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默读能力的培养探究

2021-11-27 12:42廖国培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文本文章

廖国培

(茂名市电白区观珠镇晨光小学,广东 茂名 525426)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中的默读有着明确要求,即要求学生学会默读、具备较强的默读效率、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对默读教学的重视度普遍不足,加上小学生缺乏默读兴趣、没有掌握默读技巧,其默读效果大打折扣。因而,如何转变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生默读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已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默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阅读速率

默读通常由视觉接收文字信号,然后直接将信号传输到大脑,大脑立即对其作出处理,不再需要像朗读般将文字转化由口语,再通过口、耳等器官传输至大脑,极大的优化了信息传输流程,学生的阅读效果、速率能得到显著提升。事实上,当代社会要求具备较高的阅读速率,而默读就是实现高效、快速阅读最为理想的办法。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考、理解

就实效性而言,默读同样是帮助学生深度思考、理解文本的主要手段,在以往的朗读中,学生需要通过多重器官的共同作用,导致学生极易出现注意分散,无法集中注意力对文本中心思想、含义进行深层次思考,通过默读,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当中,既有助于记忆、背诵,同样能帮助学生仔细揣摩、深度思考,全面促进学生注意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提升。

(三)默读综合价值高

默读速率快,效率高,既不会被声音所分散注意力,也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能够集中注意力深度思考,学生所消耗的精力显著降低,不易于产生疲劳感,阅读时长方面也得到了优化。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默读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首先,部分教师对学生默读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足,将重心置于识字、阅读、写作当中,严重忽略了对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阅读作为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的重要阵地,部分教师阅读教学中,也更加注重对字词的记忆和文章表达的探究,导致学生无法实现对文章的深层次的探究、理解,在阅读之后不能较为正确地理解文章的本意,甚至对文章的内容存在曲解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还没有摆脱掉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较为片面。

其次,教学没有传递学生有效的默读技巧,没有在默读前指导学生掌握文本中的生词,没有传授学生有效的默读方法,导致学生在默读过程中存在一定障碍,无法流程地进行默读,且在阅读教学中,用朗读的形式完成,未能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等引导学生进行全局性阅读,学生无法形成系统性默读框架。此外,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存在一定偏差,缺少默读鉴赏方式的应用,导致学生缺乏结构意识,在默读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只顾一味默读,很少会去思考文本背后的人文内涵和价值,整体效率不佳。

在学生方面,其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较为不足,在默读上存在较大障碍,且由于默读本身的枯燥性,学生默读兴趣普遍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制定出自己的默读计划,在默读过程中探寻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然而在默读中,还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和娱乐化,功利化体现在只顾完成教师制定的阅读目标,娱乐化体现在学生只是把文本默读当作一种娱乐放松的工具,不会思考文本中的人生哲理和深刻内涵,在学和看之间存在极大的矛盾。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默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采取有效的教学流程,优化默读效果

在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进行默读,从根本上默读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从整体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在默读过程中,要明确标序,然后把每一阶段的故事内容进行一个详细概括,以做到对文本结构和故事线的把握,将故事情节梳理好之后,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那些难以理解的生僻语句,将其记忆并摘抄,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厚度。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写下感悟,如读后感等,让学生体验到文本中的育人价值,内心受到熏陶和感染,让学生掌握文本的内涵。

(二)创造安静的默读环境,促进学生深度默读

《孟母三迁》体现了环境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默读能力时,学生不能够分心,只有安静的去沉浸入书本中,默读才会有效果并且学到新知识,过于杂乱的阅读环境,小学生的注意力会分散,无法更好的捕捉书本上的重点。此外,目前科技发展迅速,电子产品也越来越高端,电视机、手机对孩子的诱惑力极大,教师在培养学生默读能力时,不能让这些物品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分散其注意力,以确保学生能够深度进入默读状态,避免默读流于形式。

