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子音乐与传统元素的融合
——《脸谱》的创作特征及美学意蕴探究

2021-11-26 17:34王冰洁
黄河之声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全曲人声电子音乐

王冰洁

电子音乐套曲《脸谱》为作曲家张小夫于2007年创作,全曲以“京剧”中的脸谱造型为创作灵感,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古典戏剧元素,以四个部分对应中国古典戏剧内的四种表演形式,再以西方现代电子音乐创作技法为主要支撑,配合现场五种打击乐器的演奏,立体化呈现出“脸谱”声音的虚实交织,似真似幻。作曲浓郁的东方韵味以及现代化的电子音乐形式,使其一经问世便受到音乐界的一致好评,作曲家张小夫亦被赞誉为“中国音符”,其将中国古典戏剧元素与现代电子音乐融会贯通,不仅开辟了中国古典戏曲文化的创新化传承路径,而且实现了现代电子音乐的民族化、大众化、本土化发展,这也是作品《脸谱》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一、《脸谱》的创作特征

《脸谱》以我国古典京剧中脸谱体系为创作灵感,融合西方现代电子音乐创作技法及器乐表现形式,在具有浓厚中国音乐气韵的同时具有时代性、社会文化性艺术特质,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以下为《脸谱》的创作特征。

(一)《脸谱》的创作结构

作曲家张小夫在酝酿创作《脸谱》之时汲取了中国古典戏曲文化、中华民乐之精髓,延续了中华民乐四个乐章的起承转合与自然衔接,依托京剧四大行当——生、丑、旦、净将全曲分为四个部分,将传统音乐语言与电子音乐创作技法巧妙地融为一体,再结合中华民乐“起承转合”之乐思,使得四个部分既具有个性又具有统一协调之美。

乐曲第一部分为“生”,共3′31″,为“起”;第二部分为“丑”,共3′56″,为“承”;第三部分为“旦”,共5′15″,为“转”;第四部分为“净”,共5′7″,为“合”。从四个部分分别在全曲中的时间占比可以看出,第三部分为全曲的核心乐章,刻画出柔美的音乐形象;第一、二、四部分则体现出乐曲的阳刚之美,以中国传统的“阴阳”之思使得全曲跌宕起伏。尤其是第四部分音响鲜明、节奏对比强烈,与第三部分风格迥然、异彩纷呈,以音乐的动机呈现出戏剧般的冲突,营造出强烈的戏剧效果,不仅可使该部分独立成章、美轮美奂,而且以锣鼓推进情绪的提升、以人声及电子音乐的整合给人以听觉冲击力,可对全曲进行高度的总结。

(二)《脸谱》中创作技术的应用

作品《脸谱》并非对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电子音乐创作技法的简单、机械性堆砌,作曲家深谙脸谱体系在戏剧中的独特魅力与重要价值,领会西方电子音乐灵活且多变的风格特征,将二者之优势结合为有机整体,以自身高度的艺术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与时俱进的乐思创作出传世佳作。综合来看,《脸谱》内的创作技术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乐曲第一部分运用了乐器现场演奏、京胡及京剧预制乐器两种声音素材,奠定了全曲的戏曲风格。前半段为四付铙钹,呈立体音响,极具东方韵味。后半段则为全体打击乐与电子音乐的融合,电子音乐音响层次分明、逐渐递减,慢慢自结尾处淡出;其二,乐曲第二部分主要采用了人声、预制乐器、乐器现场演奏三种声音素材,但各段的表现形式略有差异。第一、三段将京胡与人声结合为一体,经过拼贴后形成极具震撼力、感染力的Loop。第二段则采用复调方式将三种声音素材结合为立体声音,与第一、三段形成对比;其三,乐曲第三部分采用了女声、电子音乐及乐器现场演奏三种声音材料,凸显柔美气韵;其四,乐曲第四部分以预制京剧打击乐、男声及乐器现场演奏为声音材料,音响效果呈排山倒海之势,推进音乐步入高潮并对全曲进行总结。

