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
——河南省焦作市文化服务建设为例

2021-11-27 15:30王春霞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焦作乡土机制

王春霞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焦作 454000)

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回顾

我国过去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很大程度上是以政府单方面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体制。政府作为主导供给方,则有着近视化、茫然化和手段单一粗暴化,它有很大的一种弊端,就是很容易成为某官员为仕途升迁而向上级“表白”的所谓“表演”,其做法并不能反映乡村中国的实况。近年来,虽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形式有所改善,但还是不尽理想。

2 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不健全的管理体制机制

其实,焦作本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全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问题中的缩影。其主要问题是:主体缺失,农民群众作为农村文化的主体,但长时间以来,基层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主要以反映政府意志和偏好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群众参与。因此,缺乏明确传递农民的文化主动诉求。

2.2 滞后的人才队伍建设

这一点上不光是焦作本地,也是全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共因。一是编制人员不足,这个是基层文化单位的共性,“在岗不在编,在编不在任”现象普遍存在现在已经成为普遍问题。二是专业性不强,国家没有此类文化项目门槛标准,即专业人员的认证考核评定进级,都没有建立标准化考核体系。

2.3 普遍薄弱、缺失的农村文化公共设施建设

当前笔者本地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设施普遍整体质量不高,设施较落后,“面子”工程普遍占据多数。

近年来,在焦作本地,具体到乡镇一级,真正安排用于文化建设方面的经费占比低,且资金投入多用在文化活动、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项目中,而一些需要长期公益性投入的项目,则贫乏、缺失,有些甚至是一片空白。

2.4 有限的服务资金投入

财政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与需求相比并不成比例[4],农村人口基数大、底子薄,财政投入比例与实际文化需求之间,现在“点眼药水”“打水漂”“应个景”的投入方式在农村文化建设中随处可见。另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文化建设也存在很大的错位,具体表现在城乡之间、乡乡之间、县乡之间、地域之间、普遍发展的发展不平衡。所以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

2.5 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创新力度不够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活动形式还比较单一,活动大多只是出于“接受”状态,大公共的参与度普遍不高,看电视、上网、唱戏听戏、读书看报、打牌、文体活动是主要形式。农村自古以来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农民受教育的程度等等无不影响着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并且现在,农村具有民俗风格的公共文化活动还带有萎缩的迹象,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创意和缺乏创新。

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优化文化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第一,建立城乡文化服务帮扶机制。政府主导方面,基层文化局要充分发挥好牵头带领作用,成立城乡帮扶联盟专项工作组。该工作组应积极争取多部门的支持,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统一协调,盘活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比如积极争取财政投入、人员编制、宣传引导等,提升农村文化服务建设水平与管理效率。第二,建立反映农民文化诉求的表达机制。要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治理结构,在现有治理结构的基础上,植入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表达方式,并形成独具特色的表达机制。在这个机制行程中,不搞“一刀切”,也不搞政府主导“一言堂”,而是让农民在机制的框架下自由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表达机制,不要担心农民的聪明才智,只有这样,依靠群众的力量,农村文化机制才能建立起来,才能发挥作用。第三,建立公共文化考评监督机制。制定农村文化专项考核指标体系,对做出成绩的单位、社团、个人给予专项表彰奖励;对行动迟缓、反映滞后的现象给以鞭策。建立正态化和常态化检查督导机制,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文化综合服务效能。重视标准化,包容差异化,提倡多样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既要有总体要求,也要有地域特色;尊重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个性和共性,并认真研究,监督推广。

3.2 改革公共财政投入体制

创新公共财政投入体制。可以采用多鼓励社会组织、各类文化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方式。比如采用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的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向文化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开放,尽可能将充分的资金投入运用到具体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去。要充分发挥各地文化事业发展基金的推动作用,对文化基础设施、文艺精品项目、文化特殊人才等给予资金奖励或优惠政策,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和可观的社会效益,不断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完善。

3.3 完善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目前,农村文化人才还十分缺乏,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完善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创新人才配置方式,在有限的编制和权限范围内,尽可能组织上多样化,比如可以通过挂职锻炼、上派、示范岗、短期轮训;通过选送培养、跟师学艺、进修;通过鼓励吸收大学生村官等方式,把有才干、有艺术专长大学生等新鲜血液,充实到农村文艺队伍中来;通过外引内联吸收优秀专业艺术人才,变“送文化”为“传文化”“种文化”等等,建设一批优秀专兼职文化人才队伍,增强农村文化“血液再造功能”,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接力,提供持久生命力。

3.4 创新文化服务供求方式

加快完善基层文化服务体制,构建覆盖城乡的文化阵地网络。

第一,加强农村数字化平台建设。建立“文化资源共享”新思维,重塑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时间、公共空间,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化手段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抓住“宽带乡村”农村信息化建设契机,引入5G通讯先进文化传播衍生模式。例如借助国家创建智慧图书馆机会,参与全国图书借阅云平台,联通合作馆间服务平台的连接端口,实现对文献的动态管理权限。再比如实施网上文化展播平台、数字化农家书屋、公共信息化阅览室、网上论坛直播开讲等等,通讯通道的便捷高效传播。第二,激发来自民间的力量。具体到焦作的文化建设方面,就是各级文化机构要更注重发掘民间的渊源、灵感、力量和榜样,从政策、人才、科技、教育等方面,树立典型、培育旗帜、推广典型、彰显旗帜。第三,鼓励农村新乡贤参与,扶植一批农村新乡贤品牌,营造农村文化新风。新乡贤们往往有独当一面的文化技能,他们的参与,能给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吹来一股新风,同时由于他们一般都有专业的文化知识,眼界开阔的文化视野,所以这是一股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具体到焦作本地,挖掘七林竹贤、当阳峪瓷器制作、陈家沟太极拳、焦作大山水概念等也是可以参照的模式发展。

3.5 开发乡土特色资源,打造乡土文化品牌

乡土文化,历久弥新,具体到焦作本地的特点,开发乡土特色资源,打造乡土文化品牌,一直都是焦作本地政府和人民的重任,因为只有挖掘出乡土文化的特色,焦作的旅游发展才更健康,更可持续。

目前而言,焦作市立足本土,打造山水靓丽名片,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融入乡土文化特色,增加山水的人文内涵。

焦作有深厚的历史沉淀,丰富的文化资源,所以焦作的农村文化建设,只要和焦作的乡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可持续发展下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现在的打造名山名镇、名节名俗、名人名事、名戏名歌、名产名食,比如云台山水旅游节、太极拳世界遗产、四大怀药节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这些活动,只有和乡土文化结合起来,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要素下,再融入休闲娱乐旅游、乡土文化寻根、民间文化体验等项目,不仅满足了农民本身的文化需求,也能带动旅游,吸引有乡愁情结的城里人来焦作旅游,收获文化的同时,也兼具经济效应。

猜你喜欢
焦作乡土机制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临轩听雨
焦作:政府买服务的签约之路
芬芳乡土行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读《乡土中国》后感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