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021-11-27 12:42王红霞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校园体育

王红霞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引言

到目前为止,大学体育改革主要将目光放在形式方面,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这些方面难以触及体育教学的根本,改革多年都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精神层面的改革,在新时期,要将体育文化与体育教学看作一个整体,利用文化的积极作用,“润物细无声”地滋润学生,进入学生的体育课堂,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改进,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体育文化的概述

比起其他文化,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存在于体育领域,存在于体育相关的历史以及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之中,但它也有着文化的共性,它与其他文化一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能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规范人们的体育行为,能反映一个时代、一定时期、一个地区的某种意志、观念与精神[1]。

校园体育文化系统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物质方面,主要为校园内可见的体育环境,包括校园内的体育器材、体育活动场地、体育雕塑与橱窗、体育建筑、体育教师等。二是精神方面,主要为校园内无形的体育环境,如师生对体育活动的感观,校园内体育娱乐的氛围等。三是制度方面,主要体现在校园体育文化的组织与建设方式,相关制度的完善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高校层面的体育文化与高校的体育学习、体育活动息息相关,对整个体育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都起到一定的建设作用。高校校园内的各项体育活动与体育实践不仅传播了体育文化,也帮助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了大学生的体育道德。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要围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有利于大学人才的培养。高校提倡素质教育,培养高等人才,学校与教师都更加从知识、技能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不能忽视体育文化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作用。

二、新时期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体育文化对学生主动性的积极影响

体育运动是人类特有的特殊活动,体育运动发展至今,凝结出了很多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如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体育观念等。将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育,就是要将这些优秀的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体育,了解体育文化、了解体育精神,从而产生强烈的动力,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体育活动中。

(二)体育文化对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积极影响

以往的一些高校体育教育仅仅局限在课堂,让学生觉得体育只是一门必修课,只需学会课堂内容即可,如今的高校体育改革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让学生理解体育、重视体育,如果只是机械地对动作要领进行学习,学生难以产生求知欲,可能仅在课堂上暂时掌握了动作与技巧,之后不久就会遗忘。只有将体育精神、体育文化深深烙印在学生心中,让体育成为一种兴趣,才能真正让学生觉得能在体育中获益,进而主动自觉地接触体育,形成体育素养[2]。

(三)体育文化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优秀文化对人有积极的作用,优秀的体育文化也是如此,优秀的体育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重视体育文化对养成体育精神的重要作用,重视体育教学对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作用,能够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在如今提倡学生个性发展的时代,引导学生身心平衡发展,促进学生的自我改进与完善。

三、高校体育文化教学缺失的弊端

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三个维度之一,运动技能教学的教学内容较为固定、考核方式较为明确、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较为明显,因此如今的高校偏重于运动技能的教学,对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两个教学维度有所忽视。然而偏重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对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缺乏理解,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仅仅是跑步、跳高跳远、足球篮球等具体的体育项目,且只是将体育当作一门必修的科目。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的缺失造成的弊端显而易见,因此体育教学改革中要将体育文化的熏陶与体育技能的培训相结合,将体育文化当作一块敲门砖,使体育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对体育有基本的理解,增强学生的体育修养与锻炼学生的身体并行,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的习惯,让学生享受体育,培养积极健康、青春活力的大学生。

四、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结合实际改革创新,高校课堂引入“轻体育”

体育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实际,要与当下体育文化的新发展相结合,实现符合大环境的改革与创新,真正做到向前发展。因此,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及时获取当下环境中的相关信息,吸收优秀资源,实现大学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效对接,既满足学生的需求,也符合社会的需要。同时,体育教育改革不能总是依靠外界的刺激,自身也要不断从内部变革,实现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与体育文化齐头并进。在我国各方面都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在校园自由的环境下接触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其中一部分难免掺杂着陈旧、消极、腐朽的成分,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育从业者要牢记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不只注重知识、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精神层面,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一部分,也应发挥作用,用优秀的体育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轻体育”作为现代社会体育休闲活动的一种形式,具有轻松、愉快、自由、简单、运动量小等特点。随着“全民健身”的深入发展,“轻体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渐成为社会上体育活动的主流,得到了大部分民众的认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当然不能忽视“轻体育”的影响力。比起传统的体育形式,“轻体育”较为新颖独特,将“轻体育”项目引入到体育课当中,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摆脱懒惰与拖延,改变对体育敷衍的态度,积极锻炼[3]。当然,“轻体育”也只是大学体育课堂的调剂,它的娱乐性质较强,不能完全取代传统体育项目。

