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与对策分析

2021-11-27 12:42睢辰萌高健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毕业生工作学生

睢辰萌 高健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的就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更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党中央把稳就业保就业放在“六稳”“六保”之首,可见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乎社会安定稳定,一定要高度重视。”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是显著增加。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也多次强调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大规模裁员,并部署采取有力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涨、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日益改变、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等多重因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和“慢就业”等问题也逐渐凸显,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成为高校关注的重中之重。而2020 年以来的新冠疫情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面临了更多的严峻挑战,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更应充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更加强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这项系统工程。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

(一)毕业生人数规模持续突破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也逐渐进入了大众化时代。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51.6%,在学总人数达到4002 万人。这两个数字表明我国已经实现了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普及化阶段的跨越,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根据教育部预测,2022 届毕业生将突破千万大关,超过1000 万人,人数规模的增长必然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再加上受疫情影响留学回国求职学生的增加,前几年遗留未就业学生的增加,考研二战学生的增加,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庞大的毕业生就业群体,势必给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就业心理压力,所以对大学生来说,既要看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就业挑战,更要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正确认识自我,才能在千万个竞争者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对于国家来说,如何配置这些人才资源,调整结构、提升质量,将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二)市场需求缩减、就业岗位减少

2020 年爆发新冠疫情以来,对我国旅游产业、影视娱乐、交通运输、制造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冲击,短期内第三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很多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弱,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受疫情影响出现了停工停产的现象,招聘数量和规模大幅下降,招聘进程放缓,导致学生多有慢就业、缓就业的心态。有些企业甚至出现了倒闭或大量裁员的现象,这些有工作经验和更强适应能力的社会失业人员也和高校应届毕业生形成了一定的就业竞争关系。很多企业生存现状并不乐观,缩减招聘人数会成为大趋势,近两年来校招聘的企业数量也明显同比有所减少。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包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大经济体已经启动限制国际人员流动政策,高校毕业生出国留学渠道受到挤压。社会就业空间从而变得更加狭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再次提升。

(三)“慢就业”趋势逐渐加剧

从几年前大学生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就已经逐渐凸显,受这两年疫情影响后尤为严重。经过分析调查,我国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考研、考公务员、考电网等“一战”失败,坚持“二战”的毕业生学生群体,宁可再复习一年也不愿暂时就业;二是毕业生对工作岗位期待和要求较高,希望第一份工作就非常令自己满意,也会迟迟犹豫不签约;三是由于自身能力和成绩较差,靠自己能力找不到较好的工作,被动等待家长安排工作的毕业生。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现在大部分毕业生家庭经济条件也都允许毕业后不立即就业,家长也都持有尊重孩子选择的态度,甚至宁可毕业后先缓两年,再选择就业,这也造成了很多毕业生不着急就业的心理。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裁员或倒闭,致使更多的毕业生倾向于稳定性更强的央企、国企和事业单位岗位,这直接导致“二战”群体的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各省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以及国家电网二批招考较往年推迟三到四个月,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就业进度,等成绩公布后,部分落榜学生错过了招聘信息最集中的阶段,求职意愿降低,多有转战考研二战的计划。

(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度持续加大

受整体经济环境趋势的影响,毕业生求职难度加剧,尤其对于成绩较差、能力欠缺、性格缺陷、性别弱势、生理缺陷、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就业难度更是比以往要大。例如,部分学生没有充分适应线上教学,导致单学期挂科只能在毕业时办理结业手续,没有双证求职竞争力严重减弱,大部分毕业生只能等拿到双证后再找正式的工作;大多数理工科女生在求职中也会考虑到工作性质和环境,更多地考虑稳定性和安逸性,也使就业难度持续增加从而放缓就业速度;心理障碍学生在如此重压的就业氛围下,自信心更显不足而持续退缩,选择暂缓就业逃避现实;经济困难学生求职意愿强烈,但这部分群里往往骨子里有自卑情节、自信心不足、社会资源也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就业进度。因此,如何帮扶这部分特殊就业困难群体,解决学生切实的困难,也是高校在推进就业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策建议