(三)《脸谱》中不同音乐形态的表达

1、人声音色的表达

中国古典戏曲最为鲜明的风格便是人物身份、性格特征、善恶忠奸、心理动向与其唱腔特征的相互呼应,以人声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其内心深刻复杂的情感并解释戏剧的情节。作品《脸谱》内所运用的人声皆源于中国传统戏剧之唱腔,抓取最能够体现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人声材料,完美诠释了生、丑、旦、净的形象与特征。例如乐曲第二乐章为“丑”,为体现古典幽默之感,作曲家张小夫汲取了京剧丑角的“大笑”之声,在乐段开篇便引入“大笑”,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承上启下,加之丑角的“大笑”之声不绝于耳、百转千回,更添乐曲以戏曲风味;再如乐曲第三乐章采用了京剧旦角之声,唱、念、韵白如余韵绕梁,声音缥缈空灵,似是由远及近地回响在空气中,又像是在耳边轻声呢喃,加之现代电子音乐、预制器乐的加持,使得音响效果如杜鹃啼血般哀婉低回,凸显出旦角的阴柔之美、细腻衷肠。此外还有乐曲的第四乐章,作为全曲的升华与总结,作曲家张小夫在此运用了呐喊声、大小声,气势浑壮有力、磅礴大气,给人以听觉冲击感、震撼感。

2、乐器音色的表达

作品《脸谱》中所采取的乐器声音来源于中国传统京剧表演中最为常见的伴奏乐器,如京胡、铙钹、锣鼓等,再加上京剧唱腔的融合与巧妙运用,营造出浓厚的京剧氛围,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奠定全曲的独特风格与东方神韵,以帮助受众理解乐曲的创作理念与思维,体现出作曲家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创新,并且可起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如乐曲第二乐章运用了大量京胡滑音,更添喜剧效果,以乐器声音更为鲜活、立体地塑造丑角滑稽幽默的形象;再如乐第三乐段,作曲家张小夫运用了大量的铃音,清脆但朦胧、跳跃但舒缓、真实但虚幻的铃音为人们创设了如仙境一般的审美空间,在此空间内人们仿佛能够看到巍峨的高山与潺潺的流水,声音如流水一般流畅自如,亦带有中国水墨画的灵动与神韵,与现代电子音乐及人声交织在一起,将人们的思绪由现实带到幻境之中,体会着旦角的百转柔肠,思忖着人生之价值与未来之憧憬,体现出中国独有的天人合一、物我交融思想,使得全曲含蓄、内敛,生成一股唯美之风。

3、其他音色的表达

作品《脸谱》作为一部现代电子音乐套曲,除充满中国传统戏曲韵味的人声与乐器声音之外,还有自由灵活的电子音乐声音。从概念层面来看,电子音乐并非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而是除人声、乐器声音意外的,对上述两种声音进行变形所形成的第三类生源。电子音乐以电子技术合成,并无真实的生源,因此当其独立出现时,并不能让人联想到特定的形象或音乐风格。但如果将电子音乐与人声、乐器融为一体,便可赋予电子音乐以独特的美感与明显的音乐风格。例如在《脸谱》第三乐章内,作曲家张小夫为凸显出空灵之感,展现青衣柔美的唱腔特点,其在该乐章运用了大量的由青衣吟唱变形而来的金属音,这些电子合成音十分微弱,融于第二乐章的每一个音符之中,不细听则难以将其与人声辨别。而正式这种人声、乐器声音、电子合成音“不辨你我”的交融才激发出电子合成音原本的特质,高音频、均匀的音量、细碎而又连贯的音色、金属质地的声音将人声掩盖于“薄纱”之后,更显青衣之娇羞、含蓄,更添音乐之灵动、自然与朦胧缥缈。

(四)《脸谱》中打击乐的运用

作品《脸谱》内的声音素材主要为人声、预制器乐、电子合成音及打击乐器现场演奏。其中现场演奏的打击乐器虽然并非全部源自中国,但丝毫没有削弱《脸谱》的东方神韵,相反可为戏剧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展开、戏曲魅力的呈现增色。如乐曲第二乐章内采用了木鱼与马林巴两种乐器,二者音色相似,其中木鱼为我国传统乐器,马林巴则属于木琴的范畴,是一种西方打击乐。源于宫廷及民间音乐演奏的木鱼与西方乐器木琴在音色与音乐情感上产生共鸣,使得乐器的音域更为宽广,并增添了东方文化的神秘色彩。再如乐曲第三乐章运用了钢片琴与颤音琴,一种来源于法国巴黎,另一种来源于美国印第安纳州,两种极具西方地域色彩的乐器在《脸谱》中找到了契合点,高音乐器的运用与青衣的唱腔相得益彰,更凸显出人声的空灵及虚幻。除此之外,作曲家致力于体现中国乐器的特征与美感,如第一乐段中无高音乐器的运用给人以肃静、庄重之感;再如第四乐段中锣鼓乐曲的伴奏使得该乐章曲风磅礴、大气辉煌,扎实浑厚的男声与锣鼓乐器之声交相辉映,尽显阳刚之美。

