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运河大鼓本土化音乐教育传承探索研究

2021-11-25 15:05崔慧子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8期
关键词:本土化音乐教育

崔慧子

摘要:发端于明末清初的台儿庄运河大鼓以其独特的表演与音乐形式成为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民间音乐优秀代表。本文从音乐教育的角度切入,对台儿庄运河大鼓本土化传承模式进行探索分析。

关键词:台儿庄运河大鼓;本土化;音乐教育

流传在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的运河大鼓,自产生到现在已经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从民间的地摊发展到城市的舞台,运河大鼓一直活跃在人们的娱乐文化视野里。现在,由于受到大众传播媒体的冲击,运河大鼓的生存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运河大鼓该走向何处?该如何传承发展?笔者提出地方曲艺的传承应与音乐教育接轨,在枣庄,运河大鼓不仅要引入地方中小学音乐课堂,还要纳入地方高师音乐课程。同时加大政府的扶持,培养运河大鼓人才,与本地旅游产业密切结合。

(一)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及途径

关于运河大鼓能否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笔者在台儿庄区做了一次社会调查。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调查者认为是可以的,大家对于运河大鼓能够走进学校还是持鼓励态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运河大鼓在台儿庄地区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历史积淀,这对运河大鼓的传承有着积极的意义。

以何种方式将运河大鼓引入学校课堂教学?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引入的模式也应有所区别和不同。

(1)运河大鼓进入中小学校课堂

①在音乐课中增加欣赏运河大鼓的内容

笔者研读了2001 年版全国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可以分析得出,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排主要是以欧洲音乐教育体系为主,民族音乐的学习仅局限于民歌和乐器,传统音乐只在高年级的欣赏中才有简单的介绍。众所周知,母语教学对于初学者的学习是最有帮助的,音乐学习也是如此。中小学音乐教育也应该先从母语音乐文化开始,因此,让运河大鼓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不仅应该,而且非常必要,应让学生从小就了解、欣赏、学习自己的家乡曲艺。

②开设地方音乐兴趣活动

学校可根据各自的办学实际,聘请运河大鼓的传承人、学习者来校授课执教。传承人的亲自示范教学,必然会促使学生对运河大鼓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兴趣和助推作用。也可邀请传承人和运河大鼓的学习者到学校进行专场演出。如若这些艺术实践活动能够得到开展,对中小学生运河大鼓艺术的欣赏、学习必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河大鼓纳入高师音乐课程

现下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是以欧洲音乐教育体系为主,如能将地方曲艺艺术纳入高师音乐课程,一能缓解中国传统曲艺传承面临困境;二能使中国传统曲艺与高师教学形成互补;三能有助于复兴中国音乐教育。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提出以下运河大鼓纳入高师音乐课程的途径:①设置运河大鼓的相关课程 ;②培养运河大鼓的传承人。

独特的地域性,方言母语的学习,本地音乐院校有传承的语境,能够较好、较快的传承运河大鼓。如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能将运河大鼓开设为一门课程,积极挖掘、利用当地的音乐资源,把地方民间音乐纳入到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中去,那么中国的音乐教育就能够凸显地域的差异性,各地各类院校也就能办出自己的特色,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也就能够真正实现,丰富多彩、富于个性的中国音乐教育也就能够真正体现出来。

(二)政府的政策扶持与引导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的建设必须由政府进行投入和打造。作为一种地方的传统的曲艺,政府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扶持,如建立完善的演出机制、加大投资、打造经典剧目。如枣庄市可以建立运河大鼓音乐研究中心,便于我们更好的进行保护和调研工作。通过政府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运河大鼓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下运河大鼓未来的发展应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树立文化的品牌价值,努力打造成能够代表枣庄地区的一支文化品牌。开设运河大鼓的演出剧场,把传承人请进剧场,让民间音乐登上“大雅之堂”。另外要努力打造名作品之牌。我们应认真的到民间去采风、去调查,切合实际的创作出能为老百姓所接受的作品。只要大胆的创新,打造经典的剧目,运河大鼓的市场也是比较广阔的。作品要接地气,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尽显老百姓的酸,甜,苦,辣,乃至人生百味。只有这样运河大鼓才能在未来才能赢得市场、赢得观众。

(三)培養接班人才

当今曲艺人才的培养不再需要从娃娃抓起,我们可以利用专业的培训机构或者学校,以专业教育的模式来培养运河大鼓的接班人才。政府可以加大对相关培训学校的扶持,本地高校可以设置运河大鼓的专业,推动高素质,高水平演职人员的培养。另外在高校的运河大鼓就读人员可以采取降低学费的政策,鼓励学习。

(四)加大与旅游的结合度

在台儿庄古城内有一位默默传承着运河大鼓的民间艺人——褚思泉老人,每天上午、下午两个时间段在古城内的扶风堂门口平均演出十场左右,每次半小时,为来自天南地北放入游客表演运河大鼓,让游客感受原汁原味的富有地方风味的民间曲艺。台儿庄古城的这一表演安排,积极提升了运河大鼓的传播度,宣传了古城和运河文化。除却台儿庄古城,运河大鼓的表演几乎看不到了。枣庄应借助古城的助推力,在其他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也设置运河大鼓的表演,如红荷湿地、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均可以用运河大鼓的方式说唱历史。如果文化和旅游能够融为一体,这作用是1+1>2的效果。

结语

中国音乐是世界音乐的一部分,丰富多彩民族音乐构成了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中国未来的音乐教育既要学习西方音乐,又要立足于自身的民间音乐,将民间音乐推向世界的大舞台。在当今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台儿庄运河大鼓如何立足于本土环境保护传承发展,走出困境,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如若能够积极有效的推进相关的措施,相信运河大鼓在未来能够有效的传承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霞,俞学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4,19(4).

[2]薛岚,吴必虎,齐莉娜.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转变和传播理念的引出[J],经济地理,2010,30(5).

[3]李游. 南腔北调 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曲艺[J].中华民居,2012,3.

[4]王莹.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

猜你喜欢
本土化音乐教育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毒树之果”证据排除规则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泰国神话与印度神话中神祗形象的对比研究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