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乡村农民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化解想法
——以黄平县为例

2021-11-27 12:42龙运海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图书室民族农民

龙运海

(黄平县图书馆,贵州 黔东南 556100)

一、引言

截至2019年底,黄平县共计有11个乡镇,户籍人口390259人,城镇人口116999人,占30%,乡村273260 人,占70%。[1]同时少数民族占比达65%,是一个典型的乡村人口居多的民族县份。2020 年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全县整体脱贫出列。但是乡村文化建设并没有得到大发展,县内所有的乡镇图书馆都没有正常运行,147 个村居图书室建设开放水平低下。这种因县级财力不足引起的一手硬一手软的发展局面导致乡村农民素质提升没有条件,将给下一步乡村振兴带来重重障碍。本人在下村指导农村图书室业务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村级图书室整个环境布满灰尘,有的从建成到现在几乎没有人去借阅,震惊之余,也引起了深思,这种现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去解决?现就以笔者所在的黄平县为例,从乡村农民阅读的重要性着手,去分析民族地区乡村农民阅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想法,以供大家参考。

二、提升民族地区乡村农民阅读的意义

(一)民族地区乡村农民阅读是实现我国全民阅读的最后瓶颈

李克强总理在2021 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这是自2014 年起,“全民阅读”连续第八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是,据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68.1%,而农村居民阅读率仅为49.0%,[2]可见农村阅读水平与镇城的差距不小。2019 年黄平县图书馆组织的一次乡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全县147 个农村(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借阅年人次在3000 以上的只有旧州镇冷水河移民社区1 个点,1000—3000 也就10 个点,其余都在1000 人次以下,有三十几个村全年就没有人来借阅图书。阅读率和阅读量接近零的大多数都在谷陇、翁坪、重安等乡镇民族人口占90%以上的乡村,不但农民借阅少,就连村干部也不愿看书。由此看出,在广大的西部少数民族乡村,农民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并没有因经济发展而增长,与全国阅读水平相比,民族地区最为低下。可以说,是全民阅读极难走通的最后一公里。

(二)民族地区乡村农民阅读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提高农民素质,就要在幅员辽阔的农村地区,根据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阅读推广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农民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逐步培养农民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开放的精神,培养农民具备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制意识,培养农民具备诚信品质和创新的素质,使农民成为适应现代化需求的新型农民。[3]现实生活中,农民需要的很多农村生产生活实用技术、农村法律信息和基础养生知识等都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报刊和听广播电视收集到。因此,农民阅读水平提高,对农民提升素质、农村经济发展、乡村社会治理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等方面既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有着未来深远影响。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以阅读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农民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而在广大西部民族地区由于落后,就更需要抓好这项工作。

三、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农民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图书室(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严重滞后

农村图书室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向农村的延伸,对农村的发展建设及农民文化素质、科技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4]而在类似黄平县一样的民族地区乡村,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和当地领导重视不够,导致乡村图书室建设管理较为滞后。黄平县142行政村和5 个移民社区都建了图书室(农家书屋),每村(居)藏书1200——2000册之间,全县村级图书室累计藏书25 余万册,除了总量严重不足外,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献资源与农民阅读需求不相适应。因为是国家出版部门统一配送的,馆藏文献历史、哲学、文学、机械、心理和医学等等纸质图书量特别大,而对农民实用的养殖、种植、农村管理、家庭纠纷处理解调和老人养生等实用工具类图书却不多。加上各村的自然条件与民族习俗不一样,对文献的需求也不一样,过于集中性选配送图书无意中造成不适用图书的比例增加。二是忽视农民阅读文献质量的需求。为了补充农村图书室的数量,黄平发出了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向农村图书室捐书的倡议,本来是一件好事。可很多单位为了节约钱把过旧过时以及不适宜农民阅读的图书送到乡村图书室充数,成为摆设。三是管理不到位开放不正常。黄平县的农家书屋全部是村干部兼职开放,来上班就把图书室打开,有没有人看书也不管,借就登记一下,没人借就算。个别的村干部干脆不开图书室的门,还有的图书室门锁都打不开了,因为一年都没有人借阅图书。什么图书室借阅制度、防火安全制度和开放管理制度等等贴在墙上形同虚设。

