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实践中理解践行“四力”

2021-11-27 01:40□田
记者摇篮 2021年10期
关键词:脚力笔力眼力

□田 嘉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时隔两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增强“四力”的重要性。

判断新时期新闻记者是否具备“看家”本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权威的标尺。增强“四力”,提升执业本领,决不是喊口号得来的。开展“四力”群体教育及自我教育,在新闻实践中,以踏实作为去悟“四力”、增“四力”、强“四力”,“四力”才能真正作用于新闻工作者;选取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练就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的“十八般武艺”。

“四力”具体内容八个字中,脚力是保证,眼力是重点,脑力是核心,笔力是兑现。

一、走基层,脚板底下出感染力

常有记者困扰遇不到好题材,缺乏新闻线索,尤其缺含金量高的好线索。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遇”字。我们不能否认一些突发新闻得靠“遇”,但仅仅靠遇抓住好新闻,或者“守株待兔”式坐等好新闻,效果肯定大打折扣。那些靠打电话、抄简报“艰难生存”的记者,其作品更是会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真正的好新闻,绝大多数出自记者的主动出击。做表面文章,永远都没有“人迹罕至”处的基层新闻、更具“新鲜度”的现场新闻。没有跋涉的脚步,就没有动人的新闻。

以笔者亲身实践为例,去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加碑岩乡黄木杖子村采访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的经历就是脚力新闻的一个实例。这是一个偏远贫困的地方。采访车在蜿蜒的山路上渐行渐高,笔者猛然发现胳膊肘弯的下面,就是直上直下的悬崖。随着海拔的降低,终于来到河滩上的时候,却发现路没了。满河床滚圆的石头,让采访车瞬时搁浅。一行人艰难跋涉到要虚脱的那一刻,我们突然意识到:这条没有路的路,就是那个乡村女教师吴艳兰风雨兼程的上班之路,她几十年如一日守着大山里只有几个学生的教室,一个月要穿坏好几双鞋。第一现场让记者无比震撼!一个乡村女教师,为了乡亲们苦苦的请托,为了十里八村的留守儿童,每天行走孤独的河道山道。她遇到的困难重重,无法预知的天气,突然冲下的山洪,教室里冒着烟的炉子。她完全可以离开那里,却无法拒绝孩子们期盼的目光。可当山风拂过,梨花的暗香中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她就继续这样坚持着……报道一经推出,引起强烈反响,并被全国各大媒体广泛关注。如山谷幽兰,代表着留守教师形象的吴艳兰受到隆重表彰。

迈开步子,踏实深入,才能制作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新闻作品,这就是脚力的价值。

二、眼力好,善于捕捉才能塑造经典

作为记者,如何做到善于发现呢?如何善于在社会生活中眼观六路、耳闻八方呢?做到这些,使命责任使然,新闻素养使然,职业态度使然。

眼力是什么?就是观察、发现新闻的能力。新闻记者的大忌就是眼中无物,文中无眼。要从看似简单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亮点。

新闻的敏感性决定眼力,新闻的职业素养决定新闻敏感。新闻记者要想“眼亮”先得“心明”。心怀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才能明察秋毫,才能由表象看内里、由寻常看特殊;才能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出发,报道老百姓的心声,深入挖掘社会、民生等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与采集。

所以好记者的好眼力,一定是建立在良好政治素养的基础上,一定是建立在职业修养的基础上,一定是建立在不断思考与学习的基础上,一定是建立在社会责任与意识的基础上。

综上所述,好眼力得有好的出发点,也得有好的落脚点。从大众生活中寻觅幸福感,让新闻不仅有意思而且有意义,这才是新闻的重要意义所在。

因此,不论是环卫工人迎接的每一个黎明,还是深山护林人的每一个脚印……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蕴含着人性光辉,越有新闻富矿可挖。

所以,炼就“火眼金睛”是对新闻记者的必然要求,眼力强,主题新,才能让主旋律唱得更响亮。

三、壮脑力,新闻作品产生大效应

脑力在新闻实践中指的是什么?是指透过表面看本质的能力。能抓住事件本身进行报道仅仅停留在浅层面,能通过思考看到深层次的问题,是更为可贵的脑力探索。

新闻作品的深度、力度、广度,影响着社会进步的速度和跨度。会用脑,会思考,才会制作出好新闻。新闻记者对社会事物的深刻理解,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所作出的思考与研判,非常重要。做有脑的记者、做会引发思考的新闻,才能把握新闻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