(三)注重默读量的把控,避免学生对文本产生畏惧心理

默读能力到底如何培养,阅读量到底应该怎样把控,始终是语文教师备课中需要首要考虑的内容,而具体如何讲解,则需要将课程标准和考试作为依据,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其阅读内容不能超出学生理解范围以外。默读量过多,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和畏惧心理。所以对于默读教学,教师要注意教学的循序渐进,把握默读量,再借助于关键词进行引导,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就全部掌握,且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实现从易到难、从个别到全面的引导,给予学生足够的字词记忆和语句记忆时间,让学生将高效的策略带入到默读中去,逐渐提升其默读效率。通过这一循序渐进的默读教学过程,教师能够很轻易的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深刻掌握文本的内涵。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默读兴趣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语文课堂也具备了现代化能力,多媒体、计算机走进了语文课堂,其“可视化”和“直观性”特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默读兴趣,让学生带着高昂的兴趣进入默读,为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奠定基层。比如在《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带领学生直观地感受威尼斯的人文风情和喧闹的景象,让学生得到视觉上的盛宴,然后教师让学生再默读文章,在默读中联系到多媒体展示的画面,让学生全身投入到书本当中。其次,还可以在默读过程中播放柔和的音乐,“音乐是人类的万能语言,人们通过心灵对话就能表达含义,音乐更是人类感情的自然流露”,为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文本的情感,促进学生深度默读,老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相应的音频,极大的起到烘托教学氛围的作用,强化学生的情感感知,让学生有效进入默读状态。例如在《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毛主席失去儿子那种彻骨之痛,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悲伤的旋律,让学生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投入到文本中去,深度感知到文本的内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播放过于嘈杂的音乐,而是要以柔和的音频形式,避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力受到干扰。

(五)问题驱动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驱动是一种基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手段,通过创新性、趣味性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默读状态,有效提升默读效果,并通过层次化的问题设计,进一步细化默读流程,最终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因而,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应用问题驱动教学,在学生的默读过程中经常性设置问题,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和引导找出问题答案,让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进而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祖父的园子》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层次性、梯度性地提出问题,如:“同学们思考一下,‘我’是怎样描写祖父的园子的?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问题提出后,再让学生初步默读文本,让学生通过默读文本,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一种提问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默读中,让学生在默读中层次性地进行思考,迅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六)注重科学默读方法与技巧的传递

一个科学的默读方法,不但可以促进学生顺畅的进行默读,还能提高默读效率。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生无法默读篇目较多的书籍,里面存在很多生字生词,影响他们的默读质量,也无法感知文章蕴含的情感,因此在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的过程,可以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注音版书籍开始,确保学生默读的流畅性,让他们更愿意主动地进行默读。其次,还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感和思维,让学生在默读过程中将重心置于挖掘文本内涵、体验文本思想感情当中,既要注重生僻词汇的讲解,也要注重培养他们在默读中的情感,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字词,而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深处,实现和作品的对话,无形中升华其思想素养。在长篇文章的阅读时,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积极采用多元化默读方法,包括“精读”和“速读”等。在精读过程中,首先要要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掌握文本的主体。然后明确标序,把每一阶段的故事内容进行一个详细概括,总结出段落大意,以做到对文本结构和故事线的把握,将故事情节梳理好之后,归纳出作者的基本观点及自身对文章的看法,对文章进行深度思考。最后,要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那些难以理解的生僻语句,将其记忆并摘抄,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厚度。对于不同文章运用不同的手段,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默读水平。

(七)注重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默读阵地

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外阅读是提升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知识厚度、默读能力的主要渠道,且是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人文素养的主要方法。但由于部分课外作品的繁杂性和枯燥性,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不足,也难以让课外阅读成为提升学生默读水平的助力。因而,教师首先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作品的兴趣。例如在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顺便讲解一下《三国演义》的其他片断,如“温酒斩华雄”“火烧七里联营”等,让学生产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或者当讲解到某个关键情节时就戛然而止,部分学生对后续的故事情节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师这时再说道:“同学们想知道后续的故事情节吗?可以在网络上搜查一下哦。”这时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将会显著提升,开始对名著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在课余时间积极地进行阅读,在课外阅读时,学生会情不自禁的进行默读,在大量的默读中,其默读水平也能得到显著提升。最后,老师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不能去压制他们的个性化特点,要多加理解他们阅读的多面性,而且每个学生在默读或学习同一作者的文章时,如果有不同意见,老师也要多加尊重,要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课外阅读种类极多,例如有科幻类、故事类、情感类、悬疑类等等,老师都可以将之作为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大量默读中整体水平得以提升。

(八)开展主题默读训练课,强化学生的默读水平

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选择相关课文材料和适合的课外读物,开设测试学生默读能力的竞赛活动课。利用学生喜好活动和力争上游的心理适时开展有意义的默读比赛,默读比赛中要设计一些问题,既考验学生能否快速的进行默读,也需要考察学生的整体默读效果,最终通过比赛形成学生喜欢读书看报的氛围,促进学生默读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

默读能力是新时代下社会对学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能够学好语文、理解语文的重要方法。而要想提升小学生的默读能力、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高效的默读教学手段,既训练学生的动口能力,也需要传递学生有效的默读方法,如精读、细读等,并在默读教学中结合问题驱动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默读中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最终全面达到提升学生默读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文本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能力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语文课外阅读方法的探究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