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项目式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27 12:42袁晨峰谢炜龙曹云凤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体系岗位

袁晨峰 谢炜龙 曹云凤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650)

广州市及周边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伴随着产业的升级,技术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与职业能力要求也随之变化,要求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事业。其中,以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为例,在传统的机械加工行业中,企业也进行了技术升级、转型、变革。相对应减材制造,增材制造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增材制造也称之为3D打印技术,是基于三维数字模型的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进行了专业定位调研,根据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变化,进行专业调整,服务区域经济的特点而开设了机械制造技术(3D 打印技术应用)专业,基于新制造技术要求下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

一、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内容

紧扣行业动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中职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其课程内容与形式要不断进行完善与改革。根据最新的政策导向、行业情况,结合地区及学校自身特点,对专业学生的职业面向岗位、技能证书、升学途径等做全面的调研与修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解决了专业核心课程与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问题,才能更为有效服务于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进行新专业课程构建的科学方法

调整了专业结构后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如何科学有效地匹配政策、行业、升学等要求,是最为核心的。而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行业用人需求、技术岗位要求的技能人才,最为关键是课程体系结构与职业能力相适应、课程培养目标内容与工作任务要求相吻合。在符合相关政策与要求的情况下,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产业聚集园区等开展深度合作,调研关于3D 打印技术应用相关的职业能力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以企业实际应用作为课程教学项目,把岗位对应的知识、技能、素养要求,融合在课程当中。

二、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结构

(一)与技术发展动态相匹配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结构

满足技术发展动态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结构要合理,课程设置要科学,也要适应多样性的发展需求。以机械制造技术(3D 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在传统的机械加工技术中,企业转型与发展,结合增材制造技术,把生产技术、业务范围、用人需求进一步扩大与提升要求,所以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践课等。在专业基础课设置专业行业要求的共性知识课程,例如机械基础、机械制图与CAD 成图技术、三维软件应用等,在专业技能方向课当中设置适应职业分工的技能方向课程,例如工业品建模与制作、艺术品建模与制作等,专业选修课中设置数控加工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等,特别是专业技能方向课,要灵活多样,及时更新,顺应技术发展。

(二)与职业能力要求相贴切的专业课程内容优化与改革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同时,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更要紧跟经济与技术发展的步伐。在工业4.0 的时代背景下,加工制造业发展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与传统的加工技术结合,新制造技术要求人才能力更加综合,工作更加高效,素养更加提升。中职教育,培养更加贴切区域行业用人需求的技能人才,进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最为有效的途径。搜集企业生产应用的典型案例,把工作任务按照简单到复杂、共性到个性合理安排,再结合学校设备设施、师资、学生实际进行优化,把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培养目标、知识结构、教学项目、课程体系与企业职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更近贴切实际用人需求的技能人才,是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根本目的。

三、基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项目式课程改革

(一)职业能力的调研

在原有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等继续深化合作的同时,与职教调研专业公司进行合作,就机械制造技术(3D 打印技术应用)专业进行定位分析。其中,就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要求进行调研,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针对区域的企业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列出典型的职业能力,然后再针对职业能力提出配套对应的课程,对课程再论证与优化。通过专业定位分析论证,把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形式等进行改革,进一步匹配企业职业能力要求,力求做到精准育人。

(二)核心能力与专业培养岗位确定

科学确立核心能力,需要根据区域的经济发展、行业动态、企业需求等实际情况,要精准、典型、有效。就职业岗位人才行业类型分布、岗位人才企业性质分布、岗位人才企业规模分布、关键职业能力要求关键词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给出专业培养目标建议、目标岗位确定。基于互联网公开的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3D 打印技术应用方向领域产业人才招聘信息的“职责描述”和“任职要求”,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梳理确定3D 打印设备操作工、手板制作技术员、3D 打印建模、机械产品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逆向模型师这5 个专业培养目标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

(三)工作任务转化为项目式教学的实践

工作任务是指该岗位的工作流程、步骤和具体职责。职业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某一特定职业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工作标准的把握、工作方法的运用、劳动工具的使用、劳动材料的选择等。把企业生产实际的工作任务,再贴合学校实际情况,课程目标必须突出应用性,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根据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学生成长过程中对专业的多元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例如在3D打印专业技能方向课程中就把企业生产实践的工业产品、艺术品两个类型的典型应用案例,转化为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式教学项目。

四、基于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改革成效

针对3D 打印设备操作工、手板制作技术员、3D 打印建模、机械产品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逆向模型师这5 个专业培养目标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对标专业现行课程体系的“专业课程”部分进行映射和诊断。课题组对“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与课程的转化表”进行了整理,得到每门课程与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对接表。就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与机械制造技术专业(3D 打印技术应用方向)现行课程体系的“专业课程”进行对应,厘清了单门课程与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对应关系,为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提供了数据基础。分析发掘自身的专业特色建设点,与同类同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进行调研对比,寻找本专业的特色课程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打造专业特色。结合区域机械制造技术(3D 打印技术应用方向)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从就业岗位分析出发,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对标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现行课程,提供了现行课程体系及新增课程的调整建议,实现专业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持续动态更新。

五、应用推广的经验与3D 打印课程建设的探索

本文以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3D 打印技术课程建设为例,就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奠定数据基础,基于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特色定位、专业办学基础,分别从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分析、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同类专业建设情况、基于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课程诊断这四方面进行相关分析与诊断。

以3D 打印技术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为例,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强调在学习中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3D 打印行业和地区特色,采用混合式教学实施为手段,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更新了3D 打印技术专业课程内容,调整了专业课程结构,探索了教材与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总结经验与方法,为加工制造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体系岗位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