勇,相继战胜荷兰队和塞尔维亚队,最终登上里约奥运会最高领奖台。

永不言败是女排精神的特征

中国女排无论在训练中还是在赛场上始终秉持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的精神。在训练中刻苦顽强、勇于挑战、克服重重困难,在赛场上敢打敢拼,每球必争,从不轻言放弃。中国女排的永不言败、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久经磨难而更强的宝贵精神财富。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主教练陈忠和率领有“黄金一代”之称的中国女排以世界杯冠军身份出征。在决赛场上,俄罗斯女排开局出色,中国女排连丢两局。就当观众认为夺冠无望时,在第三局中国女排开始爆发,绝地反击。在俄罗斯女排手握3个赛点、即将获得冠军时,中国女排追回比分;每球必争,比分始终紧咬,苦战扳回两局。决胜局两队比分交替增加,每拿一分都要经历好几个回合。此时,她们体力严重透支,却愈打愈勇,士气越来越高。而俄罗斯队在领先两局却被逼平的情况下,气势已发生变化。最终中国女排以15∶12拿下决胜局!在陈忠和看来,俄罗斯队表现非常出色,但中国队胜在准备充分、胜在自信,更胜在达到了忘我境界。在输掉前两局比赛后,他告诉队员们,要彻底忘记输赢,放开手脚打,其实中国队有实力赢。当他看到队员们在第三局开始后越打越勇,便已对胜利充满信心。在0∶2落后的情况下连扳3局实现惊天大逆转,正是永不言败的精神让中国女排再次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

竞技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中国女排一路走来,挫折与磨难如影随形,新老交替、战术打法更新等都可能会让球队暂时陷入低谷。永不言败的精神是中国女排不变的优良传统。对于一支成熟的球队来说,越是逆境,越需要永不言败的劲头。这也是她们能够走出低谷、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科学求实是永不言败的坚实基础。只有遵循排球运动的规律,科学选人、科学训练、科学管理,一支球队才能永葆生机活力。郎平2013年担任主教练后,大胆改革创新,引入“大国家队”的管理模式。一是确立“大运动员”理念。在集国内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基础上,每个位置保留3到4个人竞争,以此来保证队员们良好的竞技状态。二是确立“大教练员”理念。打造了一支由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复合型教练员团队,负责分析对手,制订训练计划和战术,形成自己的战术风格。三是确立多元化技术支持理念。由主教练、助理教练、陪打教练、医生、康复师、体能师、营养师,科研、信息研究、数据统计等专业人才组成复合型保障团队,为队员制订科学的训练方案和计划,随时关注队员的身体状况,及时对队员的伤病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大国家队”管理模式的实施,使得优质资源得到全面整合,女排队伍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战术打法也在不断丰富发展,中国女排在前进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和低谷,但只要始终保持永不言败的精神,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就必然会永远屹立于世界强队之林。

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它所蕴含的意义早已超出排球运动本身,深深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心里,融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中。女排精神是振奋民族自信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在经济和技术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女排精神点燃了中国人投身改革开放大潮、奋斗报国的豪情。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各行各业的中国人把个人融入集体,用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新的征程中,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要征服。越是伟大的事业,就越需要伟大精神的支撑。弘扬女排精神,有助于继续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本文系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研究”(项目号:21ADJ011)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中国女排女排冠军
红楼女排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没有冠军的赛跑
壮哉,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