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军士“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实践课程中的培育方法研究

2021-11-26 11:57刘苹妮,任宝祥,张佳强,齐铎,黄淇
高教学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培育策略工匠精神

刘苹妮,任宝祥,张佳强,齐铎,黄淇

摘  要:技能型军士是我军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针对实践课程的特点及在技能型军士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了技能型军士培养中“工匠精神”的内涵、构成要素及生成之路,阐述了教员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设计和引领作用,并从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有效评价三个阶段,探索了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实施“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从而全面提升技能型军士人才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技能型军士培养;工匠精神;实践课程教学;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2-0171-04

Abstract: Skilled sergeants are important forc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ur arm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l courses and their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ed sergeants, the connotation, constituent elements,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tion path of "craftsman spirit" in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ed sergeants are studied, and the designing and leading role of teachers in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are expounded. From the three stages of course design,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the cultivating strategy of "craftsman spirit" in practical course teaching is explored, so a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skilled sergeant comprehensively.

Keywords: skilled sergeant training; craftsman spirit; practical course teaching; cultivation strategy

军士是军队作战训练、教育管理、装备操作和维修的重要骨干。不断发展的装备操作、维修和管理更是需要一大批技术高超、经验丰富、作风过硬的高素质技能型军士人才,即“工匠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技术技能型军士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带领军士学员步入专业领域,培养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是引导技能型军士树立尽职敬业、科学思维的起始点,是坚定理想信念,丰富家国情怀、奋斗精神的再造厂。实践课程在军士高等职业教育中具有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多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军士学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以专业实践课为主阵地,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最大化夯实军士学员岗位实践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军士学员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爱岗敬业、求实创新,以及坚强过硬的军事素养,是技能型军士实践课程教学中要深入研究并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技能型军士“工匠精神”的内涵

习主席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工匠精神”写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年版)》为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1]。在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中,培养军士学员的“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军士教育的使命。“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精神,更蕴含着人生态度、价值理念,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工匠精神”作为内涵丰富的集合概念,是一个整合的职业教育目标范式,包含了技能、精神、品德和素养全要素,具有职业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的特征[2]。

目前很多学者在研究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但却未见有军士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的研究,而且主要研究集中在“工匠精神”的广泛性内涵和培育途径,鲜有针对特定行业或专业的具体细化,更是缺乏培育“工匠精神”的具体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因此,在技能型军士实践课程教学中,把“工匠精神”作为课程与教员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工匠精神”为导向,通过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材和课程组织模式,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贯彻于教材建设、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和考核的始终。通过“点滴渗透”,以“育人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员具有精湛的技能水平,爱岗敬业、遵规守纪的职业习惯,对技艺执着、严谨的职业操守,对问题善于思考、分析和处置的职业思维,对困难敢于挑战,善于沟通协作的职业态度,这正是“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

二、技能型军士“工匠精神”的构成要素

“工匠精神”是一个内涵丰富动态发展的概念,不同行业和岗位,所蕴含的核心要素不尽相同[3]。从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技能型军士“工匠精神”的结构可分为三层:“匠德”“匠心”和“匠技”,其构成要素如图1 所示。

(一)匠德——理想信念

“匠德”是前行方向的引领者,孕育着“匠术”和“匠心”的价值与追求,是工匠实际行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技能型军士不仅是一个技艺高超的技能人才,更是一名军人,他们所在的工作岗位和从事的工作具有特殊性,随时都可能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置。因此,技能型军士“工匠精神”的“匠德”即为军人的理想信念。在军士进入某一个专业领域时,就要不斷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从各个层次培养他们坚强过硬的军政素养和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

(二)匠心——职业素养

“匠心”是动力,能够促进“匠术”的进一步提升,也能够与“匠术”有机融合,形成更加稳定的内在动力,促进工匠的发展。技能型军士根据其岗位特点,“匠心”就是所从事岗位的职业素养,可以归纳为: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的精神品质;善于处置各种突发状况,乐观向上、不畏挫折善于调节自我的心理素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追求。

(三)匠术——知识技能

“匠术”是落脚点,是承担岗位职责和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在技能生成的过程中训练磨合、渐变默化、逐步养成的。对技能型军士学员来说,技术技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本领,是职业教育的本质所在,它决定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对人终极关怀的落地[4]。因此,技能型军士的“匠术”就是其从事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可以概括为:某一专业领域系统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使用技能,高效快速的故障诊断和处置技能,科学严谨的组训管理能力。

“匠德”立志,“匠心”树品,“匠术”修为,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工匠精神”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三、技能型军士“工匠精神”的生成之路