(二)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技术动作的教授,纯粹的技术动作输出难免会枯燥、无聊,使学生难以专注。而将体育文化融入到体育教学,则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多的对话与交流,更加具有趣味性的知识以及有效的沟通能够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在更轻松的环境下接触体育文化,熏陶体育精神,减少技术动作教学带来的严肃感、紧张感。教师要将体育教学的重心由操作与练习转为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体验感,同时,也要重新衡量体育成绩中技能学习的比重,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作为成绩评价的标准之一,提高体育文化在体育课堂以及学生心中的分量[4]。

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体育的机会,能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高校中的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娱乐的主体,也是高校课堂与高校学生娱乐生活的一个对接点,高校体育社团为高校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一个舞台,因此,高校要重视体育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在当前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当中,高校体育社团是主力军之一,它能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并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弥补了高校无法频繁开展大型体育活动的不足,并且高校社团组织的活动项目多样、形式灵活、趣味性强,活动时的氛围较为活跃,能够煽动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社团开展体育活动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采用擂台赛、对抗赛等各种赛制,邀请学生、教职工等不同主体,以此为宣传点,吸引更多学生参加活动。在开展体育活动的同时,要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裁判,引导学生的体育行为规范,保证体育活动的建康性、安全性。

(三)教学内容改革,增添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

体育教学的内容难以吸引学生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学内容也要与体育文化相结合。高校在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时,要深入调查学生中流行的体育项目、社会上流行的体育热点,安排课程内容时要结合社会热点以及学生的建议,综合多种因素制定教学内容。目前多数高校的体育科目仍为传统的体育项目,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增添学生喜爱的新型体育科目可以改善这种情况。比如啦啦操,近年来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啦啦操群体表演活动,作为一种普及性强、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运动,啦啦操的活动量较大,且需要学生进行团队配合,能够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近年来较为流行的还有街舞文化,街舞以其独特鲜明的个性以及“酷文化”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可以吸收这些积极的成分,将其改善为高校体育中一种新的体育科目,给学生带来欢乐[5]。

(四)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完善体育硬件设施

校园体育文化既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组织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不仅能传播体育文化、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还能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校园文化特色。高校除了开展校园运动会外,还能在全民健身日、奥林匹克日等节日举办节庆活动,校园运动会是一种竞技性较强的体育活动,而这些节庆活动则更注重对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体育运动的号召,让学生在体育氛围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在节庆活动中,可以开展各种简单有趣的小活动、进行简单的才艺表演、体育技能展示或体育心得分享,以多样的形式吸引师生加入。高校还要加大对校内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的支持力度,这些是由高校的体育爱好者自发组织成立的,他们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当中,热情与动力不容忽视。高校要对这些组织投入更多的资源,支持其宣传、建设活动,并加强同其他高校的联系,多多开展组织体育交流活动,提高这些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的影响力与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其体育文化传播的作用。

校园内的体育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校园的物质建设水平,进而影响到校园的体育文化建设水平。体育场馆与体育用具的不足不但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激情,也严重影响了体育课堂的正常开设,大大降低了体育文化、体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力。对此,学校校方与上级主管部门应予以重视,为校园体育建设提供更多的便利与资源,建设体育场馆、规范体育用地、安置雕塑等,改善学校体育硬件基础,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结语

校园体育文化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不容忽视,重要性保证其不能被省略,特殊性保证其不能被取代。对于高校学生的培养,不能只培养其专业知识、社会实践等能力,还要注重体育文化、体育健康,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校园体育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们的“体育梦”
真正的体育精神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