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校理论宣传工作水平 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021-11-27 12:42徐红晖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大众化党校马克思主义

徐红晖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党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统一整体。中国化是核心,是统领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总原则、总要求;时代化是关键,是展现中国化和大众化科学性与先进性的重要标识;大众化是基础,是拓展中国化和时代化深度与广度的重要途径。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理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是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的客观要求。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简言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在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使之便于为大众理解接受,以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实际问题。有三层含义: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基础;使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观点通俗化、具体化是关键;让人民群众接受并自觉运用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目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指导群众实践的过程,是理论变成物质力量和群众掌握精神武器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点在基层。企业党校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在加强理论武装,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毋庸讳言,基层干部职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还不高,党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上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部分干部职工群众对理论宣传兴趣不高

对理论教育和宣传有抵触情绪,感到理论宣传和实际工作存在差距,有些人甚至认为理论是“道理没错、听着没劲、生活中没用”。

(二)对受教育对象缺乏细致的划分

对不同群体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等研究不够,不能严格细致地根据不同的宣教对象设计授课内容和语言风格,使得理论教育的针对性相对缺乏。

(三)理论宣讲队伍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为企业党校教师,普遍感受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系统学习不够,学术研究水平有待提高。日常面对一些临时性理论宣讲任务,往往打快拳,缺乏对重大问题的消化理解和深度思考。深入基层力度有限,对许多影响铁路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不充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欠缺。

(四)教育方法仍然单调

“灌输”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在目前的教学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双向互动式的教育格局尚未有效形成。显形方法运用过多,隐性教育方法重视不够。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调查研究、问卷分析、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深切地感受到,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实效,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党校理论教育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把职工关注和兴趣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切入点

大众化从本质上讲,是指理论体系或价值观如何吸引和说服社会大众的内在方式,它由两方面的要素构成:一是理论体系本身的内涵魅力,二是这种理论体系内涵与社会大众需求的对位或契合状况。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往往让普通的干部职工望而却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让广大职工感兴趣,寻找理论的切入点。我们采取了系统全覆盖,干部工人广泛参与的方式,针对理论的获取渠道、职工群众感兴趣的内容和传播方式、制约因素及推进措施,设计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调查问卷,共计收回问卷200 份。经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单位领导上党课过程中,您最感兴趣的内容”和“在党校教师下基层宣讲中,您最想听哪方面内容”的调查中,分别有高达76.4%和80%的职工选择了“与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与实践,与职工群众的关注点结合起来。另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选择上,要体现邓小平同志“学马列要精,要管用”要求。要让广大干部职工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根本出路和方法就是让他们感觉按其指导“行之有效”。马克思主义要关注人民的命运,人民才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马克思主义要满足实践的需要,实践才赋予马克思主义以生命。

在此,要澄清两个模糊认识:一是大众化不等于庸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考虑职工群众的兴趣和需要,但是大众化不是单纯地迎合。列宁曾经指出:“庸俗化和浅薄同通俗化相差很远。通俗作家应该引导读者去了解深刻的思想、深刻的学说,他们从最简单的、众所周知的材料出发,用简单易懂的推论或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从这些材料得出的主要结论,启发肯动脑筋的读者不断地去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但是,“在庸俗作家的眼里读者都是一些不动脑筋,也不会动脑筋的人,他不是启发读者了解严谨科学的初步原理,而是通过畸形的简单化的充满庸俗玩笑的形式,把某一学说的全部结论,现成地奉献给读者,读者连咀嚼也用不着,只要囫囵吞枣就行了。”庸俗化的东西尽管也可能“易懂”,甚至“有趣”,但它歪曲了马克思主义,根本不能算是马克思主义的作品。虽然为了通俗化,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形象、比喻,成语、故事甚至俚语等等作为辅助,但“底线”是决不能牺牲理论的准确性,不能因为追求易懂而造成“失真”。二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等于肢解马克思主义。结合职工群众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但绝不能认可对马克思主义的肢解,不能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实用主义”的断章取义,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整体上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科学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注意三个“讲清”,首先讲清现实,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坚实基础。其次讲清历史,讲发展变化,讲前后比较,讲发展道路的选择和必然性。最后讲清楚理论。如果这些内容不能在有差别的层次上讲清楚,就谈不上理论的大众化。

(二)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上要树立教育分众的理念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树立分众化理念。科学划分受众层次,深入细致地研究不同群体的文化水平、知识结构、职业特征、愿望诉求,按照不同群体的特点提供不同的宣传教育内容,进行分类培训,不能一刀切,上下一般粗。对于领导干部,应着眼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着力提高其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对于普通党员,应开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形势任务的宣传教育,使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铁路企业的争先创优,加快发展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基层群众,应从现实问题和身边事情入手,尽可能地使他们懂得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科学根据,懂得只有以理论为指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但我们可以和应当使最广大的群众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压力,勇于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三)提高宣讲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把深刻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扎实的专门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老练的语言文字能力是做不到的。在“做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教育和践行工作可以采取的措施”调查中,42.1%的职工认为“应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理论宣传和教育队伍。”所以说,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党校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2020 年1 月19 日,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前往腾冲和顺古镇的艾思奇纪念馆参观,高度赞扬艾思奇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突出贡献,他明确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完成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和践行者的崇高使命,要求党校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

首先,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不断提高融会贯通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能力。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绝不能因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而忽视,甚至否定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学术研究,防止马克思主义低水平化。其次,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提高释疑解惑的能力。密切关注并研究铁路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和理性思考,力求做出科学的、令人信服的回答,这也是对党校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验。再次,要有创新的能力。包括培训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式由原来的“按课培训”到“按需培训”。模式方面,伴随着现代传媒高度发达,人们接收的信息量更大,对理论讲座规格和品位要求也不断提高,完全的照本宣科,完全的经院式讲授已经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您最喜欢的教学方式”调查中,选择“互动式”和“研讨式”的分别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53.6%和42.1%,单纯“讲授式”占比仅为25%。最后,要求教师有高超的讲课技巧和水平,要注重与职工群众的情感沟通,因为积极的情感活动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教育内容的接纳与自觉实践的强烈欲望。

(四)传播方式的完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保证

首先,实现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发挥多种方式的理论聚效作用。马克思主义通过不同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能让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视角理解和感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二是不同的方式可以避免单调重复造成的“接受疲劳”。“什么因素制约您对理论学习的兴趣”的问题调查,有46.4%的职工感觉是“学习方式过于单一”。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了集中专题讲座、送理论下基层、组织学员参观学习、进行课题调研、编写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制作电视理论专题片、探索网上理论宣传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使理论创新成果日益深入人心。其次,实现宣传表达通俗化。列宁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用群众能够读懂的语言、用群众便于接受的方式、用群众能够理解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宣传教育之中,让马克思主义真正为群众喜闻乐见。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没有抽象的学理概念和词句,但它以质朴简明、通俗易懂的话语令全国人民大彻大悟。习总书记接地气的语言风格使他的高深观点变得让百姓入脑入心。第三,实现宣传手段现代化。通过对广大干部职工获知政治理论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渠道调查,互联网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我们常规的、繁杂的会议和文件,在这种形势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广泛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如开办网络课堂、发行网络专刊、开发理论超市等,实现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对大众生活的渗透。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猜你喜欢
大众化党校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善党校党建工作激励机制研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延安戏曲改革研究:大众化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