(一)提高站位: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推动全员抓就业

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各个单位要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加强就业工作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成立校院两级工作领导小组,专人落实专项工作,构建就业工作包联制,将就业工作效果纳入院系领导班子考核述职。校党委召开校级就业工作协调会、督导会,深入院系进行走访调研,召开不同就业群体的学生座谈会,对就业形势做好分析和研判,切实推进和指导学院就业工作。要发挥全员抓就业,协同各方力量推进就业工作,首先是学校就业处工作人员要全部压到一线,分别指导二级单位的就业工作,协同推进、强化工作落实。其次是要充分发挥毕业班辅导员的作用,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就业形势教育、心理帮扶指导、创业政策分析等系列的讲座,要从细节处指导和帮助辅导员做好毕业生的各项就业工作,学院也要适当减轻毕业班辅导员其他工作事务,从而让毕业班辅导员一心扑在就业工作上。毕业班辅导员要熟悉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情况,可通过调查问卷,对毕业生的考研成绩、求职地域、就业意向、求职心态、就业进展、就业中遇到的问题等信息进行摸底,逐一记录在册,将招聘信息进行初筛,针对不同意向的学生推荐匹配度高的就业信息,并每周对台账进行动态更新,建立实时工作台账,确保对不同群体学生精准推送不同工作岗位,提高就业针对性。最后要充分发挥院系特色和优势,积极动员系主任、研究生导师、博士班主任、成长导师、优秀校友等群体,挖掘身边的就业资源,推动企业合作和基地建设,开展定向招聘会等。

(二)多点发力:优化工作模式,拓宽就业渠道

高校在组织招聘工作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协同多点发力,拓宽就业渠道,优化招聘对接方式,搭建更易于现在毕业生接受的需求对接模式。一是创新就业信息推送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自媒体,让就业信息变得更实时和精准,可通过微信、QQ、钉钉等平台全方位推送了各类招聘信息,对人岗匹配、面试签约等环节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线上就业服务;各学院可实时发布就业周报在就业群和公众号中,分享就业经典案例和就业技巧,营造学院积极向上的就业氛围。二是拓宽就业主渠道,除了组织常规的校级和院级招聘会以外,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教育部“24365 校园招聘服务平台”等就业平台,举办“空中双选会”,做到线上线下招聘全覆盖、信息全共享;积极走访合作企业、优秀校友,强化校企合作和对接,建立校企微信群平台,与合作企业保持长期友好联系,进一步巩固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促进后续就业工作。同时除了传统的就业机会之外,还要多向学生宣传各类就业政策,鼓励学生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征兵入伍、特岗教师等多渠道就业。

(三)精准施策:提升就业教育意识,用心做好服务

高校的就业工作要走心,就业服务要不断人性化,努力做到就业教育动心、就业指导细心、就业服务贴心、就业跟踪暖心。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关口前移,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专业教育,提前引导学生进入就业状态,加强在校生就业的紧迫性,提升其就业内在驱动力,从而加强自身规划、有目标地进行自身发展;发挥家校联动合力,组织开展“云端家长会”和“云家访”等活动,引导家长一同教育孩子加强对自身的规划,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主动投身国家重大工程、领域和项目中,强化“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

二是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简化复杂的就业手续。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服务”,比如为报考公务员的学生提供线上政审服务,为结业换毕业学生提供线上登记,线下邮寄服务,为不能解决档案的毕业生联系人才中心提供更加便捷的托管服务。简化各种办事流程,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努力让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更加顺利,暖心。三是做好特殊群体的就业工作,辅导员要对毕业生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学业困难学生、身体残疾、心理缺陷等情况进行摸排建档,建立帮扶工作台账,填写帮扶联系卡,做到“一生一策”、“一生一档”、“一生一卡”,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活动和心理辅导,重点推送工作机会等。针对考研和公务员失利学生群体,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开展专项的就业招聘活动,帮助学生尽早明确求职意向。

猜你喜欢
毕业生工作学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赶不走的学生
不工作,爽飞了?
学生写话
选工作
聪明的学生等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