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神话传说的文?献价值与经典文本阅读

2021-11-25 22:38刘书惠陈蕾李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文献

刘书惠 陈蕾 李璐

摘 要:简帛神话传说是出土文献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类,对其文献特征与价值的认识和讨论有助于理解早期文献的内容、性质与意义。以简帛神话传说为切入点,通过与传世文献的比照分析有利于在更广阔的视野下重新审视经典文本、阅读经典文本。

关键词:简帛神话传说 文献 经典文本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5.011

简帛文献是以竹简木牍及丝帛为书写载体的文献。从先秦至魏晋,在纸张没有产生或未广泛使用的时间里,简帛,特别是简牍一直是通用的书写材料。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简牍和帛书的出土数量日益增多,简帛作为出土文献中文字最多、承载信息量最大的一类为学术界带来一次次惊喜,为认知中国古代文献的本来面目、解决学术史上的悬案提供了重要线索。神话传说是简帛文献中很有特色的一类,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既有可填补传世文献缺失者,亦有可与传世文献相参验者。既散见于各类文本中,又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从楚帛书到马王堆汉墓帛书,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到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从王家台秦简到睡虎地秦简,吉光片羽都弥足珍贵。经典文本作为我国早期文献中典范性、纲领性的文化要籍,是民族精神、历史记忆、人世智慧与学术积淀的统一体与重要载体,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新时期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从致力于经典研究的学人到喜爱古书的阅读者,从追求能力和专业提升的高校师生到启智发蒙的学童稚子,从国学的传承者到中华文化的热爱者都在阅读经典文本,进而形成了以经典阅读为核心,以经典出版、注释、解读和推广为支撑的文化热点。

简帛神话传说作为出土文献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类,对其文献特征与价值的认识和讨论有助于认知早期文献的内容、性质与意义。以其为切入点通过与传世文献的综合比照分析,有利于在更广阔的视野下重新审视经典文本、阅读经典文本并感知经典文本的文化意蕴。简帛神话传说的文献价值及其对经典文本阅读的作用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简帛神话传说可以从内容上填补传世文献的空白,新材料的出现和解读可以补充完善传世文献,进而扩展经典阅读视野。传世文献浩如烟海,但自然淘汰与人为筛选亦令其散失颇多,资料的空白和缺失并不罕见,而简帛文献的出现则解决了一些曾经因材料缺失而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导了文献阅读思考的新方向。如三国时期徐整的《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记》中记载的盘古开天辟地长久以来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创世神话,于是就有学者提出了中国先秦时期无创世神话的观点。而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出土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先秦创世神话,不但将中国创世神话的出现向前推移至战国时期,更以无可辩驳的文献资料证明了中国神话的原生性。简帛神话传说内容上的补充亦对文本生成的认知有所帮助。如从传世经典《老子》中可知在宇宙生成论方面老子用“道”的概念代替了原始宗教神学中人格神的位置,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解说万物的生成,将宇宙创生提升到哲学思维的层面,但并没有更细致的论说。而《道原》《太一生水》《恒先》等简帛文献则对“道”的作用、意涵等有所论述,不但证明了中国早期宇宙创生论的丰富性,也从内涵上补充了《老子》的学说。郭店简《老子》的分章断句更可为传世本《老子》的文本生成研究提供有力论据。创世神话与宇宙生成不过是简帛神话传说内容的一部分,而简帛神话传说又是出土文献中很少的一部分。即便如此,仍可见新材料的补充对于经典文本的重要意义。历经千百载的经典因出土简帛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开放的文本系统,自然也就扩大了经典的阅读视野。