“工匠精神”培育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要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工匠”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学习与磨练。随着技能型军士自身的成长和技能的生成,“工匠精神”也在逐渐的生成、发展和成熟,并不断完善,其生成和发展脉络,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5]。

(一)新手入门和精神孕育阶段

“工匠精神”的习得是从军士学员进入一个专业领域开始的,这时学员是新手入门,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逐渐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实现从不会到会的转变。同时注重对规则的遵守,按照程序及需要严格执行,做到恪守规范、一丝不苟,逐渐领悟到做好一件事需要认真思考,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执着精神。初步形成 “工匠精神”的感性认知,这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根”。

(二)成为能手和精神形成阶段

军士学员在实习期间,步入实际的工作岗位,体验实际的工作环境和职责需求,承担相应的岗位职责。在此过程中,将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此过程中逐渐发现新的问题,意识到自己的差距,进而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从而产生实现自身价值的意志和决心,形成做事的执着精神和职业态度,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标志。有了这样的精神和意识,他们对技能的学习更加勤奋、刻苦,对技术的钻研更加投入和执着,对技艺的琢磨、思考更加用心和專注,逐渐可以承担相应任务或解决相关问题,逐渐成为独挡一面的胜任者和技术能手。

(三)成为专家和精神完型阶段

当技能型军士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就会逐渐成为某个专业的专家。当劳动或技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就会成为一种精神的栖居,成为一种个人成就感的追求, “工匠精神”的形成和建构也趋于成熟和完型。技艺登顶的过程练就了他们不畏挫折的品格,卓越的技艺、令人尊崇的赞誉使他们成为某一行业的精神标杆和职业楷模。

四、“工匠精神”在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培育策略

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设计中,与专业岗位需求对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工匠精神”培育的成效。

(一)充分发挥教员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设计和引领作用

教员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引领者,在技能型军士学员“工匠精神”的培育中发挥着着重要作用。

1. 教员要有“工匠精神”的格局和视野

所有课程都具有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教育的多重功能。教员要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重视培养军士学员“工匠精神”的养成,充分发挥专业课堂优势,将“工匠精神”充分融入专业课程,灵活并创造性的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落地生根,把“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培育作为军士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2. 教员要具有“工匠精神”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

课程教学中“工匠精神”的有效培塑是靠教员精心设计和有效实施的,所以教员首先得具有良好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做到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能够让学员从教员的身上感知到工匠的精神和魅力;坚持“师德润物,育在人心”,让学员感受到课程的温度,使教学的“教”与“学”活动同向、同行、同振、同心。

3. 教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工匠精神”的培塑

教员是引导学员步入某一个专业领域的领路人,在学员的专业知识构建,专业素质培养和价值观树立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员也应当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匠”,成为学员学习的榜样。不断加强教员“工匠精神”的培塑,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员的个人魅力,塑造教员的榜样形象,不知不觉间对学员产生隐性的影响;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教员教学技能,用学员乐于接受的方式实施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依托课程培育技能型军士的“工匠精神”

按照军士学员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践课程教学承载着军士学员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培育的重任。“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是简单的思想说教,而应在知识传授、实践操作、参观学习、实习实践的过程中,以“育人细无声”方式,顺其自然地将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和理想信念传递给学员,做到精准培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

1. 精心设计

针对军士学员成长规律、专业特点和行业性质等,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到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在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设计中明确“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容、目标和方式方法。

(1)在教学中培育技能型军士学员的“工匠精神”,可以尝试在教学的导课、组织实施、讲评讨论的各个环节,灵活地将“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6]。从“匠德”“匠心”和“匠术”三个层面进行精心设计,将军人奉献精神、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培养贯穿于实践课程教学中,不断强化军人品质,提高专业素养,夯实专业技能。

(2)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置教学单元,学员通过完成相互关联的典型工作任务,获得相关的技能。课程的设计和构建不仅仅指向于职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工作过程的整体性以及学员在工作过程中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挖掘学习过程中隐形知识,引导学员从“不会”到“会”,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之路。

2. 有效组织

“信念是连接认识和行为的中心枢纽”,信念是被个体结合自身实践经历所深刻理解的理性认识。技能型军士“工匠精神”培育是“匠德”“匠心”和“匠术”三者有机结合的培育过程,以专业课程为载体,与专业课程的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将“匠德”“匠心”层面与专业课程的“匠术”紧密结合起来。依据军士学员的能力生成特点,将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关键技能的分解,以组块的模式帮助军士学员加工大量信息,同时设置教学“脚手架”减轻军士学员的认知负荷,最后采用与知识运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来训练所学技能,以利于知识迁移,实现对“工匠精神”三个要素有序、统一的培养。

