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

2021-11-27 12:42徐冰晔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绿化森林生态

徐冰晔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 承德 067000)

近年来,曲周县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绿色生态县城的目标,按照“河渠生态化、道路林荫化、村庄园林化”的模式,以绿化家园为己任,在全县叫响“三月看种树,四月看修路”“上半年以树引路、下半年以路带树”,在全县实施了环城生态圈绿化、两河生态涵养区绿化、园林村庄绿化、空间发展绿化、过境高速绿化等重点林业工程,林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建设森林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曲周县概况

曲周县俗称“凤城”,曲周县地处河北省南部,位于邯郸市东北部的太行山东麓海河平原的黑龙港流域。东接邱县,南邻广平、肥乡,西连永年、鸡泽,北依邢台市平乡县[1],位于东经 114°50′22.3″~115°13′27.4″、北纬36°35′43″~36°57′,海拔40~45 m。全县土地面积667 km2[2],下辖6 镇4 乡342 个行政村。近年来,曲周县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先后荣获了“全国生态建设试点县”“全国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县”“全国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二、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一)森林生态网络初步形成

近年来,曲周县坚持重点突出,精准实施大尺度增绿,以道路、水系为骨干,村庄绿化为点缀,实施“林网、路网、水网、田网”四网融合发展,构建“树随路走,水伴树行的绿化格局”。采用四层立体多彩化栽植模式,努力实现一路一景、移步换景的效果;全面打造林水相依、景观优美的河岸景观生态带。全县林地面积14.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9.68%[3]。

(二)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曲周县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绿色生态县城的目标,加快城乡绿化,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居民绿色生态福祉不断增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49 平方米,水岸绿化率达到96.82%,河岸绿色生态带形成长达26 公里[3]。先后印发实施了《曲周县“绿美曲周”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曲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绿化行动实施方案》,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造林绿化为主线,把村庄绿化列入全县为民办的实事工程,重点部署,积极实施。全县285 个村庄达到绿化标准,村庄林木绿化率达39.45%[3]。

(三)林业产业效益不断提高

近几年,曲周县转变以往单纯的以林增绿的观念,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同抓并重,立足林业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以利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晨绿甜叶菊种植合作社产业为龙头,积极带动农户发展林业产业。不断创建示范基地,使每个镇都有林特产业规模化发展基地,每个村都有林下经济发展的样板点。通过林下种植中药材、辣椒等,提高土地亩均效益。同时,利用林果基地,开展采摘等生态旅游活动,使林农收入不断提高。

三、曲周县森林城市建设存在问题

(一)森林资源质量有待提升

曲周县森林质量较低,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偏低。林种结构以用材林为主,缺少公益林。树种结构较为单一,杨树所占比重过大。县域内林木以廊道为主,多为近几年新栽植,生态效益较为低下。

(二)永久性森林缺乏

森林是森林城市建设的主体和根本,但目前曲周县森林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而且,曲周县林木资源全部为人工林,几乎全部为以经济目的营造的森林,缺少生态功能型的永久性森林,难以保证森林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产业富民能力有待增强

在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态福利方面存在不足,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大型生态休闲场所服务半径、乡镇休闲公园、村庄休闲绿地、人均绿道长度等反映城乡居民生态福利的指标均尚未达标。

四、曲周县森林城市建设对策

(一)提高森林质量

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着力提高森林质量,中幼林抚 育、退化林修复、新造林抚育、疏林补植等多措并举,努力改善林种结构、树种结构,提高森林生态效益。

(二)构建永久森林

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构建永久性森林,在现有林业用地中,划定一部分生态红线,通过新造林及现有用材林改造,营造近自然森林,作为永久性森林保存下来。

(三)提高生态福利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态福利,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中,曲周县应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宗旨,完善和建设建成区和县域内生态服务休闲场所,结合水系和道路绿化,建设遍布市域范围内的绿道网络,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健身场所,结合乡村绿化,加大乡镇、村庄中的休闲绿地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日常休闲场所,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态福利。

(四)提高林农收益

曲周县现有林木资源大部分为土地流转后造林,为使造林成果能够得到保存,并进一步提高农民造林积极性,应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使林农无后顾之忧。同时,发挥造林大户的带动作用,发展效益好、收益快的经济林、林下经济,使林农见到实惠,提高林农收入。

五、建设思路

(一)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1.环城林带建设。加大建成区外环绿化带建设,拓宽道路防护林带宽度,补植完善林带,利用带状森林建设连接重要生态景观节点。同时在开阔地段增加带状公园建设,配备游憩设施,打造绿带绿园环城的景观效果。