(二)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引起农民阅读意愿不强

在民族地区乡村,农民不爱阅读,有些原因是历史上形成的。一是小农意识强,没有发展眼光。现在村里务农的都是老人居多,因驻村时常都与他们交流拉家常,老农民说,种点水稻、玉米和蔬菜,凭经验来做就可以了,几十年来都是这个做法,够吃就行,还搞什么科技兴农。搞现代农业技术是年轻人的事,是政府的事,不求上进,小农意识思想严重,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眼光在留守乡村农民中几乎不存在。二是城乡差别导致很多农村孩子跳农门难。黄平作为民族落后地区,2019 年度户籍人口39 万多,常住人口26 万多,有13 万人口流出县外省外务工。乡村农民中青年都外出打工挣钱去了,孩子在县城或乡镇上学,由爷爷奶奶陪读,隔代管理造成溺爱和玩手机,从而不学习,这些年来乡村考上好大学的农家子弟反而不如八九十年代比例高,高中和初中毕业后都去打工。产生了老人们认为读书无用的思想,何必花钱去买书和花时间去阅读?三是不爱阅读的从众心理作怪。黄平县是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重较大的县,大多数乡村农民平时都很热情好客,酒文化深厚,无酒不成礼仪的思想普遍存在。农闲时间绝大多数人都在饮酒、打牌、看电视和闲聊,大家都不阅读,连新闻都看得不多,报纸也无人阅览。如果哪个村民天天去阅读,与其他村民不打成一片,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家里有红白喜事,就找不到人帮忙。为此,大家都不去乡村图书室阅读已成为一种不良习惯。

(三)一部分农民自身素质低导致无法看书甚至连听读都困难

在黄平县的广大乡村,很多留守农民,不阅读还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一是留守乡村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低下,文盲和半文盲占绝大多数。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我单位所负责联系的黄平县一碗水乡印地坝村50 岁以上留守农民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就达90%以上。由于这部分人的文化水平低下,对于自己需求的农业技术、农村法律法规、党和国家农村政策等等他们看不懂,只能由技术员或干部宣传讲解。除了不想看外,他们对书报也看不明白,到乡村图书室看书看报成为这类群体的一种奢望。二是民族语言障碍。在黄平县南面乡村人口以苗族和革家人为主,其中有约8——10 万的50 岁以上中老年人既不识字,也听不懂汉语,阅读上比前类农民问题还多。干部在驻村工作中,只能依靠同种民族的村干部去做工作,很多的群众都不懂政策法规,还处在乡规民约为主的社会治理状态。在信息技术和社会管理方式日新月异的今天,给基层政府日常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农民阅读的思考

解决农民阅读问题必须要分析其本质和根源,要有问题长期存在和必然经历的心理承受和耐力,在反思中前进,在批判中树立科学的理念,寻找正确的方法。[5]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农民阅读的问题更为复杂,所需要采取的解决方法在共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差异化去对待,笔者就结合黄平县情和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想法。

(一)加强和改进乡村图书室(农家书屋)建设管理

将村级图书室建设好,让村民不出家门就能读上更多更有用的书,使村图书室能成为乡亲们茶余饭后学习文化的好去处,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和窗口。[6]既然建设好农村图书室作用这么大,在加大财政投入补充藏书量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下面的细节:一是做好乡村图书室文献增补前的购书采访工作,确保适应农民阅读。要让各村图书室馆藏文献适合每个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今后补充乡村图书室新书时,就得把拟采购文献目录送相关村里的群众代表让其选书,县里再统一集中采购。我们作为管理部门,只是指导农民阅读,不能代替农民选书。同时,要求每个单位所捐图书必须搞好造册登记,使大家不再把过旧过时及不适宜的图书送到村图书室,尽量采购新书。二是搞好业务管理开放。由县图书馆为全县的乡村图书室统一编目分类,每个村设立1 名文化专职人员,可以从退休回乡国家干部或企业工人中选聘,适当县级财政给予每月1000——1500 左右的生活补助,负责群众文化活动和图书室开放等工作,保证按时间开放,特别是周末和节日开放。三是提高乡村图书室管理员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管理员要对读者来借阅图书开展登记、搞好图书室的环境卫生并让广大群众到图书室看书舒适。做到这些要求,还要在补助不高的情况下,选一批优秀的、不计报酬的志愿者来担任村图书室管理员。同时,县文广部门要加强对这些管理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能从事一些基本的照相、组织村内小型阅读推广活动、写简单的报道和能落实图书室的各项制度等,让村级图书室管理员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多面手。