(1)偶像引领

“思想的高地不是被这个占领就是被那个占领”,在军士学员实践课程教学中,以代表“工匠精神”的工匠作品或代表人物,展示行业人的智慧和风采,感受性更强,能够快速吸引学员的关注度,起到激励和引领的作用。例如,以一级军士长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为代表引领军士学员学习模范,践行模范;以本行业的精神文化为引领进行熏陶,塑造学员对本专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以本专业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为典型代表,培养军士学员爱岗敬业的品质。

(2)氛围构建

根据社会人类学家拉维的情景学习理论,学习应该按照全面参与社会文化实践的过程来配置,人应当在与知识产生和应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学习[7]。技能型军士学员的培养是以任职岗位需要为目标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和素养都要以岗位和职业需要为方向。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真实场景和氛围的构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通过挂图、标语、人物挂像等可视性图文,营造有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环境。二是在实践教学中积极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军士学员具有部队经历和相关岗位任职经验的优势,发掘值得學习的职业素养。例如,在学到装备维护部分内容时,有一个学员就讲到“夏北浩检查法”,学员学习兴趣浓厚,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三是以岗位职能为基础,以符合实际任务的案例和想定为依托,构建接近实际的任务场景,增强军士学员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以及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的自豪感。四是鼓励学员进行实践和探索,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并尽快建立自己的专业认知结构,从而达到知识和技能的正迁移,从“学了就忘”的浅层学习转换为“终身难忘”的深度学习。

(3)多方实施

以课堂为主阵地,在进行“工匠精神”培育时,以“匠术”为基础,培养军士学员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操作维修技能,同时将“匠德”与“匠心”有机渗透进去,进而实现“工匠精神”中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理念信念的融合培养。在实施过程中,要合理分配各部分的课时比例,保障教学内容的全面性,体现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并重视课程内容的更新与选择。培育军士学员“工匠精神”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适当向课前和课后延伸。教员可利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的时机,让学员单独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阅相关资料,从而主动进行知识的习得和正向信息的获取。也可以利用课后作业的时机,让学员结合岗位需求,设身处地的进行思考、查阅资料、调研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巩固深化课上所学知识技能,主动强化自己的理想信念,修正价值观,强化职业素养。

3. 合理评价

对军士学员“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及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评价是很有必要的,“工匠精神”培育的过程和结果也需要纳入课程考核的范畴,考核一方面包括对学员学习情况的考核,另一方面包括对教员教学的评价。

(1)对学员学习的考核

将“工匠精神”培育纳入军士学员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对课程的考核模式和思路也应该进行调整,在通常采用的结课考核加平时考核的基础上,应该加大平时考核的比重。一是通过教员的观察,查看学员在课程教学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对规章制度的认识是否深入,对英雄人物和典型事迹所体现的职业素养和战斗精神的看法是否正确,以及是否能够做到入耳、入心、入脑、入言、入行。二是在结课的考核中,观察其是否具有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对于所学的理论知识是否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对于所学的操作使用技能是否娴熟规范;对于本专业的常见故障是否能够正确处置;对于日常的训练是否能够规范有效的组织。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来全方位的考核军士学员“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

(2)对教员教学的评价

教员在“工匠精神”培育所做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一是教员是否意识到培养军士学员“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认识到课程所具有的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教育的多重功能,并且愿意在教学中进行实践。二是教员是否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中将 “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将“工匠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元素纳入课程设计之中,使“工匠精神”培育的各个元素和时机合理有效。三是教员是否将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让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四是教员是否在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军士学员建立适合自身学习特征和能力生成特点的学习策略。

五、结束语

“工匠精神”是一种融入血液,根植于心的养成机制,是在不断探索磨炼的实践中塑造的信念、精神、品质和技能。以专业实践课程为主阵地,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技能型军士学员专业课程教学的始终,通过科学的培育策略,将其融入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考核中,为军士职业教育增添新的元素,注入新的内涵,从而有效提高军士学员的技能水平、职业品格和综合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于文婧.我国中职教育“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2]任镕.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9.

[3]彭琳琳.岗位导向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4]余思瑶.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研究综述[J].南方农机,2021(1):148-150.

[5]张健.“工匠精神”:内涵、生成与路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8(8):1-4.

[6]刘晓昂,张小俊.思政教育融入“汽车理论”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3):61-62.

[7]高筱卉.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培育策略工匠精神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德才铸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