2.道路绿廊建设。进一步加大道路绿化力度,以农村“四好路”为重点,提高全县村级道路林木绿化率;继续对为未全面绿化的乡级以上道路进行绿化,使乡级以上道路林木覆盖率达到 100%。完善已绿化村路两侧的林带,对断档的地方进行补植,对栽植未成活或生长不良的林木进行替换。

3.农田林网建设。进一步提高农田林网建设规模,提高农田林网控制率;对现有林网中存在的树种较为单一、林带结构不合理以及林相不完整、缺株断带等情况要及时补植、调整林带结构,并选择当地适生的树种增加物种多样性,以此来提高和完善已有林网质量,使其发挥应有的生态功能;对未有林网庇护的农田新建农田林网,结合农村村路绿化、水系沟旁绿化、房前屋后绿化等建设农田林网,具体大小可视土地状况、经济投入而定。

4.乡村绿化。充分利用乡镇建成区以及村庄内部的闲置地、郁闭度较低的围村林,建设休闲绿地。进一步挖掘提高乡村绿化潜力,提高林木覆盖率;提高乡村绿化档次,在大型乡镇和村庄,进一步利用村镇中空地休憩林、村镇周围护村林等建设公共休闲绿地,使大型乡镇及村庄的休闲公园及公共休闲绿地达到两处或以上。

5.森林质量提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造管并举、量质并重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抓好中幼龄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疏林封育及补植补造、灌木林经营提升等工作,加快构建多目标、多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

6.湿地保护恢复。逐步对河道内的耕地进行退耕,通过自然及人工辅助的方式恢复自然湿地。同时,针对不同种类水鸟的栖息环境要求,基于原有的地形条件,在距离岸边一定距离的开阔水面处营造适宜水鸟栖息的岛屿,增加鸟类蜜源和食源植物,招引鸟类筑巢。对于湿地恢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景观效果得到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较为完善的河段,规划申请建设省级湿地公园。

(二)森林产业体系建设

1.特色林业产业。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总要求,根据不同乡村的林业资源、区域条件、基础状况和市场走势等确定主打产业,实施特色产业工程,扩大产业覆盖面。着力推动林药、林菌、林畜、林下特养,加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通过资金、政策和技术扶持,引导和支持发展。着力发展葡萄、苹果、梨、桃、樱桃等优势树种,规划建设优质特色果品基地。

2.苗木花卉产业。提高年度育苗规模,根据市场供应情况调整苗木种类;加强对林木种苗产业的监管、指导和服务;加大力度改善、提升林木种苗品质,走市场化强苗、富苗之路,提升苗木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于严重过剩和相对过剩的树种,育苗规模以满足曲周县本地造林绿化需要为主,不再扩大规模;对于基本平衡和严重不足的苗木,可以大力发展。

3.生态旅游。利用现有国家级森林乡村自然景观和优质的森林生态环境,建设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于一体,能够提供吃、住、游、购、体验等服务的森林养生特色村。整合森林村庄、村落及其周边现有的生态景观资源,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按照整体统一、各有特色的原则,打造和推荐若干条以景观养生、运动养生、膳食养生、文化养生等森林养生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三)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1.生态科普场所。提高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丰富科普宣教内容和形式,满足曲周人民对生态科普知识和生态文化的需求,以科普教育为重要发力点,提高生态文化的吸引力,推动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在全县构建起科普宣教体系,提升曲周县生态文化特质,使本市居民了解本土文化,同时向外来游客展现曲周的生态名片。对现有科普基地完善科普宣教设施、提升宣教特色。

2.示范活动。根据各个地域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合理规划,继续开展国家级、省级森林乡村创建活动。与城区绿化结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森林社区、森林单位创建活动。

3.古树名木保护。进一步强化古树保护力度,注意监测古树的生长状态;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对衰弱古树进行复壮;培育古树后备资源。在古树名木周围设立统一的保护标志牌,并为人流密度较大地段的古树名木设置围栏保护。密切关注古树名木长势,适当加强营养供给,科学整形修剪,避免发生病虫害等现象。加大财政补贴,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经费,调动管护责任人的积极性。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4.生态文化活动。以创建森林城市为契机,利用目前已经开展的主题活动,开展森林城市宣传;利用世界地球日、国家森林日等,开展生态宣传活动;设立森林城市创建主题宣传月,提高城乡居民对于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满意率和支持率。关注森林健康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传播生态文化知识、提倡绿色生活,扩大曲周生态文化的影响力。

5.生态标识系统建设。以国家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为基础,以曲周森林城市各项重点建设工程为依托,结合森林生态文化、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建设需要,合理设计布局,打造整体协调统一、重点节点主题特色鲜明的生态标识系统,充分发挥认知、美化、实用、传播、互动等多样的功能,提升曲周森林城市的服务品质,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素养。

猜你喜欢
绿化森林生态
朱屺瞻《绿化都市》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哈Q森林
我爱绿化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