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创新性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过程投入的研究
——基于对浙江某三级甲等医院的调研

2021-11-26 08:38卢吾夏丹婷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创新性创新能力护士

卢吾,夏丹婷

浙大城市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人类健康素质得到极大的重视,迫使基本医疗服务发生根本变化。国外学者们一致认为,护理实践非常需要创新,一方面可以促进患者健康的发展以及改善对健康生活的态度,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护理方式和护理程序以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美国护士协会呼吁所有注册护士成为其行业的领导者,努力拥抱创新并对决策者产生影响。在护理领域,创新项目通常由正式或非正式的护士领导者领导和执行[1]。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卫生研究所护士可以通过注册新的创新想法并讨论已经注册的想法来参与虚拟社区,通过的创意想法可付诸实践[2]。美国设置开业护士(高级实践护士的一种)能够开展医疗诊断、医疗转介,即需要通过全科医师或开业护士的首诊评估才能转介至医院、开具处方、提供咨询、提升护理服务等,具有一定的诊疗自主性[3]。

护理工作质效对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护理事业的发展和护理服务模式也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医学科学飞速发展,医务工作者的业务、技术大幅提高,诊疗技术不断更新,护理学科也被带上同步发展的轨道。作为医院的创新群体之一,护士的创新程度对医院整体创新能力起关键性作用。提高护士的创新思维,能满足护士个人发展的需求及提高护理质效,对提高管理效率和促进护理专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对于护士创新的培训实践逐渐重视,但是多集中于护士管理、制度、理论、技术、方法、用品等方面的创新。我国在护士培训方面主要开设了专科护士和专业型护理研究生的培养,专科护士是在某一领域内通过培训考核,拥有专门知识以及丰富经验的专家型临床护士[4]。初级专科护士最常见培训侧重于一线进行照护工作;专业型护理研究生的培养侧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5],但是对于创新性思维等素质类培养都较为欠缺。由于护士的日常工作容易形成墨守成规的操作,思维上的桎梏,同时,繁重的职业任务削弱了护士对创新的积极性,导致护士创新热情不高,创新意愿较低,不能协调和合理分配时间增加创新投入[6]。

1 研究设计

1.1 假设提出

创新性思维,是一种高度发展的人类思维形式,一般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上指人们在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有与创新成果相关的思维活动;狭义上指人们的创新活动中能直接与创新成果相关联的思维活动[7]。关于创新性思维相关因素的研究,大体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创性过程投入的研究,二是创新人格特征和动机因素的研究。创新性思维是一个繁杂而高阶的思维过程,具有一般思维的特点,同时又兼具综合性、新颖性、价值性、灵活性、流畅性等特征。

创新性思维是提出问题、厘清、分析、解决和验证的过程。创造性思维通过创新能力对过程投入产生的间接调节作用。积极的创新性思维能够转化为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创新的过程投入,使个体有意识地进行信息筛选,为有效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提出创新性方案提供宝贵的支持和帮助。护士的创新性思维是护士对日常护理工作中有关护理方式、工具、制度等方面主动发现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想法[8]。创新性思维强的护士会明确而坚定渴望达成目标,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不懈地在护理的日常工作中进行学习、探索和创新,因而有较强的创新性思维。

护士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个人的创新行为及其带来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护理创新能力是护理学科前进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创造性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分为思维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的创新能力。其中,创新思维能力是核心,创新实践能力是外在表现。创新能力分为学习领悟能力、分析剖析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转化能力、综合应用能力5大类。护士的创新能力指积极主动寻找和开发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用具与团队合作,利用合理的支持渠道,将创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患者护理质量的能力[9]。

护士的创新性投入过程主要指的是产生创新想法的过程,对护理工作中的问题积极主动地愿意花时间去进行认识及分析其内在本质,从自身已有知识及各种渠道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信息,在搜寻的过程中,产生大量创新性想法以便有效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思维上遇到无法突破之处,会寻求援助和支持[10]。该研究希望通过对护士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探究,为促进护士的创新性思维的提高,提升护士创新能力,加强护士创新过程投入,促进护士创新活动的发展提出建议,从而推动医疗护理事业的创新发展。基于此,提出如下两个假设,研究模型见图1。

图1 研究模型

H1:护士创新性思维会对创新过程投入产生正向影响。

H2:护士创新能力在创新性思维与创新性过程投入的关系中产生中介影响。

1.2 问卷调查

该文在数据研究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浙江某三甲医院的护理部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发放形式为问卷星软件线上填写,预计抽取样本量为500份,实际接收234份且均有效,有效问卷为46.8%。为了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问卷从性别、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年限、专利获取、论文发表、有关创新奖励情况,及对于创新性思维及过程投入自我认知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SPSS分析,通过对该医院实地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对创新过程投入有了基本认识,总结所收集到的数据,同时提供数据支持。为该文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该研究中,234份有效样本中,男性护士和女性护士的比例较为悬殊,说明护士以女性为主,男性护士较为缺乏。从受教育程度上来看,本科生占比最高,达到81.2%,而中专生占比最低,只有0.4%,大专生和硕士以上学历人数较少。由此可知,目前护理本科是大多数护士的教育程度,护士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从技术职称看,护师占比最高,护士及主管护师较多,而副主任护师占比较低,主任护师占比最低,说明护士的职称大多都集中在低中级职称,获得高级职称人数不多。从行政职务看,绝大多数都为护士,少数护士会成为组长或护士长。从所处部门看,大多数护士在门急诊和住院部,占比82%,护理部、医技科室等其他部门人员占比较少,说明护士的需求大多集中于住院部及门急诊。从工作年限来看,从事护理工作4~10年的占比最高,20年以上的占比最少,一定程度上,该公立医院的护士从事护理工作时间比较长。此外,学历越高的护士,其职称也高。