因此,我们一定要明晰所处时代的主流价值、社会舆论的引领方向、新闻主题的正向意义。不论是哪种新闻类型,不论是哪种新闻媒体,其新闻宗旨和方向是一致的——推动社会进步,贡献新闻力量,服务民情民需。带着脑子做新闻,就是带着新闻宗旨采访、思考、制作、成稿。由此可见,脑力是“四力”中的重心。

记者如何让自己拥有脑力、增强脑力呢?答案是:心怀初心宗旨、坚持辩证思维、保持学习充电、做到头脑清醒。在采访、成稿过程中必须多多思考、想深想全。想得越多越透,就不会浪费笔墨、忘记使命。

新闻记者要做“杂家”,要做高举旗帜的政治家,要做时代进步的领跑者,要做知识渊博的“研究生”,要做思想活跃的社会活动家,把终身学习当作不懈的个人追求,在学习中提升脑力,在实践中应用所学。要切实打牢政治根基,深化知识积淀,激活政治敏感,点燃新闻激情。

“多想”,曾是毛泽东同志写给《新中华报》的题词,寥寥俩字,却点明新闻工作者应秉持的根本。守好新时代新闻舆论阵地,除了采访时“多想”,写作时“多想”,编辑时“多想”,出版时“多想”,没有其他捷径可言。

四、真功夫,笔力之下显社会情怀

在新闻“四力”中,笔力是另外“三力”的体现。笔力来自前“三力”,是内外兼修后体现在文字上的基本功力。笔力更是新闻工作者心怀家国、心怀人民、心怀正义、心怀冷暖、心怀信念的新闻表达。是谁感动了你?你又将如何感动人?用何等温度、何种基调、何种情怀讲述感天动地的中国故事?这就要靠笔力的魅力。笔力,是新闻记者重要的临门一脚的能力。

笔力之重,在于记者要通过笔力把脚力、眼力、脑力的成果凝聚升华。笔是新闻工作者的武器,力是记者文字表达的功力,是多重因素下形成的能力,跟个人受教育程度、思维模式、学习积累、磨炼提升等都有关联。

有的记者善于思考,却不善于表达;有的记者,善于表达,作品却浮于表面,严重缺乏深度。不论哪种类型的记者,只要走进新闻行业,就应该快速进入角色,以钉钉子精神深入钻研新闻最佳表现手法,多看富有笔力的经典新闻作品,学习其切入角度以及布局谋篇、语言传导、意境再现、升华凝练的技巧。寻找同类素材进行目标学习,认真临摹,仔细揣摩,反复琢磨。只有经过日积月累的努力,才能拥有准确把握文字、富有感染力的笔力。

同时,记者要提升全媒体表达能力,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新要求。要以能文能武的专业技能,以叩击人心的文字表达,传递时代强音。

不做眼高手低的记者,有目标就要付出努力和行动,采写更多直击心灵、有感情、有温度的新闻,为增强新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贡献一己之力。

五、结语

有宗旨有方向,有担当有“四力”,新闻工作者才能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道路、讲述中国故事,锻造新闻铁军,忠诚履行使命,造就“铁肩膀”,成就“真本事”,秉持社会责任心,作出应有贡献。

新闻工作者要在增强“四力”中提高政治能力,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好、阐释好、落实好;要在增强“四力”中提升业务本领,练就一身好把式、真功夫,采写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佳作;要在增强“四力”中锐意创新创造,练好“十八般武艺”,努力成为“全媒化”“复合型”媒体人才;要在增强“四力”中锤炼优良作风,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短实新、反对假长空,让新闻作品“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

猜你喜欢
脚力笔力眼力
地市党报金融报道“专”“活”兼具的优化路径
入木三分
如何发挥脚力做好深度报道——以衢州日报“乡村调查”为例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眼力大搜索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提高科技报道工作水平——人民日报如何做好科技报道
考眼力
考眼力
眼力小侦探
加点笔力,你的书法会更美
——齐鲁书社《中国书法笔力详解》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