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中共青海省委党校科研咨询工作的“四个坚持”

2021-11-27 22:13徐忠杰
攀登 2021年4期
关键词:省委党校四个坚持青海

徐忠杰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1)

70载栉风沐雨,70载薪火相传。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共青海省委党校(以下简称“省委党校”)建校70周年。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建校70年来,历代党校人在戕害省委的领导下,秉持“实事求是”校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大力加强党的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党校科研咨询工作与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同频共振,与教学培训两翼齐飞,跻身于全国党校系统“第一方阵”。回顾总结建校70年来科研咨询工作发展历程,应坚持把握以下科研工作规律和基本经验。

必须坚持把党校姓党贯穿科研工作始终。党校因党而立,这一与生俱来的特征决定了党校科研必须坚持党校姓党。青海解放之初,为适应党中央提出的三年恢复时期艰巨任务以及省委提出的“在农业区生根,在游牧区站稳”的要求,培养出一批有政治觉悟和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中、初级领导干部以及各条战线上的业务技术骨干,1951年3月9日,中共省委党校的前身——青海省干部学校应运而生。建校70年来,科研咨询工作以服务党的理论建设和党的干部教育事业为己任,以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举旗者和护旗者,当好党的理论的“布道者”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书写了一部党的理论创新研究史,一部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史,一部为党委政府服务的建言资政史。从建校初期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省委党校科研咨询工作的主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研究和运用。建校初期,党校教员自觉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党的建设、民族宗教政策等开展基础研究,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改革开放后,省委党校科研咨询工作迎来全面快速发展的春天,提出“党校是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必须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一代又一代党校科研人勇当改革浪潮的弄潮儿,围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以及青海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深入研究,打造科研咨询精品,用理论的力量为改革开放鼓与呼,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突破发展。30余年间,完成科研成果总量近400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百余项。科研项目实现从无到有,种类由单一的省部级调研课题扩展到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规划项目和委托项目,研究领域由哲学社会科学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党的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多学科几十个重点领域。思想理论阵地和意识形态前沿“重镇”作用得到充分,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等国内有影响力的报纸期刊上发表理论文章十余篇。其中,《经济相对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一文首次在《红旗》杂志1983年第10期上公开发表,在全国理论界产生不小反响。1978年创办校刊《理论简讯》,后更名为《攀登》,以汉、藏两种文字研究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省内社会科学界有影响的理论刊物。其中,《攀登》(藏文版)作为一家以藏文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全面探讨藏族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历史和现实问题的重要论坛,成为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阵地。2008年和2009年,省委党校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数连续名列全国省级党校第一。2010年,省委党校荣获全国党校系统第八届科研评奖课题项目中标奖,在全国党校系统崭露头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省委党校科研咨询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在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勇当先行者,在宣传阐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巩固党的理论阵地方面争当排头兵,科研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11年到2021年这10年间,共登记科研咨询成果近4500项,其中,在各级报纸、期刊发表理论宣传文章近2000篇,以直通件形式报送研究报告350余篇,获各类科研成果奖400余项,实现理论建设、思想引领、决策咨询工作全面升级。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数再次名列全国省级党校第一。在全国党校系统科研评奖中屡获殊荣,2012年、2014年获“科研工作进步奖”,2018年获 “课题项目中标奖”,2016年、2020年荣获“优秀科研工作组织奖”。先后有10余人获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管理工作者”称号,省委党校科研咨询工作迈入全国党校系统前列,在省内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重要的理论和思想阵地。历史证明,党校科研咨询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始终坚持以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省委党校科研咨询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并不断取得新成绩的根本保证。

必须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穿科研工作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科研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校科研工作应当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这一性质定位,决定了党校的科研咨询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总任务和青海省委的中心工作来开展。服务中心工作,培养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实际工作的干部,是省委党校早期开展科研工作的动力来源。建校初期,紧密联系青海省委巩固革命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中心任务,省委党校坚持用理论研究提高教学培训质量,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适应青海省经济建设需要,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的骨干力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省委党校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治穷致富,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中心任务开展深入研究,为青海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这一时期,省委党校完成研究青海和西部建设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科研成果千余项,一批科研资政成果得到中央和青海省部级领导批示,党委政府“思想库”的作用得到彰显。党的十八以来,省委党校紧紧围绕青海省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凝聚科研优势,开展深度研究,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青海落地生根献策献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省委党校提出“新型高端智库”建设目标,着力实施智库建设八大重点项目。10年来,省委党校以《研究报告》《资政专报》直通件形式报送资政建言300余篇,承担青海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委托课题100项,获青海省委政府批示采纳100余项,被全国社科联评为“全国社科联创建新型智库先进单位”,6名教授被选为青海省科学决策咨询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成为青海省委政府想得起、用得上、靠得住的新型智库。特别是 2017年,省委党校与省委改革办合作组建青海改革发展研究院,为青海省委省政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政策咨询,打造“青海改革论坛”高端智库品牌,连续举办了以“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党的政治建设引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政策与实践”“源头责任、干流担当——全面推进青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4届青海改革论坛,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通过在《青海日报》“江源评论”专版刊发“智库建言”,与“人民网”等融媒体开展深度合作,打开智库建言新路径。实践充分证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科研咨询的根本任务所在,只有把党校科研咨询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以及全省工作大局中来认识、来把握,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来部署、来展开,才能使党校科研咨询始终服从、服务于党的建设长远需求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的实际需要,才能真正体现党校科研咨询工作的价值。

