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用失误视角下的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2021-11-26 11:57郑召关
高教学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策略

郑召关

摘  要:跨文化交际中,语用者受母语文化及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语用失误现象,从而导致交际不畅或失败。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出现的语用失误现象进行分析,深入讨论其成因,提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增强语言文化输入比重、培养英语思维意识、营造课堂语境和强化语言应用能力训练等对应策略,避免不必要的语用失当,进而提升外语学习者对英语的实践运用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语用失误;英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2-0125-04

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occurs the pragmatic failure phenomenon which leads to poor communication or failure by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native culture and thinking mod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pragmatic communication failure,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proport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input, training the English thinking consciousness, creating the real practicing context and focusing on the practice in class teaching activities, so as to avoid unnecessary pragmatic misconduct or communication failure,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Keywords: inter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English teaching; strategy

语言是文化和信息的载体,是人类个体之间的重要交流媒介之一,是不同的群体和个人相互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桥梁。语言通过人类文化的承载和传播,能够全面地在时间上折射出人类发展各时期的文化,在空间上反映出地区和民族文化内涵。胡文仲将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定义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1]。何自然指出,跨文化言语交际指交际一方或双方使用非母语进行的言语交际。我们在使用外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本族语(native language)和本土文化(local culture)的影响,形成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言语,可以称作为中介(interlanguage),抑或称作为语际言语[2]。

不同文化和语言都具有自身所特有的民族性、历史性、人文性、地域性等特征,各种语言在结构模式、演化过程、文化元素、约定俗成和使用方法等维度各不相同。在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文化差异、语言习惯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沟通交流的失败,从而产生实际应用中的语用失误。因此,在语言习得中既要熟知语言自身架构,又要掌握语言文化历史,从而强化语言文化意识。因此,要不断分析交际双方的语言特征,从中发现其中的异同,更好地进行交际,避免语用失误和文化冲突的发生。何兆熊指出,语用失误不仅是指一般情况下的语言应用的失误,更多的是表达时受母语习惯的影响而使话语语场不妥和表达方法不准确,从而致使交际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Thomas认为,由于话语内容表达的不准确或错误,会使交际双方在理解上产生分歧和错误的理解,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speaking badly)或“表现不好”(behaving badly)。

一、语用学与跨文化语用失误

Leech认为,语用学主要是研究语言习得者对所习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准确掌握和得体运用一门语言,仅是掌握此门语言的语音,构成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须弄清语言本身和语言使用者的关系,如词汇、句法和篇章的本意及延伸意、话语的语境、说话人的目的、听话人的理解和判断等。因此,我们在英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要尽可能按照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用语,以正确地表达和使用英语言语,从而避免语用失误在言语的理解和表达中的发生。

跨文化语用失误是指任何两个或多个来自不同文化的语用者在相互交流中,由于受语言理解、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差异的影响,在相同语境场合下,同一交际活动可以通过不同的言语表达模式来完成。同一话语表达的延伸意思也可能不尽相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推断出不同的语义内涵,从而得出不同的理解和判断。如果对此不够了解,误用了语言表达方式,使对方产生误解,称为语用失误[.3]。托马斯(Thomas)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在语言使用时,比较能够容忍交流中语音和语法错误,而偏离或违反话语交际规则(即使是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则被认为是不可容忍或不可理解的,或者说是不礼貌的[4]。因此,大学外语教学大纲制定和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把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能力输出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设定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学是为了用”的理念融入到整個教学过程,尽可能地营造接近于真实的语境,使学习者真正了解体会所学语言的得体应用,从而规避可能产生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尽量避免由此引发的语用失误问题,不断提升学习者不同情景下语言交际的能力。

二、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成因

(一)对语言文化差异认知的缺失

来自不同国度或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可能会从不同的维度和认知方式去看待某个问题,从而导致各自不同的思维模式,突出反映在交际者言语表达形式上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人群之间交往的障碍。由于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心理文化环境,人们的语用也不同。如Sophia病了,她向她的中国朋友倾诉,中国朋友设法安慰她。

Sophia:I am seriously ill.