1.3 数据分析

从调研数据分析来看,绝大多数护士从未获得过专利或者证书,获得过1~2个的护士占比9%,获得多于10个专利证书的仅占2%;大部分护士从未发表过科研论文,科研论文的发表数量在1~2篇的占比较大,占25%,发表10篇以上的占比最小,仅有1人;绝大多数护士从未获得过工作创新相关的奖励,获得过工作创新奖励的占12%,人数较少,获得过6次以上的更是寥寥无几。见图2。说明护士对科研、工作创新的接触不高,创新意识较为薄弱,创新能力也不强。另外,通过对有专利获得、论文发表或创新奖励的个人进行横向对比发现,这些有关创新的活动与其学历、职称、职务及工作年限相关,学历高,职称高,职务高,工作年限长,创新活动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图2 专利证书获取情况、科研论文发表情况、与工作创新相关的奖励情况

当Cronbach's α值>0.7时,量表的信度较好,即问卷收集的数据稳定可靠,可以进一步分析,其信度的具体检测结果,见表1。三个维度的α系数均>0.7,说明该研究数据稳定可靠,可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创新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过程投入研究数据的检验KMO值为0.947,0.934,0.936,表示效度接受,问卷具有有效性。

表1 量表信度分析

三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创新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皮尔逊相关性为0.840,>0,两者显著正相关,同理,创新性思维与创新性过程投入也为显著正相关,创新能力与创新性过程投入也为显著正相关。见表2。

表2 相关性分析

依据相关学者等提出的中介效应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进一步验证中介关系,见表3。第一步,以创新性思维为自变量,创新性过程投入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影响系数(β=0.843,P<0.01),说明创新性思维对创新性过程投入的影响显著,且系数为正,假设H1得到支持;第二步,以创新性思维为自变量,创新能力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影响系数(β=0.84,P<0.01),说明创新性思维对创新性能力的影响显著,且系数为正;第三步,以创新能力为自变量,创新性过程投入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影响系数(β=0.931,P<0.01),说明创新性思维对创新性过程投入的影响显著,且系数为正。综上,加入创新能力之后,创新性思维对创新性过程投入的影响系数(β=0.931,P<0.01),系数增大,说明加入创新能力后依然显著,且影响增大,创新能力起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2得到支持。

表3 创新性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过程投入中介效应的检验

2 讨论

该文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过程投入之间呈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即假设H1得到支持。通过对创新性思维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综合性、新颖性、价值性、灵活性、流畅性等特征都与创新性思维具有强烈相关性,这些特点对于创新性过程投入的影响也十分显著,进一步强调了创新性思维对于创新性过程投入的正向影响。

在相关性分析表格中发现,假设H2得到支持,即创新性思维、创新能力与创新性过程投入存在影响关系。进一步探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已知创新性思维对创新性过程投入产生正向,通过三次线性回归分析,即以创新性思维为自变量,创新性过程投入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创新性思维为自变量,创新能力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创新性能力为自变量,创新性过程投入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在创新能力加入后,原本创新性思维对创新性过程投入的影响系数β显著增大,证明创新能力在创新性思维与创新过程投入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且加大了创新性思维对创新投入的影响[11-14]。

由此可见,护士的创新性思维能够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及创新过程投入,即护士的创新性思维越强,创新能力相应地也会增强,并且能正向影响创新过程投入,而护士的创新能力作为中介作用,能够间接地增强创新思维对创新过程投入的正向影响。护士的创新性思维会对过程投入产生积极影响,拥有创新性思维较强的个体会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分析存在的问题,迅速而有效地提出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由于具有强烈追求创新意愿的护士,他们的意愿不只是追求工作本身,也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创新性思维较强的护士,更愿意增加对创新行为或活动的投入,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较强创新性思维的护士会更有意愿投入时间和精力来解决问题,提出创新性想法[15-17]。

作为护理事业的主要推动者,护士的创新性思维可以增强其创新能力的信念。护士工作中的思维习惯和刻板印象限制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如崇拜权威而拒绝改变,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以及工作的倦怠消磨了护士的创新热情,导致护士创新工作开展困难,阻碍护士跳跃式、充满活力的思维创新。创新性思维强的护士,对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可以自信并较好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因此,护士创新性思维的提高对于护士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强护士对创新性过程的投入具有重要意义,创新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创新性思维,对创新性过程投入有促进作用。

因此,医院要加强创新型护士的培养,建立护理创新团队,提高护士的创新能力及素养,增强护士在竞争中的团队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激发护士创新的意愿以促进创新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升护理技术,从而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同时,医院应该基于“创新过程投入”建立健全护士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鼓励护士进行创新活动,对护理创新科研人才进行激励,将创新纳入护士绩效考核,更能激发护士进行创新性活动的积极性,如在申请有关护理创新的专利,发表有关护士创新论文过程中提供帮助,对于创新方面表现突出或有成效的护士可给予额外加分,提供一些进修学习以及职称晋升方面的倾斜政策等[18]。

护理管理者应深化对创新性思维重要度的认识,注重训练和培养护士的创新性思维,同时也要注重自身创新性思维的提升,护士在平时护理工作中应注重创新性思维的训练,敢于突破思维上的桎梏,产生创新性想法,在临床实践中寻求改变,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学会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上融入新的知识,从不同维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护理创新教育的发展中也应完善继续教育体制,设置专门的创新课程,开展系统的创新培训,建立更好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创新性思维的产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研究面向浙江省某公立医院的护士对创新相关进行调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调研的数据量不够大,存在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增大调查范围,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理论的支撑。

综上所述,该研究为理解护士创新投入的影响因素构建新的框架,对提高护士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创新性创新能力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