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职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模式探索

2021-11-27 02:02杨家喜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三下乡模式探索实践育人

摘要:结合学生思想发展特点和高职院校学制特点,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有选择、有重点、有计划的组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即对大一学生,以“社会认识实践”为主;对大二和大三学生,以“专业服务实践”为主。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争取产生社会效益。鼓励学生参与与专业发展方向相关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为就业打基础,使“三下乡”社会实践不仅让学生受教育,做贡献,还能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学生未来就业,使学生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择业观。

关键词:三全育人 三下乡 实践育人 模式探索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中指出:“堅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有效载体,是推动学生成长成才与联系服务农民群众相结合的有力抓手,对于推动立德树人,引领大学生走进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农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其次,引导大学生们先走下去、再干起来,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正确认识青年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通过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同时在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增长本领,实现自身价值。再次,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将新思想、新文化、新理念带到农村、社区和企业,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同时,自觉接受国情、社情、民情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塑造高尚人格、增强“四个自信”,培养家国情怀,争做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1、“三下乡”社会实践形式大于内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门教育。社会实践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搭建了桥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里面关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指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社会调查、军事训练等,社会实践主耍在暑期进行。”但并未对社会实践内容有具体的描述。其次,学校对于社会实践的政策支持较少,如很多“三下乡”社会实践不能等同于教师下企业锻炼,教师积极性不高,从而,教师指导“三下乡”力度不够,形式大于内容。再次,社会实践反思表面化,形式单一。最后,社会实践主要由学校学生工作处或团委负责,教务部门参与少,如教务处未对社会实践如何配合教学教学划,让其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一种方式,从而致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相离甚远。

2、“三下乡”社会实践针对性和专业性不强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对实践单位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自身从中长才干。这种社会实践为多临时的、阶段性的,大学生对所要进行的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盲目性。所以社会实践项目的选题立意显得很重要,笔者发现很多“三下乡”社会实践没有做好调查研究,不了解高职学制特点,导致针对性和专业性不强,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应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

3、“三下乡”社会实践机制建设不健全

首先,社会社践“政出多门”,没有一个校级领导协调机构,各部门也都仅仅是参与社会实践中,但未从自身出发、引导学生的社会实践,并不能有效的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其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建设、基地建设、师资培训、过程管理、经费保障等方面投入不够。最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社会实践的扶持力度不够,社会和单位主动配合社会实践积极性不高。

二、构建“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职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模式

结合现状、学生思想发展特点和高职院校学制特点,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提出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有选择、有重点的组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对大一学生,以“社会认识实践”为主题,其目的是“走进农村、接触实践、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志愿服务、体验社会、丰富阅历、锻炼能力”,形式主要为社会调查、义务宣讲、扶贫支教、文化下乡、志愿服务等形式。

(1)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宣传新思想。深入农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时、准确、深入地把新思想传递到基层,努力促进农村群众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组织“红色宣讲团”等队伍赴农村宣讲道德模范故事和乡风乡俗,帮助村民制定村规,设置“善行义举榜”,制作文化墙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2)开展节日活动,渗透核心价值观。农村注重传统节日的仪式,传统仪式具有增强村民凝集力,加强文化认同的作用,在优秀的传统节日中蕴含的爱国爱乡、扶贫济困、诚信友善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相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为基层群众拍全家福、征集微心愿、建设笑脸墙等公益服务中,切实增强与基层群众之间的感情,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

(3)开展家风家训调研,传承核心价值观。农村的家风家训则是根植于历史文脉和地域风情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家风家训中融入价值观念、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与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的内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挖掘农村的家风家训更有利于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开到田间地头。

(4)开展红色体验,培养爱国情怀。爱国是大学生个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假如学生没有爱国的情怀和信念,其他的核心价值培育都是空中楼阁,爱国对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道德教化、榜样激励、价值认同的作用。访问革命老战士及家属、听红色故事、制作红色视频宣传等系列活动,让大学生在参观、访问、视听中感受革命精神。

2、对大二和大三学生,以“专业服务实践”为主题,其目的是“结合专业、学以致用、服务农村、培养职业精神、提高素质”,形式包括科技扶贫、就业见习、专业实习等。鼓励学生进行科技(技术)创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争取产生社会效益。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理论育农、科技支农、文化乐农、爱心助农、生态兴农”活动,如利用农学、旅游学、设计学、财经类等专业优势,在现代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撑,为农产品开发、农产品包装设计和电子商务等;利用建筑学、室内设计、园林规划等专业优势,开展农村房屋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园林规划设计与咨询等活动,定期开展增绿护绿、“美丽乡村,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活动;以教育类、艺术学、心理学专业学生为主,以基层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小学(幼儿园)为阵地,利用平时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开展支教、艺术培训(辅导)为特色的课业及兴趣辅导班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与专业发展方向相关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为就业打基础,使“三下乡”社会实践不仅让学生受教育,做贡献,还能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学生未来就业,使学生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择业观。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职生“三下乡”实践育人模式,让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做到全程化无缝的实践融合,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活动、专业实践以及各种团队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结合了各年级学生特点, 满足了学生多样性的需求,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拓宽了人才培养渠道。

参考文献:

1、曹东辉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以赣南师范学院为例 [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 2012.6

2、白炳贵“新青年下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做法与经验启示 [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7

杨家喜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武汉城市职业学院2021年度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基于“五育融合”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猜你喜欢
三下乡模式探索实践育人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与“三下乡”的比较与探讨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高校户籍管理模式探索
初中英语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之我见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小学英语让学与生的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