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高专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以“冠心病”为例

2021-11-27 12:42易甜甜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心电图冠心病信息化

易甜甜

(仙桃职业学院,湖北 仙桃 433000)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信息化教学,就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进程,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丰富,知识点繁多,有限的课堂时间及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无法呈现某一种疾病的临床特点,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掌握情况不佳。如何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成了摆在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课程中的“冠心病”为例,分别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成效与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职高专临床专业大二学生。基于此前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各学科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学习自主性差,加上本课程内容复杂繁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作为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对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不感兴趣,却乐于接受各种数字化信息和生动活泼的交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加入多样的信息化元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郭建新、刑冬杰主编的《内科学》(案例版),为全国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本次课“冠心病”为第二篇第五章内容,主要介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重点是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教学难点是冠心病的治疗方案。

(三)目标分析

根据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科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分析确立了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2.能力目标:能正确诊断与治疗冠心病。3.素质目标:初步具备临床诊疗思维能力,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及自主学习

教师课前一周在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冠心病”教学课程,导入学生名单,发布“冠心病”章节的PPT、电子教材、教案、Flash 动画、教学视频、自制微课及自测题等,同时根据《内科学》课程标准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制定学习任务清单,发布预习任务。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客户端登录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认领任务清单后,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理论学习后分小组讨论,思考回答教师布置的如下预习题:冠心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及阳性体征有哪些,冠心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如何进行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各小组完成讨论后由组长上传讨论结果至学习通平台,取得第一次课程积分。然后学生自觉完成预习自测题,上传教学平台。教师实时收集、整理学生的后台学习数据,综合分析研判后记录下学生遇到的知识盲点、难点,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改进教案及教学设计,以期做到知识点各个击破,提升教学效果。

(二)课中深入学习探究

我们以《内科学》课程标准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所划定的冠心病患者的诊疗相关知识为突破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为基础,融入了大量信息化教学元素,设置了以下教学环节。

1.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播放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中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倒地昏迷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急性心梗的患者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2)路遇急性心梗所致心脏骤停患者,我们该如何进行抢救。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导入本次课程——冠心病的诊疗。

2.汇报预习成果,翻转课堂教学:针对教师课前所提出的冠心病相关的预习问题,各小组派代表上台以PPT 的形式汇报讨论结果,其间其他小组同学可实时提问,由汇报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各组汇报结束后,教师对各组优势及不足进行点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获得第二次课程积分。此环节通过翻转课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强了其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3.集信息化手段,逐步击破要点。(1)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冠心病虽为常见病、多发病,但学生普遍对其发病机制知之甚少,且书本内容大多以文字为主,理解起来颇具难度。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冠心病发病机制的动画,根据动画内容结合课本讲授冠心病内膜受损、脂质条纹形成及斑块生长和炎症反应形成的具体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我们可以从医学院病理实验室图库调取冠心病病理改变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所导致的最终不良后果,增进对疾病的认识。随后实时推送自测题,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2)冠心病的问诊及查体。为了让学生对冠心病的症状和体征有更加直观、立体的认识,我们采用符合条件的标准化病人(SP)进行临床模拟教学。课程中我们请了两位SP 分别扮演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两人进行问诊及查体,然后每人完成一份病例的主诉及现病史上传学习通网络平台。在问诊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问诊细致,在小组同学的补充下,基本涉及一份完整大病历的所有内容,但在相对没那么重要的婚姻史、个人史及月经史等方面花费较多宝贵时间,尚缺乏临床所需的果断、紧迫感。为了帮助学生培养临床思维,教师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案,实时在学习通网络平台推送了病史采集及问诊的教学视频。随后教师根据各小组表现及个人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分析,形成第三次课程积分。

(3)冠心病的辅助检查。冠心病的常规辅助检查主要包括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而其中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冠心病的心电图复杂多变,虽然学生曾于诊断学课堂学习心电图的相关知识,对心电图的识别具有一定基础,但时间久远且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再次面对冠心病心电图诊断时难免信心不足。为了攻克这一壁垒,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先详细讲解冠心病各型的心电图特点,然后在学习通的学习群里发布20 套心电图诊断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给出各心电图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教师通过学生的答案反馈给出第四次课程积分。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冠脉造影,但由于涉及患者的隐私,手术难度大等原因不便参观。我们可以启用临床模拟手术室,聘请专业的临床医师现场指导学生进行冠脉造影的操作,虚实结合攻克教学难点。

(4)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为了让学生建立初步的临床诊疗思维,我们此次教学单元设置在附属医院的临床示教室。教师在示教室讲授冠心病诊断及治疗的相关内容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跟随一位主治医师进行冠心病的教学查房,主动采集患者病史资料后回教室展开病例汇报及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与临床医师实时提问,小组成员回答,最后教师对各小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给出第五次课程积分。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同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爱患意识和职业责任感。

(三)课后总结评测与拓展

课后教师通过问卷星APP 向学生推送复习题,学生完成在线测试并查看答案。教师使用专业统计软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五次课程积分和复习题的完成情况,综合分析学习数据,建立学生的电子学习档案。对于综合评分高的学生,可针对性的推送冠心病的最新临床指南以及前沿科研成果拓展眼界;对于评分稍低的学生,可根据其具体薄弱环节予以单独指导,推送复习题。再者,教师可组织学生制作冠心病宣传海报,进入附近社区开展冠心病的宣讲工作。此次活动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又有助于培养职业素养,为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

三、教学成效与反思

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图片、Flash 动画及视频等多种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使课程内容更加直观立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曾提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绝对的主导者,除了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之外,教师还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教学与高职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一种大势所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心电图冠心病信息化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