Chinese:Sophia,don't worry. It doesn't matter.

Sophia:(Embarrassed).

按照中国思维一般会用“没什么,不要紧”来安慰病人或回应一些坏消息,而英语思維模式一般是用“Terrible,it is a bad news.”或“I am sorry to hear the bad news.”来回应。交际者显然是按照母语思维模式来安慰讲话者的,没想到却被Sophia理解为对方根本不在乎其生病,从而导致交际语用失误。由此可见,在不同的民族或国度中,尽管思维的内容有很多相同之处,但由于语用者思维的不同,进而在言语表达和使用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西方交际者重逻辑思维的表达,中国语用者则更重情感思维体会。

(二)母语策略迁移的影响

20世纪中叶,对比分析理论中提出了认知心理学术语“母语迁移”,引起了学术界的热议和关注。Odlin提出母语迁移分为两个方面:正迁移和负迁移。外语习得者在外语习得中按照本族语的语法构成和表达习惯使用语言,称之为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本族语和目的语在形式、构成、语法和语义共性时,会帮助和促进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认知和了解,进入更深层次地理解,促进二语习得的成效,提升对其更好地应用,称之为语言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相反,外语学习者使用目的语过程中,忽视其语言规则,按照本族语的习惯和模式生搬硬套,致使学习活动受到母语影响或干扰,出现语言使用错误,无法完成跨文化交际,则称之为语言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语用正迁移能够很好地促进学习效率,语用负迁移对于外语学习者的干扰很大,而母语及母语文化习惯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则更大[5]。Krashen 认为,影响第二语习得的情感变量主要有三类,即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学习动机能够对外语的学习态度和效果起到有效的激发和调节作用。有效学习动能有利于保持原有的语言技能和水平,提升对外语学习的自信和期望[6]。

外语习得者从母语向目的语策略迁移学习过程中,受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干扰,心理焦虑高,担心会出现语言错误,怕出错,展示出很大程度的不自信,影响了语言习得的自觉性和输出能力,经常会出现跨文化语用失误现象。具体表现为: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能准确得体地写出正确的语法语句,在按照母语的表达习惯和方式来使用目的语时,就会产生失误。如在请求他人帮助时,非母语学习者会用“please help me...”,按照母语文化的思维逻辑,我们认为用了“please”已经很客气了,但是英语为母语的交流者则认为,你在用命令的语气求他帮忙,这是很不礼貌、很不友好的行为,因为你用了一个祈使句,带有命令强迫意味。如果按目的语思维改为:“Would you mind helping me...”,则会让人感觉比较礼貌和委婉客气一些,更容易接受。

(三)语用能力培养的缺失

Chomsky提出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概念,区分了语用者内化语言知识和情景语言应用,并把语用意图纳入其研究范畴。Hymes在Chomsky的语用能力观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交际能力观(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他认为语用过程应该强化交际能力的核心重要性,交际者在日常交际中在运用语法和规则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交际能力培养。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教授学习模式,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的学习接受动机,造成语言交际训练模式无法真正意义上开展,从而导致在真实语境中语言应用能力输出的严重匮乏和不足。即便对词汇、句法和语法等掌握比较熟练,对部分常用语言点等记忆比较准确,但在实际语用场景中,也会出现使用错误。比如,在向别人问候“晚上好”时,脱口而出的却是“Good night”; 在问候时会说“Where will you go?”“Have you eaten?”等言语表述。学生由于日常语用模拟训练的不足或缺失,对目的语问候和使用规则的不了解或掌握不准确,在真正语际交流时,受母语文化的干扰,会出现匆忙用母语思维和表达习惯应对,很难流畅准确地表达和回应,从而出现跨文化语用错误[7]。长期以来,受传统语言观的影响,我国外语的教与学重点主要集中于言语结构系统的讲授、学习和训练上。学生记忆存储了大量的词汇、句法、语法和篇章结构等规则,在测试当中亦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在实际应用中频繁出现失误,影响有效交际的顺利开展。由此可以看出,学好了语言不等于提高了交际能力,语言知识的积累是通向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石[8]。因此,大学外语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所学习语言的应用能力训练,特别是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

