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特点及保护策略
——以杨村镇乌石围为例

2021-11-27 12:42曾淑芳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围屋赣南民居

曾淑芳

(江西省龙南市文化馆,江西 龙南 341700)

乌石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杨村镇镇圩东部河谷平地上。以驻地乌石头得名,有3 个自然村,535 户,2585 人,耕地780 亩,以种水稻为主。[1]乌石围,本名“盘石围”,取自《桃川赖氏八修族谱》中的《东水盘石围记》所述,“取中石砥柱,二水合流,爰是而筑居焉。名曰:‘盘石围’”。一般当地人并不知有此称,外村人多习惯称之为“乌石围”,因围屋门前有一块状似蟾蜍的乌石,故称“乌石围”。因创建时间最早,本村人则皆称之为“老围”。

一、乌石围营造形态构成

乌石围坐东南朝西北,其平面格局特殊,前方后圆,内方外圆,面阔52.4 米,进深42.3 米,占地约4200 平方米。乌石围围墙高约8 米,墙体“金包银”方式构筑,即外墙由三合土砖石砌筑,内墙为土坯砖。围屋四周设四个方形炮楼,高约15 米。围门外有禾坪、照壁及月池。围屋内有“化胎”特征,通风采光良好。围内建筑呈三组排列,其中正厅居中,共有上中下三主厅,六个天井,三十六间偏房。乌石围建筑用料考究,做工精细,位于门窗、雀替、抱鼓石、柱础石、照壁上的砖石木等建筑雕饰与壁画精美,文化内涵丰富。上厅左侧花厅对面精美的砖雕照壁,纹样有典型的明代特征。祠堂山墙翘角安放有狮、象、猴、鹿、鹤等瓷雕,寓“士”、“相”、“侯”、“禄”、“寿”之意。厅门石阶地面上卵石铺筑连环叠钱图,寓脚踏万贯之意。厅门内侧横批“克绍先猷”,“大夫第”的楼阁上,还有“凤鸣高枝”、“书高西园翰墨家”等 38 幅典故彩画。

乌石围建筑形制特殊,前方后圆,内方外圆,平面格局及部分建筑做法表现出与周边地区传统民居互为影响的特征。乌石围平面前方后圆,内方外圆,与广东地区的主要客家民居形式围拢屋相似,但乌石围三边皆圆,又不完全同于围龙屋仅为后部圆弧的形态,围内地势从入围渐次抬高,至正厅后身比禾坪高出 1.5 米,这又是围龙屋典型的“化胎”特征。祠堂的风火山墙也体现出与徽派民居相似的建筑特征。

二、村落基本情况

乌石围所在的杨村镇位于龙南市南西南部,东邻武当镇,南与广东连平县毗邻,西与九连山林场接壤,北与夹湖乡相连。乌石村位于杨村镇中心镇区以东约5.5 公里处,现有户籍人口1000 余人,全村单一姓氏,均为赖姓。乌石村现存5 座围屋,站在村后山顶上俯视全村,有“炮楼四望,壁垒森严”之感,是赣南现存围屋最集中的村落之一。五座围屋中,以盘石围年代最古老,也是唯一的一座圆弧形围屋,其它都是方形围屋。村中无论是现存的、或已毁坍的围屋,都是由此围迁出的裔孙所建,故乌石围有“老围”之谓。村中的其它围多称某某新围,如上新屋围、下新屋围、河边新围等等。

据载,乌石村是赖氏先祖“绍先创基,元宿开基”,老围是经他们之手、历三代人修建而成的。据乌石村赖氏后裔、原杨村中学校长赖观杨先生在《神奇的乌石围》一文中称:“赖绍先于明万历初,在赣粤通道之横岗隘任司隘官,主理盐道商务关卡放行,收入不薄,买下别姓良田作地基。赖元宿受父训导,志行高超,利用祖遗杉山,放排行商,积聚了丰厚家财,于万历38 年(1610 年)禀父告准,请广东名匠黄师傅,开基建围。”

“乌石村”之所以得名,是取自老围门坪上的那块“乌石”。此说在《龙南县地名志》上亦相吻合。乌石花岗岩质地,因自然侵蚀,岩石表面呈黑色,故名。此石现成为村民心中的一块神石,赋予了它一些神秘色彩而敬崇它、爱护它。相传,元宿开基时,本也想凿除此石,但刚凿裂崩开一角,石中便“呼”地一声,飞出一只金乌鸦,而且发现窝里还有一只,便赶紧填石修补,因此,现仍见裂缝和补缺。

三、相关历史沿革

乌石围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清代末年,乌石围右侧门屋连同两侧数间房屋因火灾坍塌,重修时改用了土坯砖、悬山屋顶,并在门侧增设一座土坯砖悬山顶炮楼。

1919年,土匪袭击围屋,焚毁房屋两间,村民重修烧毁的房屋,并在原左侧炮楼前,紧贴着原炮楼增修了一座三层高的“金包银”式硬山顶炮楼。

1998 年,乌石围村民曾自筹资金对祠堂建筑进行了整修。

2008 年12 月,乌石围被龙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龙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2011 年夏,乌石围左侧左炮楼坍塌,龙南县政府出资30 万对其进行了修复。

2012 年11 月,乌石围作为赣南围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2016年12月,住建部等四部门将乌石围所在的乌石村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2018 年3 月,龙南乌石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 年10 月,龙南乌石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文物价值评估

