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临床不容忽视的几点不良反应

2021-11-25 02:28杨梅
家庭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利福平抗结核皮疹

杨梅

抗結核药物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肝损害、皮疹以及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其中以抗结核治疗药物相关性肝损害最为严重。尤其是本身有慢性肝病等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罹患结核病后治疗更为困难。预防和降低常规抗结核治疗的不良反应,以及对慢性肝病患者施行合适的抗结核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常见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异烟肼  在所有抗结核药物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相对于其他药物而言毒副作用较少,在常规剂量下很少发生不良反应。但大剂量使用容易诱发几类常见不良反应。⑴末梢神经炎:异烟肼可增加维生素B6的尿液排泄,使维生素B6缺乏,并降低其利用率,出现周围感觉神经病变,使肢体末端感觉异常、肢端无力。⑵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缺乏维生素B6,使γ-氨基丁酸减少,引起嗜睡、兴奋、失眠、昏迷、惊厥、诱发癫痫发作等,有精神病史、癫痫病史者慎用。⑶肝损害:多引起一过性 ALT升高,偶发黄疸,嗜酒者、老年人、孕妇、同服利福平者、乙型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较易发生。⑷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阳痿,女性泌乳、月经失调等。⑸ 变态反应:皮疹、药物热等。

利福平  ⑴过敏反应:可有寒战、高热、头痛、关节疼痛的流感样反应,出现支气管哮喘样发作,腹部绞痛、皮疹以及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减少(利福平间歇给药过敏反应发生率可达13.5%。在间歇使用时血液中易产生利福平依赖的循环抗体,引发变态反应,故利福平因某种原因停服后,需要谨慎加用)。⑵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⑶肝损害:大多为无症状的血清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升高,少数患者可出现血清氨基转移酶重度升高、肝肿大和黄疸。⑷致畸:孕妇特别是孕早期(3月内)禁用,怀孕6个月后可根据情况酌情考虑使用。⑸血液系统反应: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1%的病人会干扰凝血机制,导致出血。⑹类赫氏反应:多发生在抗结核治疗的1~3个月,好发于青少年、初治、结核杆菌阳性以及浸润型肺结核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例,表现为病灶暂时增多、胸膜炎、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颈淋巴结肿大或软化、心包炎、腹膜炎及高热等。

吡嗪酰胺  ⑴关节痛伴高尿酸血症:由于代谢产物吡嗪酸抑制肾小管对酸的清除作用,导致血清尿酸浓度增加,沉积在关节,诱发痛风发作。⑵肝毒性及胃肠道反应:与剂量有一定相关性,目前剂量25毫克/千克体重,副作用减少。⑶过敏反应。

乙胺丁醇  ⑴视神经损害: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缩小、辨色力减弱等。糖尿病人、嗜酒、肾功能不全慎用,14周岁以下儿童禁用。⑵其他:偶见末梢神经炎及过敏反应、粒细胞减少、低钾低钙血症、精神障碍,诱发癫痫发作。

链霉素 ⑴第八对颅神经损害:主要引起耳鸣、听力减退及前庭功能障碍。⑵肾脏损害:肾功能受损者、听力受损者、老年人、孕妇及婴幼儿禁用。

如何判断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

1.直接判断法。发生不良反应后停用全部药物。当反应消失后,由一种药物开始应用,数日后无反应发生,再试另一种药物。如此反复进行,可鉴别出产生不良反应的药品。

2.间接判断法。即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可疑药物,如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即可证实该药就是产生不良反应的药品。

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判断法,均属诱发试验。诱发试验的用药剂量从1/5左右开始,无反应时加至1/3~1/2全用,较为稳妥。诱发试验虽能较可靠地确定致敏性药物种类,但具有一定危险,甚至可造成死亡,故应严密慎重地在有应急条件下进行。

除诱发试验外,还有皮内划痕试验及皮内注射试验、斑贴试验等。

猜你喜欢
利福平抗结核皮疹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2013~2015年陕西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性及rpoB基因突变的相关研究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注射用利福平治疗68例复治菌阳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疗效观察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组合抗结核药物致过敏性皮疹32例临床分析
利福平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