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2021-11-27 21:20陈宇李丽娜
魅力中国 2021年21期
关键词:师德师高校教师师德

陈宇 李丽娜

(吉林化工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吉林 吉林市 132022)

习总书记2014 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时提到“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而师德师风建设则是教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便成为当下发展高等教育的必然。

一、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样亟待加强。但是,衡量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标准不能单单依据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等因素。高校教师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主力军的培育者,更要展现出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品行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正如习总书记在2018 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谈到的:“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由此可见,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高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深入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

(二)师德师风建设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正值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实现人生目标有着强烈渴望。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爱好广泛,探索能力强、接受事物快,个体参与意识强。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灵魂的引领者,其师德师范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我们要培育出有理想、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学生,首要任务就是树立教师自身优良的作风与德行。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二、高校师德师风的现状和问题原因

(一)职业归属感差,缺乏理想信念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对教师的需求日益增多。同时高校教师作为一个收入稳定且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近年来受到众多毕业生的青睐。很多学生为了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纷纷转向高校教师行业。然而,对于一部分教师来说,这个职业或许并不是他的理想首选,更多的是一份谋生的工作,因此在面对高校教师这份工作时,无法找到职业归属感,也缺乏高校教师应具有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比如,一些青年教师进入行业之初,并没有认识到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职责,面对着越发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紧张的工作,便生了厌烦心理,在教学工作中出现了消极抵触情绪,工作失去热情,缺乏责任感,对学生敷衍了事。更有甚者,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职务之便,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其他副业,将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完全抛之脑后。

(二)职业素养弱化,存在功利思想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师作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承担着,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更应该让自己恪守职业规范、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品格修养、增强综合实力上下功夫[4]。然而,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多元化飞速发展,部分高校教师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价值观偏离扭曲,由于自己在本职工作上无法获得存在感和财富感,便将眼光和时间放在了能带来明显收益的工作上,渐渐忘记了作为高校教师的初心。一方面,“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严重,科研出效益,教学出苦力。一些教师将自己精力全部投入到科研成果产出上,单一追寻科研成果利益化,并没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课上授课漫不经心,照本宣科,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一些教师为了满足自己职称评定的要求,把时间都放在项目申报和论文发表等工作上,急功近利。甚至不惜学术造假,剽窃抄袭等情况屡见不鲜。

(三)教书育人意识淡薄,师生关系淡化冷漠

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语道破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天职,育人是义务。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教师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将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样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出自身的优良教学态度及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并有的放矢地端正学生的道德风气。但是,现阶段高校专业教师在思想上容易将教书、育人两者分开。部分专业教师认为本职工作就是教书,授课时间本来就很紧张,能够兼顾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已经不易,更不要说学生思想上、情感上的育人工作问题,理应由班主任和辅导员负责。另外,部分教师不能把握好生活和工作之间的角色转换,往往将自己生活中的情绪和委屈带到了课上,甚至将怨气撒在学生身上,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还有部分青年教师面对职称提升压力,为了追求科研成果的产出,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当中,对学生所学所获不闻不问。

(四)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新时代如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师德师风建设作了总体部署。与此同时,全国各高校也出台相应政策用以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但是,现阶段多数高校仍重视经济效益和整体评价,更多的奖惩、激励政策均与科研成果和人才称号等挂钩,师德师风的评定流于形式。另外,学校缺乏合理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现有教师年度考核评价当中对师德师风考核完全依赖于上级领导评述和教师个人自述,缺少同行及学生参与评价。这些制度和机制的缺失直接影响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三、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加大师德师风教育,强化理论学习

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就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其次要培养教师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最后,要引导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识中国教育辉煌成就,扎根中国大地,依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办好中国教育。

(二)树立师范典型,引领示范作用

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就要坚持弘扬高尚师德,以先进师德师范榜样感染人,鼓舞人,引导人。学校要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深入挖掘师德师范楷模和感人事迹,推出一批能够充分展现高校教师师德风范的作品供广大同仁学习;要对教育领域涌现出的典型进行分层次、成系列的宣传,讲好师德故事、弘扬高尚精神,将榜样力量转化为广大教师的生动实践;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重要力量,通过创新“党建+”的模式,将党性修养与师德素养紧密结合起来。

(三)鼓励青年教师兼职学工工作,培养师德情怀

高等学校的教师面对的是大学生群体,传统式“教”与“学”的关系已经在随时代的进步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生之间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配合与默契,实现“互动、互补乃至交互”境界,这种新型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实际上就是要求二者逐渐形成良师益友关系,教师应该具有“朋友”角色。学校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兼职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青年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积极性相对较高,在思想上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步,在学习上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生活上能够关爱学生的衣食住行。同时,青年教师可以依托自身专业知识带领学生参加学科创新竞赛,在比赛过程中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鼓励青年教师走入学生当中去,以师德实践活动来培养师德情怀,能够有效的促进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四)健全考评机制,提升师德师风

高校优良的师德师风并不能一蹴而就形成,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和健全的考核机制,并且不断持续改进得以达成目标。首先,学校要立足于当下高等教育发展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明确学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其次,针对教师队伍中出现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学术不端等行为制定相应的惩戒措施。再次,在师德师风考核机制中要引入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不能仅凭领导评述和自我评述直接定论。最后,教师的考核评价主要从德、勤、绩、能、效五个方面着手,“德”应占较大的比重,在教师职务晋升、考核评优、岗位聘任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四、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你就成为他心目中智慧、理智与道德的典范。”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像一面旗帜,一根标杆,树立榜样,指引方向。高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培养,关系到国家与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期望与信任,更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前途方向。由此可见,高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猜你喜欢
师德师高校教师师德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致良知与师德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