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的实践探究

2021-11-27 12:42张文波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张文波

(遵义市第一中学,贵州 遵义 563000)

新课标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三观态度,增加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教学的建构,将历史整体知识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逐渐养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利用多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养,使得学生在以后走向社会的时候,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祖国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一、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历史教学必须充分渗透德育,因为德育是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根本途径,而个人素质的提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首先,在个人和家庭方面,要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爱,明确他们对家庭的责任。家庭的道德基础影响着整个家庭的稳定,家庭情感的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家庭和谐。其次,从个人与国的角度看,学生爱国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国家的奉献程度。只有通过有效的道德教育,学生才能更加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有利于传承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观念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更多的炎黄子孙形成了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以及对国家的人文关怀,像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都体现出了家国情怀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我国历史长河发展中所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美德及思想。因此在现今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中国不断崛起的今天,以及面对西方各个国家遏制、企图分裂我国的严峻形势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进行培养,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国家及民族的认同,还能够使得学生们有效传承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而促使我国各个民族团结共进。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固化

这不仅是中国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更是全世界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早已使得学生们产生厌倦,大量的知识点需要背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知识点需要连接起来,传统教学模式更注重成绩,在乎结果,但事实上,过程才是最锻炼人的,才是真正能促进学生成长的。传统思想我们应该加以改善,但是一些崇洋媚外的思想以及习俗,我们应该严厉拒绝和抵制,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我们爱自己的国家,我们应该发扬我们中国的优秀文化。

(二)过度重视文化教学效果

在高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过分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学和考核,忽视了对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太过于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受到应试教育认识的影响,认为在教育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就是真正的教育成绩。至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没有标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在考核中也无法体现。而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匮乏。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大多比较单一,丰富程度不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很难得到提高,课堂气氛难免会陷入沉闷,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同时也就很难得到提升。

(三)缺乏体验式教学

现今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老师对其进行课堂教学,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会通过阅读有关历史的课外书籍或者观看历史纪录片来学习历史知识。这些学习方式都是通过室内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但对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来说,这些方式远远不够,应从原本的抽象式学习方式转变为体验式学习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引导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名胜古迹等来学习历史知识,这样的方式能够让他们直观接触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形成正确的认同感与民族观。而且这些方式也是学生们较为喜爱的,他们也愿意主动去了解、关注这些历史名胜古迹。不过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却因为条件受限或者其他因素,导致历史知识学习途径较为闭塞,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近距离接触历史的机会,这就会导致他们的爱国情怀素养受到限制。

三、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虽然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对课堂上所呈现出来的知识,学生也能够调动自身的想象力去学习。但是这样的学习效果毕竟有限,很多学生对教师呈现出来的文字知识懒于去思考,或者学生本身就缺少这样的认知,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质量受到限制。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必须要采用情境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真实的画面去中感受,从而促使学生培养正确的“家国情怀”,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得学生更加激情澎湃,刷新学生的认知和三观。此外,采用情境教学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找到不同历史时期,各种事情发生所产生的影响和最初的矛盾。让学生深入到历史课堂学习中,使得学生情感进一步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够从多个方面去思考和看待问题。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运用于课堂学习中,促进自己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情境的教学方式,学生也能够认识到各种事情的发生对国家命运和未来发展造成的影响,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

(二)解读名人,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历史教学目标不仅要传授知识与必备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与担当。本课授课中,可以以“中共的诞生和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早期探索”为线索建构历史思维,挖掘中国共产党人的事迹,引导学生从人物的细节中体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与担当胸怀。如讲到国共合作时,引导学生思考李大钊为什么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教师提供李大钊《狱中自述》的一段材料:“惟吾中国……直到于今,中国民族尚困轭于列强不平等条约之下,而未能解脱。此等不平等条约如不废除,则中国将永不能恢复其在国际上自由平等之位置。而长此以往,吾之国计民生,将必陷于绝无挽救之境界矣!……今日之世界,乃为资本主义渐次崩颓之时期,故必须采用一种新政策。对外联合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被压迫之弱小民族,并列强本国内之多数民族;对内唤起国内之多数民众,共同团结于一个挽救全民族之政治纲领之下,以抵制列强之压迫,而达到建立一恢复民族自主、保护民众利益、发达国家产业之国家之目的。因此,我乃决心加入中国国民党。”引导学生思考:在《狱中自述》中李大钊自述加入国民党的理由有哪些?学生1:中国民族尚困轭于列强不平等条约之下,资本主义制度渐次崩颓。学生2:为了“建立一恢复民族自主、保护民众利益、发达国家产业之国家”。在《狱中自述》中,李大钊最后说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唯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由此你从李大钊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勇于担当、崇高的革命气节。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认识在民族和国家处于危亡时,以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中国社会的担当精神。

(三)将社会热点和新闻等社会问题引入课堂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教师可通过教学和讲解,将社会热点和新闻等社会问题引入课堂。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热烈的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社会问题,细雨润物般涵育伟大的精神。例如,奋战在医疗一线的工作者们,他们身上的精神及行为给我们不但是心灵的震撼,还有精神的指引;如2020 年在全国脱贫攻坚中,驻扎在农村的一线脱贫干部,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甚至牺牲在脱贫的路上;如今年南方大洪水中战斗在抗洪第一线的战士;如今年处在中印边界、身处高寒地带为国守住每一寸土地的边防战士;哪一个不是感人至深,他们都在身体力行着爱国爱家,这是最好的涵育家国情感的素材,今年虽然灾难重重,但是我们的民族经受住了这些考验,我们有伟大的民族,伟大的精神力量。

结束语:学习历史知识只是表面,而它的内在是需要我们去主动独立学习与思考,在探索中发现中国历史文化所带来的魅力,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给我们的学习带来的便利。家国情怀的发展需要老师的积极配合与同学们的踊跃参与,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更加有效地去培养学生们在爱国的基础上学好历史,以现代教育方式的不断完善,更贴切地结合实际生活,在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可以用行动来诠释爱国情怀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历史教学探析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诗人的家国情怀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少女情怀总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