必须坚持把推动“教研咨一体化”贯穿科研工作始终。党校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党校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支撑。建校70来,省委党校科研咨询工作始终围绕教学任务展开,以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服务于教育培训,推进理论创新,推动青海省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实现教学、科研和决策咨询过程有机融合。建校初期,虽然没有强调科研咨询工作,但教研人员为了满足教学需要,自觉围绕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党的建设等教学课程,组织编写教材,尝试开展理论分析概括,是党校“教研咨一体化”的最初探索。改革开放后,省委党校持续增强科研咨询力量,改变教学“独轮行车”的局面。1981年,省委党校成立了专门负责校刊编辑和全校科研协调工作的理论研究室,科研咨询工作正式起步。1982年,中央党校提出,有条件的省委党校应该成立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自此,省委党校把科研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科研咨询实力不断增强,成果不断显现。2001年,成立了“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专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研究。2006年,创办了直供省级党员领导干部研阅的决策咨询“直通车”——《青海党校研究报告》,“教研咨”一体化渠道逐渐打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党校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的要求,省委党校提出“一流红色学府、新型高端智库”建设目标,践行教学与科研“两轮驱动”“两翼齐飞”新思路。创办了主要刊发一事一论、短小快捷决策咨询成果的《资政专报》,进一步畅通渠道。设立智库工作站,成立了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青海行政体制改革、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民族地区党的建设、民族团结与社会治理、青海生态经济发展等研究为重点的6个智库工作室,柔性引进人才,凝聚校内外研究合力,打造长期聚焦跟踪专门领域、擅长教研咨一体化作战的特色智库。建设“保护好青山绿水,推进生态大省生态建设”等10个教研咨一体化基地。启动省委党校教研咨一体化项目19项,形成了一批优秀决策咨询成果和教学专题。2020年,省委党校入选第一批央地社院“研究组合”,牵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成为中西部校(院)中唯一一家牵头单位。通过不懈努力,目前省委党校教学、科研、资政“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实践证明,只有遵循“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咨询进决策”的重要规律,实现教学、科研、资政“三位一体”共同提升,“三大作用”良性互动,才能增强教学的理论深度,提高党校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形象,提高党校的影响和社会地位。

必须坚持把守正创新贯穿科研工作始终。改革创新始终是省委党校科研咨询工作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省委党校科研咨询工作之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和历代党校人抢抓机遇、改革创新,迎难而上、持续接力紧密相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省委党校在建立健全科研工作机构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促进科研发展的体制机制。1982年,成立了校学术委员会,填补了科研工作中学术评议与审核机构的空白。1988年,出台《科研管理暂行条例》,制定了科研成果奖励、经费使用、课题管理、科研档案管理等试行办法。之后随着形势变化,省委党校不断建立完善学术成果、学术著作、经费使用、课题管理、科研工作量考核、学术评审、学术团队建设等制度,特别是对课题申报程序、评审和成果奖励办法进行了明确,调动教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使科研创新成为科研咨询发展的有力保障。2008年,根据省委党校事业长远发展需求,制定实施了《2008—2018年学科建设规划(试行)》,设立一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24个,相关基础学科4个,在构建和推动具有“一校两院”特点、彰显青海特色的学科体系上走在了全国党校系统前列。同时,以构建开放的科研合作机制为路径,大力推进科研平台建设,举办、参加省内外理论研讨会,扩大与省内外社科理论机构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政府及职能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党校将服务理论创新、服务教学质量、服务青海党委政府决策作为科研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科研载体搭建,科研活动组织协调,科研课题规划与招标,科研成果统计与推介,科研制度设计与制定等方面全面深化科研管理改革。为了解决制约科研发展的制度障碍,为科研活动提供更加科学的制度保障,2017年起,以“理论建设升级、决策咨询升级、思想引领升级”为主要任务,制定新型智库建设中长期规划,连续四年实施科研咨询创新项目,加快新一轮学科建设步伐,目前,已初步建成具有青海特点、校(院)特色的两个特色学科群、19个二级学科。围绕打造“新平台、新机制、新运作”的科研管理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开放、协作、高效的科研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纵向合作,深化横向联系,积极举办全国性理论研讨会,每年重大时间节点组织召开青海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与全省党校系统理论研讨会,推介省委党校优秀科研成果参选国内外理论研讨会,扩大与国内外智库的合作交流,与政府的合作渠道不断拓宽,柔性引进人才机制不断完善,信息互通的“大科研”的体系逐步形成,省委党校科研咨询工作整体迈入全国党校系统第一方阵。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创新是党校科研咨询工作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提高科研咨询核心竞争力的动力。只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使党校科研咨询发展始终保持不竭动力,真正实现与时俱进。

七十载岁月峥嵘,七十载弦歌不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伟大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青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无不昭示着省委党校必须扎根高原,面向全国、面向未来,以坚韧执着的奋斗,勇于创新担当,全力推进“一流红色学府、新型高端智库”。面向未来,省委党校科研咨询工作将进一步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要求,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做好理论建设、思想引领、决策咨询工作,续写党校科研咨询事业新篇章,为推动青海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青海省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省委党校四个坚持青海
长亭印象
科学“立制”,促进干部“自愈”——陕西省委党校教授岳东峰谈凤翔做法的创新性
大美青海
青海:畅享冰清世界新“年味”
青海行七首(录二)
牢记“四个坚持”推动部队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立足“四个坚持”践行“四个一线”
浅谈对油田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四个坚持”的认识
《安徽新四军研究文库》交流会在省委党校召开
“四个坚持”推进福田社会治理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