(一)历史价值

1.乌石围建于明代晚期,是赣南围屋中的典代表性围屋和最大最早的围屋之一,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重要的影响力。乌石围建成前,赣南民居形式中尚未形成“围屋”这一特色民居形式,此后,各地纷纷效仿,成为设防民居的一种主流形式。著名民居学者茂木计一朗先生曾说:“乌石围好像是客家围楼民居的建筑草稿阶段,闽西从中完善出圆形的土楼,粤东从中完善出半圆形的围拢屋,赣南则从中完善出方形的围屋”。因此,乌石围在闽赣粤围楼民居中具有典型器、标型器和源头性质的意义。

2.乌石围及其相关围屋的出现,反映了明中期以来,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区极其险恶的地理环境与复杂的社会背景。围屋这种集家、祠、堡于一体的特殊民居形式,防御性、聚居性、舒适性,其完善的防御体系、固然金汤的结构,反映了客家人的高超建筑艺术和聪明才智,是客家人创造的代表性和标志性建筑形象之一,也是研究客家历史及其社会背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二)艺术价值

1.乌石围,建筑宏伟、构造讲究,建筑中所包括的艺术门类复杂多样,有彩绘、书法、雕刻、雕塑等,做工俱佳,是艺术的综合体,也是现存赣南围屋中,工艺价值较高的经典围屋之一。

2.建筑结构在构造并不复杂,但它的大尺度、大空间、大容量集居住、城堡、水系、祖堂、议事厅和中心广场于一体,虽是宗法礼制下聚族而居的性质,但是建筑形式,富于变化,如此宏伟多功能的民居建筑规划,为世之罕见,它几乎包涵了人类生活的所有,是古代建筑空间和构造艺术的集中体现。

(三)科学价值

1.乌石围各项功能齐全,是现存赣南围屋中,原状保存最多、形式保存最丰富的围屋之一。

2.乌石围集中反映那一时期赣南围屋规划设计与建造工艺的最高水平;表现出当时土木、砖木结构和石构建筑发展的最高技术成果,真实记录下多种物质文化生产的传统工艺与技术,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建筑遗产。

3.乌石村传统村落内的6 座围屋分布有序,互为关联,周边河流水系完好,农耕系统尚有存留,完整地记录了一个个成熟的赣南客家宗族村落的繁衍发展史。各围屋之间谱系清楚,传承有序,清晰地展现了赣南地区传统村落建筑从山寨——村围——围屋的变迁过程。对研究客家围合式民居和客家传统村落的发展演变具有很高的实物价值。

五、乌石围保护实施工程

乌石围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规划面积2.3 万平方米。拟建设保护界桩8 处,重要历史遗存周边环境整治约5000 平方米,文物本体维修、文物风貌改善约12000平方米,文化保护展示厅600 平方米,智能展示系统1 套,数字化标识系统1 套,生态停车场1000 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350 平方米,内部参观步道2100 米,公厕2 座,环卫设施1 套,消防设施1 套,供电线路约1000 米,给排水管线1000 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毛石挡土墙1200 立方米)。

六、乌石围保护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一)保护工程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乌石围保护项目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进旅游改革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产业建设相结合,加强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和生态建设,探索以旅游发展促进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新模式;是把旅游发展与城乡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相结合,推进城镇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以旅游发展带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二)保护工程是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的需要

乌石围所在的乌石村保护范围的环境状况和基础设施较差,乌石围周边现代房屋较多,居民建房屋需求较大,建房意愿强烈,传统村落和文物本体受现代建筑侵蚀风险较大,迫切需要设立界桩界碑,明确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界限;文化遗产的消防设施和安防设施十分匮乏,消防、安防隐患较大,迫切需要建立完备的消防安防系统;乌石村东侧、北侧紧邻矮寨山,存在一定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近年来有零星土体坍塌情况发生,迫切需要建设地质灾害防护工程。乌石围屋群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风险较大,抢救保护任务十分迫切。本项目可以加强客家围屋的保护、消防设和安防设备系统的建设,完善遗产保护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客家围屋的保护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保护工程是文物活化利用加强文化展示的需要

乌石围周边传统村落受人口增长村民违章占地建房的影响,村落交通体系狭窄闭塞,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利用。为做好乌石围及其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展示利用,迫切需要修建内部参观步道,以及配套的保护区管理用房、游客服务中心及生态停车场。乌石村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建筑技艺、客家民俗等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迫切需要实施智能展示系统及数字化标识系统建设。乌石村现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接待服务能力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建设公厕、环卫设施,迫切需要提升供电线路、给排水管线建设。以实现高效率、专业化管理,提升村落的旅游接待能力,更好宣传客家文化,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提升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水平。

(四)保护工程是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乌石围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充分开发利用龙南市客家围屋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拓宽产业功能,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促进城市资金向农村转移,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基础,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带动和改善农村收入结构,提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结语:通过对杨村乌石围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不管是从围屋的外观、内部结构,还是赣南围屋所彰显的客家文化,都能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客家围屋城规模建筑整体呈现给世人的气势。在客家围屋研究过程中,除研究其建筑特点之外,对其文化特点也应当加强研究,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对这种类型的建筑更好认识,充分了解其价值,以实现其更好保护和发展。

猜你喜欢
围屋赣南民居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客家东生围掠影
基于虚拟实境技术探寻围屋保护开发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