(二)综合社会力量多措并举抓好乡村农民阅读推广活动

一是抓好阅读宣传。由文体广电旅游部门牵头,请县农业、水利、教育、妇联、司法、公安、林业、残联和卫生等部门参加,具体由县图书馆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与,利用赶集、院坝会、民族节日活动的时节和场所,开展农村政策、农业技术和基本医疗知识等等阅读宣传活动。以小册子、画报、小广播和展板等直观方式开展,激发农民的阅读潜力。二是抓好以村为单位的小型阅读活动。由县图书馆或村级图书室管理员深入村寨,举办院坝式阅读推广活动,给点小纪念品,让乡村爱阅读的家庭现身说法,认识到多阅读的好处,也可以搞农村政策、消防安全和疫情常识等等知识问答活动。三是与文化馆合作搞阅读教育节目。做一些多读书、读好书可以改变人生道路,不读书就要落后和只能打工并认识到农村人要摆脱真正的农民身份只有读书等等之类的文艺节目,明白防电信诈骗、农村安全、正确用药等等,都要识字和阅读才能知晓。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推广和宣传,让农民意识到只有阅读,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四是参观学习。由县图书馆与村居两委共同组织乡村农民到附近阅读家庭、阅读社区、文明社区和农村致富家庭参观,亲身体会看一看别人阅读后取得的美好生活,从心理上改变不阅读的旧观念,开阔村民的眼界。让广大乡村的农民意识到:随着现代农业种养技术逐步推广,农民必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才能有“钱途”。[7]在亲眼所见的体验中,让广大农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阅读的意义,培养农民阅读兴趣,提升乡村阅读氛围。

(三)利用现有科技手段扩展阅读方式和渠道

农村居民阅读少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民阅读需求的复杂性,[8]不同的阅读障碍,我们必须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可行措施来化解。对于黄平县60 以上少数民族老年人听不懂汉语,也学习不来汉语的特殊情况,我们要采取特别的方法让他们听读。由全民阅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委宣传部牵头,文化、民宗和广播电视台等部门具体实施。每个少数民族选1-2 名专业反向翻译人员,将黄平新闻、上级政策、安全基本常识、政府通告、那些事可做和哪些事禁止,都译成苗语和革家话。充分利用好县级农村调频应急广播寨寨通这个平台(全县安装了一个县级平台,11个乡镇平台,142 个行政村平台,5 个安置点,共计1600 个点位,实现了县内30 户以上自然寨能听到广播。)把这些译成音频每天播放出去。这样让黄平近8 万对汉语听不懂的受众得到听读,给他们了解一些基本的国家政策和生活常识提供方便,也能让乡镇干部和村两委在实际工作中减轻宣传教育方面的大量工作。抓住农民做家务的时间,可以每天早上七点半和每晚上八点半各播出1 小时左右,也可以利用流动图书车在赶集和各种民族节日活动中去播放。每天县图书馆还要把这些民族语言译音放在图书馆手机阅读APP 上推广,让一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少数民族农民在平时也可以听读。

五、结语

由于多种历史原因导致民族地区乡村农民素质相对较低,与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极不相适应,在像黄平一样的西部广大民族地区,乡村农民的素质提升更为迫切。做好这方面工作的方法方式有多种多样,但是通过阅读手段来提升,就是当下一种最好的可行性方法。改变乡村农民阅读现状,需要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对于民族地区来讲,更加不是一件易事。我们广大民族地区县乡的图书馆员,一定要抓住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搞好乡村农民的阅读工作,不断提升当地农民素质,为所在地的乡村振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图书室民族农民
耕牛和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书的尊严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农民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