三、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教学应对策略

大学外语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学生对英语言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准确把握所用言语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交际语境中,能够运用得体的言语进行流利表达,确保达到预期设定的教学效果,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增加言语文化内容教学的比重

语言可以反映出文化的内涵。语言学习过程中,要让学习者了解此语言所代表的文化,深入了解该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史。国外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外语专业人员包括外语教师不仅要注重潜在语言意识的培养,更应注重潜在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语言文化背景对语言习得过程和言语学习效果的重要性,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目的语言语背景文化的意识。一方面,教师要把自己所了解的或亲身体验过的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教授给学生,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做到随时讲解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这其中包括所学语言国家的发展历史、民族文化、国家传统、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另一方面,要向学生推荐阅读通俗易懂的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书籍及音像资料等,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素材。如果不了解目的语的国家文化背景,而仅从母语文化背景出发,即使是进行最简单的交际,说出来的话语语音、语法、词汇搭配都正确,且符合“语言规范”,也可能使对方听不懂,或讲得不得体, 无法完成交际的目的。

(二)提升教师自身跨文化语用能力

跨文化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和影响到英语教学内容向实际语言应用的输出或转化程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兼顾所教授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国家概况,不断深化对所教授语言文化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语用能力水平,不断贯彻跨文化教学理念,改进跨文化教学方法,开展跨文化教学活动,将课堂教学行为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结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教学目标。

(三)培养学习者英语思维意识

语言习得过程中,下意识地采用所学语言的语法规则、表达习惯和思考模式,避开本族语文化和定式的干扰,消除本族语负迁移现象。在书面语和口语应用方面,更多的学习者是采用中式思维,不考虑内容和规则是否与目的语文化语言规则相对应,直译到目的语,有时甚至会出现语言“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因此,大学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梳理容易产生负迁移的知识点和内容,强化课堂模拟和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语言意识,固化思维模式,深入掌握所学语言的实质特征,消除对跨文化学习的抵触心理和误区,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准确得体语用能力。

(四)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情境

林丽指出,培养学生跨文化言语交际能力的途径除了教师教学言语材料之外, 课堂教学情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英语教学基本形式, 课堂也是学生进行交际的模拟和演练舞台,学生走向社会后,会把从英语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投入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去。在课堂教学中, 英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特定的文化情景和交际环境等, 指导学生按所了解的西方国家的习俗设置情境, 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接近真实的文化情境之中进行模仿训练活动, 并鼓励他们尽量使自己的言语、风格更符合英语国家的民族特征,尽量体现英语国家文化特色。如教室里桌椅的摆放, 张贴英语格言、谚语、故事等图文资料, 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时刻感受到多元文化, 使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五)强化应用,夯实语用交际水平

语言习得不仅仅在于其外在形式,更应该是基于其形式进行有效的跨文化语用交际。语言习得旨在交际,通过大量的交流和实践活动,不断了解所学语言的内在特征和习惯,掌握其内容和规则,形成对目的语文化的实践和思考,才能形成系统的跨文化语用交际能力。在提高学生文化差异化认知的同时, 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灵活得体运用交际文化的能力。这包括言语的语法和词汇基本知识、说话的规则、怎样使用和回答不同类型的语言行为,如问候、请求、道谢、咨询、道歉等。

四、结束语

在外语习得过程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语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架构,强化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背景文化输入,以交际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为尺度,消除两种或多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和隔阂,避免交际语用失误,掌握及运用语言和文化双重功能,促进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践能力的真正有机融合,对促进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语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文化出版社,1988.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高晓梅,关立新.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誤现象及成因[J].世纪桥.2008(20):118+124.

[4]Thomas, Jenny.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5]张灿灿.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大学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07(42):61-62.

[6]Krashe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 Pergamon Press,1982.

[7]王少杰.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英语语用失误的消除[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6):78-79.

[8]刘纯.语用失误研究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2008(3):140-141.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策略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我的手机在哪?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