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路径选择
——以林场村为例

2021-11-27 12:42韩晓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林场贫困户

韩晓

(昌吉市委党校,新疆 昌吉 831100)

一、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意义

(一)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坚守和践行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之下,我们面临着新的征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更是党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

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一直致力于消除和减少贫困的伟大事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最好的诠释。

(三)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着现代化进程的短板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农村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规划。“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后续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者的有效衔接,助力于全面共同富裕的实现。

二、2014 年-2020 年林场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2014 年-2020 年林场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林场村位于奇台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8 公里,户籍人口134 户,541 人,其中:维吾尔族占45%;汉族占43%;其他民族占12%。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 户26 人,均达到“两不愁 三保障”标准。具体情况如下:1.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截至目前,根据入户核算,林场村建档立卡户年人均收入在1 万元以上的有3 户,9000—10000 元收入有2 户、8000-9000 元收入有3 户,收入稳定性较好。2.全面实现“五通七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截至目前,全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讯全覆盖。村委会干部共计7 人,“访惠聚”工作队队员4 人,干部队伍配备齐全,日趋年轻化,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3.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促进“智志”双丰收。长期以来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观念滞后,本村党支部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来抓,通过抓党建带动扶贫扶智,促“智、志”双收。

(二)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思想存在滞后性,缺乏对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部分干部缺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全局性,统筹安排工作的出发点是当下和眼前,工作被动并缺乏连贯性。2.“输血式”扶贫占据主导地位,未形成自主脱贫的良性循环。以林场村为例,村内集体经济发展落后,主要以土地发包为主要收入来源;产业化程度低,带动性差,成为农民增收困难、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若摘除低保等政策的兜底保障,则返贫风险较大,且后续的提升发展动力不足。3.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脱贫内生动力不足。8 户建档立卡户中,部分贫困群众思想消极,脱贫致富的主体意识不强,自我脱贫的技能和自身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三、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途径探索

(一)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夯实脱贫攻坚提升发展的人力保障

1.加强基层干部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提升综合能力和水平。通过“三会一课”、专业培训等形式,深化基层干部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深入了解政策背后的原因和背景,达到由点到面的工作串联,培养全局性和科学性思维。2.基层干部要树立新发展理念,开创农村发展的新局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之下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基层党员干部深刻把握当下的时代特征,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主动担当,以宏观的战略思维全盘统筹当下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开创农村发展的全新局面。3.强化基层干部的宗旨意识,凝聚农村发展的群众力量。一方面,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基层干部的宗旨意识和使命担当;另一方面,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升基层干部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最后,以转变考核标准为导向,引导基层干部用更多的精力做好群众工作。

(二)以经济建设为抓手,构建脱贫攻坚提升发展的动力之源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举,也是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动力所在。受自然、地理等条件制约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全村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但没有形成集约式优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程度不够深,没有形成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农民稳定增收难度依然较大。贫困户能否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提升发展,重点是要有稳定的产业。1.制定符合农村发展的用人导向,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的动力和血液。出台和制定更加优惠的回乡创业政策,鼓励年轻人积极的回归农村、建设农村,引领新时代之下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2.以集体产权改革为契机,成立合作社做大做强集体经济。这是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最关键的因素。以林场村为例,可以依托本村离县城较近的区位优势,扶持建立多类型合作社,一方面实现养殖业的内循环,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养殖实现产业化和集聚化效应,带动本村就业增加集体收入。3.加强产业扶贫,构建“造血式”扶贫机制。充分用好各类产业扶贫政策和项目,鼓励和引导贫困户用先进的理念和思维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并形成规模化和良性循环,实现家庭创新和增收,提升贫困户自我脱贫的资本和意识。

(三)以文化建设为引领,注入脱贫攻坚提升发展的精神内涵

受传统思想影响,贫困户普遍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缺乏长远规划。针对这一问题,要加强文化建设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取向。1.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加强与文化部门、宣传部门等对接开展好文化、宣传进万家活动、将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送到基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文明的生活方式。2.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道德层面的约束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制定之中。3.充分运用微信群、抖音等新兴媒介,做好宣传工作。深入挖掘贫困群众身边的典型,树脱贫攻坚模范,开展脱贫攻坚评选,选树一批自强脱贫户,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和引导群众。4.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收支中,支出等于或者大于收入,无法实现资本积累和收入倍增。通过宣传和引导,使群众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和储蓄观念,集聚自身发展的资本。5.持续推进基层群众的系统培训,提升劳动技能。语言沟通存在问题,技术水平低,收入较低且不稳定,这是少数民族及边远地区在脱贫攻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将现有的国语培训、农牧民夜校等活动做实做细,根据群众需求和就业需要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充分发挥后盾单位的作用,使基层群众培训彻底打破形式主义的枷锁,成为群众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的有效平台,为贫困家庭后续更好地发展提供动力之源。6.扎实开展教育扶贫。教育扶贫是改变贫穷的最根本的措施,在扶贫的道路上持续做好青少年的关心关爱和支持是最为关键的。一方面,用好教育扶贫政策,保障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入学,通过助学金的申请和发放减轻贫困家庭教育负担;另一方面,农村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农村学生普遍接触课外辅导和兴趣教育较少。可充分发挥工作队以及返乡大学生的作用,分类分批次开展补习班及兴趣班等无偿服务,拓宽孩子视野提升学习能力。

总之,脱贫攻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进入新发展阶段,也同时开启了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实现,需要我们用全局的思维、战略的高度来进行统筹谋划持续推进。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林场贫困户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