其次,简帛神话资料因为经过历代改易而具有高度的文献真实性,此种文献的特征可以使之成为验证传世经典文献的珍贵资料。通过出土简帛神话与传世神话的比较可知二者的相同与相异处,两相校验下可见简帛文本对展现文献早期面貌的关键作用,亦可经此探寻传世经典文本的演变契机,进而更深刻地理解经典。如流传至今的牛郎织女传说大体不离婚恋受外力阻挠而不能圆满的情节和主题,《诗经·大东》最早出现了“织女”“牵牛”二名合称,但只是“把星座做了初步的拟人化”。《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才有了与后世大致吻合的记述,而从西周到汉代之间便出现了该神话记叙链条的缺环,湖北云梦秦墓《日书》的两则简文则接续上了这个断点,并且所载牛郎织女传说有很大不同。“娶妻”章:“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三弃(一五五正)。”“吏”章:“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三背壹)。”而秦简《日书》所言之“三弃”,王晖先生解释说:“织女被牵牛(牛郎)抛弃了三次 ”,“不到三年,牵牛便抛弃了织女,如织女死去一般”。简文因时代较前应更符合传说的原貌,则自汉以后牛郎织女传说在传世文本中的记载便是已经变形的样子,比照传世文献所载或可纠正以往对这则神话的错误认识。这一方面为重新认识该传说的原初面貌、考察传说的演变提供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也证明经典文本所记未必就是实然,笔墨润泽与经世流传后必然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文献信息遗失和改变。因而要辩证地看待传世经典文本,阅读时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也要关注其文本记叙的变化,阅读经典体味经典但不盲从经典。

第三,简帛中的神话传说为从新的角度、更深刻地理解文獻承载的文化内蕴提供了新思路。简帛神话记载着社会历史和思想的变迁,对神话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社会意识或者说文化心理的认识。神话中处处埋藏着人类的永恒主题,处处解释着什么是活着的思想史。简帛神话传说解说着传世经典中未曾被完整书写和阐释的文化内涵,这启发了阅读经典要精研细读,深刻体味其中的文化精髓。如,起源于战国盛行于西汉初期的“黄学”曾在百家学术中占得一席之地,在汉初直接影响了统治者治国理民理念的形成,但黄老之学的内容为何因其所据经典的散佚消失而难以获得系统的认知。而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卷前的四篇古佚书《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则集中反映了黄学思想。其中《经法》云:“(道)虚无形,其寂冥冥,万物之所从生。”又云:“道者,神明之原也。”“万物得之以生,百事得之以成。”此类内容为理解宇宙生成、创世哲学与天地开辟神话的关系提供了资料,更为理解黄老经典中的“道”的观念,以及社会政治思想和哲学价值提供了凭借。又如,王家台秦简《归藏·归妹》第307号简文云:“昔者恒我窃毋死之……”第201号简文云:“……奔月,而枚占……”记载了嫦娥(即恒我)窃不死药及奔月的传说。在传世文献中最早记载嫦娥神话的是《淮南子·览冥》,文云:“譬若羿请不死之药於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两相对照之下便可知,战国末期的嫦娥窃药奔月神话中并没有后羿的影子,而是一个独立的传说系统,其表现的内涵也偏向于对长生的向往。而以《淮南子》为代表的汉以后传世文献中,嫦娥窃药奔月又有了“背弃”与“孤单”的因素。从出土简帛中的神话记载可知,汉以后嫦娥与后羿神话的结合,不仅仅是神话情节的改写,更是文化意蕴的变迁。阅读古籍文本,无论是传世的经典还是出土的文献,都要透过文字表象解析其背后蕴含的时代信息和文化因素。

简帛神话传说是文化的痕迹和历史的缩影,对于神话传说本来面貌的认知、发展演变过程的梳理以及内在意涵的体悟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未曾以书册形式出土的神话传说文献尚且如此,那些埋葬于地下又重见天光的其他简帛文献的重要性自不必待言。研究简帛文献是重新认识传世经典的一条路径,通过简牍帛书上的文字不但能够感受到其所蕴含的文献与文化信息,亦能通过与传世文献的比较对传世文本的完整性、丰富性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古书成书、文本流传等学术问题以及经典文本的阅读有新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袁珂《中国神话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

[2] 王晖、王建科《出土文字资料与古代神话原型新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3] 戴霖、蔡运章《秦简〈归妹〉卦辞与“嫦娥奔月”神话》,《史学月刊》2005年第9期。

[4] 张双棣《淮南子校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助:“出土简帛文献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研究”)

猜你喜欢
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党的文献》2013年第6期要目
《党的文献》2013年第4期要目
《党的文献》2013年第3期要目
《党的文献》2013年第2期要目
《党的文献》2013年第1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