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对上消化道息肉患者病灶残留及复发的影响

2021-11-26 03:44朱小霞
当代医学 2021年32期
关键词:电凝电切术息肉

朱小霞

(山东省德州联合医院内科,山东 德州 253000)

上消化道息肉指在消化道黏膜隆起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物,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病发病率与年龄、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1]。病发后易引起消化道穿孔、出血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能造成癌变。上消化道息肉起病较隐匿,临床未见明显症状,较大息肉则会造成胃肠道症状,包括大便习惯发生改变、次数增多等。及时有效的切除息肉能达到防止发生出血与癌变的目的[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对上消化道息肉患者采取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对其病灶残留及复发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3 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的47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行内镜下电凝电切术46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男27 例,女19 例;年龄24~63 岁,平均年龄(42.79±8.54)岁;息肉类型:胃底息肉16 例,胃窦息肉17 例,胃大弯息肉13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21 例;年龄23~65 岁,平均年龄(43.03±8.60)岁;息肉类型:胃底息肉17 例,胃窦息肉19 例,胃大弯息肉11 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耐受内镜检查者;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者。排除标准:心、肾等功能严重衰竭者;无法随访者;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术前准备:①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检查其血小板、出血凝血时间等,嘱患者术前12 h禁食,若大肠息肉者嘱术前3 d开始行半流质进食,且手术当天禁食;②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并予以一定心理支持,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慌,加强手术治疗信心。

1.3.1 观察组 实施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患者取左侧卧位,将咪达唑仑(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40)0.01~0.02 mg/kg、芬太尼(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1 μg/kg、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79)1~1.5 mg/kg 缓慢经静脉推注,进行全身麻醉;术中采取高频电手术器械以及圈套器、电刀等配套设备(Olympus,PSD-20)。调整电切为2.5~4.0 档,电凝为2~4 档。并经无痛胃镜检测结果显示,息肉≤0.5 cm,采取电刀尖电灼进行切割;息肉>0.5 cm,采用圈套器进行切割;注意切割时将息肉组织上的黏液及水汽尽量吹干,避免发生导电,出现烧伤的状况;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溃疡、出血等并发症,予以患者常规胃黏膜保护剂和制酸剂,维持3 周;术后3 d 内食用流质软食,3 d 后正常进食。

1.3.2 对照组 实施内镜下电凝电切术:经内镜检查,手术方式同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及疼痛程度;手术时间指从内镜进入探查息肉至息肉去除后完成创面处理的时间;疼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进行评估,在一条带有0~10分刻度的直线,从左、中、右依次标注疼痛分数,患者根据自我耐受程度于直线上进行标记,0 分为无疼痛,10 分为剧烈疼痛。②手术一次成功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 个月内病变组织消失,且基底显示凝固变白,则为手术一次性成功;③并发症:包括感染、溃疡、息肉残留、术后渗血、穿孔;④复发率:随访患者1 年,记录治疗1年内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和VAS评分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 and V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和VAS评分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 and V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对照组(n=46)观察组(n=47)t值P值手术时间(min)13.12±3.75 10.63±3.14 3.475 0.001 VAS评分(分)7.84±2.41 6.51±2.18 2.792 0.006

2.2 两组手术一次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一次成功率为95.74%(45/47),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80.43%(37/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5,P=0.022)。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低于对照组的3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4 两组复发率比较 随访1 年,观察组复发率为14.89%(7/47),对照组复发率为34.78%(16/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3,P=0.031)。

3 讨论

上消化道息肉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较高发病率,起病原因多因上消化道黏膜发生隆起性病变及黏膜上皮发生增生所致[4]。其病理类型可分为腺瘤型、增生型,前者更易引发癌变,且已被公认为癌前病变,若未能及时有效治疗,随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造成消化道穿孔、出血。临床对于此疾病多采取手术治疗,且经手术病理证实,无痛胃镜检测下的诊断率高于内镜检测[5-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VAS 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治疗1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一次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表明针对上消化道息肉患者采取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较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更为安全,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同时减少复发情况。分析其原因在于,传统胃镜检查为插管式检查,借助一条柔软、纤细的管子,将其伸入患者胃中,使医生能够直接观察患者胃肠病变,但此种方式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7-8]。而无痛胃镜优势在于患者不会感到痛苦,能够在患者麻醉睡眠状态下进行检测,以此能够减少患者痛苦及不适程度;另外,痛苦会发生增加消化道分泌物的情况,而无痛胃镜于患者睡眠中进行,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因痛苦而产生的腹胀、恶心、呕吐等情况,更加有利于操作者发现病变部位的具体位置[9-10]。但需要注意的是,实施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时,若息肉直径>2 cm,操作者需进行分次电凝电切,先行切除部分息肉组织,直至将息肉完全切除。且需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对患者密切观察,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11]。

综上所述,对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实施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同时减少复发情况及病灶残留,且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

猜你喜欢
电凝电切术息肉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刨削系统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与冷圈套切术治疗结肠微小息肉效果对比
肛裂缝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68例分析
浅析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