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组织力提升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青年学“习”社为例

2021-11-26 20:02罗辉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社团马克思主义

罗辉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广大高校青年大学生肩负崇高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信息时代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成为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子最活跃的场所之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着较高的人气,是自我学习、自我组织和自我教育的组织,无疑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一、社团建设的重要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发挥共青团、学校社团、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1]近年来在各高校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大众化教育传统路径之外的一支“骑兵劲旅”[2]。我校青年学“习”社的成立,根本目的在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高校学子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同时,通过开展一系列具有社团特色的红色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意识,锻造成为既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后盾和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一)促知:丰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社团通过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知识竞赛,设置必要的奖品,既有物质奖励,也有精神奖励,吸引大学生们积极参加系列知识比赛,大学生们为在比赛中取得良好佳绩,便会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渠道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以达到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目的。如通过关注相关微信公众号;上网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慕课;图书馆查阅相关理论图书;下载相关辅助学习APP,如学习强国等进行学习;积极关注时政热点,收听新闻、广播等多种渠道来进行学习,在通过学习之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得到了极大丰富。同时社团指导老师也会自己或者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对广大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宣讲,及时解答大学生难以解决的理论问题,从而可以明显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二)启智:提高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水平

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渠道,主要是通过课堂听课,但传统的课堂学习,往往由于形式比较单一,加上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相对枯燥难懂,使得很多的大学生对经典文献学习兴趣不高。而社团可以通过组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社团活动来吸引大学生参与,如通过举办红色电影周活动,吸引爱好观影的大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当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通过举办红诗红歌会,吸引爱好诗歌的大学生去自觉收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通过情景剧展演的形式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吸引爱好表演的大学生自觉地去研究、学习和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内在精神;通过组织进社区义务服务活动,可以吸引爱好实践活动的大学生自觉地深入到社区去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特色活动相对于传统的理论说教具有独特优势,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易于接受,具有较高的人气,对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启迪分析问题的智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青年学“习”社这几年发展态势良好,社团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屡次荣获校“十佳社团”,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社团仍然面临着不少发展的困境和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才是解决问题,帮助社团更好发展的较好途径。

(一)吸引力不强,学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不高

网络化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社团缺乏强有力持续建设、持续发力的网络沟通平台。我校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普通应用型高校,录取的生源大多为理工科学生,这些学生中学时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机会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薄弱。虽然我校这些年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发展比较迅速,各学科门类不断丰富,但由于文科专业相对较少,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更是没有,大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氛围不易形成。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途径少,再加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相对枯燥难懂,使得大学生对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积极性不高,社团招新遭遇困难。

(二)教育引导不深入,社团理论学习的效果有待提高

时有发现一些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他们都回答不出来。这反映的正是社团理论学习效果有待加强的问题,社团理论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高、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指导老师理论辅导的次数和时间有限,理论知识不能进行系统的讲解;三是社团的活动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由于时间短,实践性较强,但理论不足,不能形成长效机制。社会团内部难以形成较高水平的学问互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不能得到充分彰显,学生受教育、获真知、提素质的知性和情感体验差,使得社团在大学生中的认可程度不是很高,不能吸引优秀的大学生进入社团,新进成员整体素质不强,有些甚至具有一定功利主义,社团成员当中党员数量很少甚至没有,不能形成凝聚力。

三、促进社团发展的对策

(一)提纲契领:制定社团规章制度,提高社团凝聚力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也把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传家宝,认为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社团指导老师要承担火车头的作用,组织主要团干一起,通过开展全体社团成员参与的座谈会,面对面请教有经验的其他指导老师,电话联系已经离任的前团干等了解社团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广泛收集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社团制度。之后通过网络查找收集相关社团制度建设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实地走访其他优秀的兄弟社团,详细询问兄弟社团在制度建设方面的一些先进做法,最后联系相关专家,如校学工部领导、校团委主要负责人、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等进行论证和研究,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方案。制度方案应先试行一段时间,如发现不妥应及时的更改和完善。

(二)优化结构:增加社团干部党员数量,增强社团成员向心力

青年学“习”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聚集的应该是一群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且政治立场坚定的青年大学生,应该多少会有一些学生党员,但事实并非如此,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从我校现实情况看,一是作为工科大学,生源以理工科学生为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兴趣先天不足,同时工科学校的学生党员数量也相对偏低;二是部分学生是为了加入社团而加入社团,背后是功利主义驱使;三是社团招新号召力确实不够,社团知名度太低,学生党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加入这个社团便无从谈起。学生党员是学生当中相对优秀的代表,因为社团缺少一批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事业的学生党员团干,所以学生的社团工作积极性不高,为此,提高社团成员中学生党员数量对于促进社团的发展迫在眉睫。需要社团更加努力,更需要学校相关部门予以大力支持。一方面社团要尽快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创新社团发展理念和组织更多高质量、有号召力的社团实践活动,吸引一批优秀的学生加入到社团中来;学校相关部门,如校团委可以帮助社团进行宣传招新,学工处思政科可以组织动员辅导员队伍对学生党员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建议让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尽量加入社团,探索将学生党支部建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发展党员。通过多种渠道迅速补充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的优秀学生,从而提高社团成员整体综合素质,促进社团更好更快发展。

(三)以网促建:加大社团经费投入,扩大社团影响力

网络化时代社团建设,必须依托网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线上组织学生,动员学生,鼓动学生参与到社团学习研讨中。例如,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专设一块社团活动的栏目,同时可以利用“蓝墨云班课”等软件设置议题,鼓励学生参加研讨。而要想使社团具备更强的吸引力,让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进来,必须要同时完善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配套设施,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社团为了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马列知识,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团就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红色书屋”,扩大宣传,网络更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兴趣爱好者加入其中,以此为依托开展系列活动,组织举办一系列富有社团特色和其他的一些富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达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目的。另外,鼓励学生社团团干一届接着一届干,形成社团师兄带师弟的优良传统,提高传帮带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扩大社团的影响力。

四、结束语

青年学“习”社社团的建设,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政治观念,帮助广大高校学子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广大青年学子坚定“四个自信”,积极参与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使大众化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时刻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气息。[3]但我们也可以看到,社团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使社团得到快速发展。切实做到“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4]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社团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