二、《脸谱》的美学意蕴

《脸谱》虽然为现代电子音乐套曲,但其美学思想与追求皆来源于中国传统美学思维,强烈的民族性、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也是该部作品一经问世便深受公众青睐的原因。

(一)《脸谱》中的“中和”与“淡和”

“中和”与“淡和”源于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交融及互补。儒家音乐美学聚焦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主张音乐的社会文化性,强调音乐不可违背道德与礼教;道家音乐美学聚焦音乐与自然的关系,主张音乐的自然醒,强调音乐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儒道两家在音乐思想上既有冲突,但也有交融及互补之处,自孔子提出“哀而不伤”的音乐美学观点后儒道二家音乐美学找到了契合之处。

孔子强调,音乐是一种人类的天然情感寄托,是毫无功利性的情感表现方式,既不是个人情绪与情感的无节制宣泄,亦非淫乐之媒介,音乐的发展应于人类的身心健康相契合,发挥音乐教化之作用。孔子所倡导的“平和恬淡”便是中国传统音乐创作“平和”、“淡和”原则的集中体现。

《脸谱》延续了中国传统音乐“中和”、“淡和”的美学思想,全曲的情感与情绪张弛有度,阴阳和谐,于大气磅礴中体现中国文化含蓄、内敛之美感。尤其是乐曲的第三乐段,该乐段在全曲的时间占比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可见是作曲家创作的核心,虽然以青衣如泣如诉的唱腔营造出一种悲凉、萧瑟之感,但哀而不伤,气而不馁,始终将音乐的情绪控制在“中和”的范围之内;再如第二乐章虽以诙谐幽默风格为主,但于幽默中引人深思,音乐张力的把控十分到位,丝毫没有媚俗之感,与孔子倡导的“乐而不淫”相得益彰,体现中国传统礼乐思想。

(二)《脸谱》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念,倡导天、地、人的融合,并将人置于三者的中心。天人合一宇宙观念于阴阳五行音乐思想,强调音乐取之自然、回归自然,应然具备自然平和之气韵。“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音乐中的体现便是整体性与系统性,音乐的美感并非源自独立的音乐要素,而是这些要素的交互、配合使得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如此,“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音乐中还体现在“否极泰来”之上,无论是音乐的情感情绪还是旋律节奏,当到达制高点后便会逐渐淡去或回归本源,阴阳和谐统一、相互转化乃万事万物生长规律,也是音乐的发展动态。

作品《脸谱》内所采用的声音元素以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为基本脉络串联起来,形成既具有独特个性,又有着同根同源血脉联系的整体,声音材料的配合与交织激发了各类材料的原本特质,使得音乐形象呼之欲出、血肉丰满。除此之外,乐曲第四段对全曲的总结与升华是音乐自然性的集中体现,虽然电子合成音丰富、明显,但丝毫没有炫技之嫌,而是与人声、乐器声音相辅相成,融合作曲家对中国戏曲文化的深刻感悟,将声音素材这一“天”、电子技术手段这一“地”及人的广阔无垠的思想整合、交融、互补,形成既具有东方神韵,又具备时代性的佳作。

结 语

高科技手段与音乐创作的融合为艺术及音乐创作家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也给受众带来一体化的视听新体验。由作曲家张小夫所作的《脸谱》便是西方电子音乐创作技法与中国古典戏曲元素纵深融合的典范,人声、预制器乐、乐器现场演奏、电子合成音等多样化声音材料的灵活运用,加之作曲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寻根及文化传承自觉性,使得《脸谱》兼具东方神韵与时代特征;电子技术手段与音乐的整合使音乐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于立体与环绕中体现中国传统音乐线形思维,使受众从音乐形式、内容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哲思。■

猜你喜欢
全曲人声电子音乐
现场电子音乐与单件乐器结合时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
萨拉萨蒂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艺术特征分析
如何提高电子音乐的艺术鉴赏价值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只有目光好像是直的(外一首)
第 18 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
爱乐之城
风流者——他将杂沓人声留在身后,张先生,走好
电子音乐应当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