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培养方法

2021-11-27 12:24周奇雯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29期
关键词:科学精神科学教学小学

周奇雯

摘要: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6-12岁年龄段是培养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科学精神作为科学工作的本质所在,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化,加强小学生的科学精神教育,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方法,是创建新教育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学基本原则,在新课改推行形势下建立良好的环境文化及教学制度,进而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探索求知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科学精神;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9-0145-02

On the method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scientific spirit in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ZHOU Qiwen  (Chengbei Central Primary School,Kunshan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Youth is the hope of the nat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The age group of 6-12 years old is a key period for cultivating outlook on life,world outlook and values.As the essence of scientific work,the connotation of scientific spirit is also constantly enriched.Strengthening the scientific spirit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actively exploring the method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scientific spirit in teaching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reating a new education model.Adhere to the basic teaching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humanistic literacy,establish a good environmental culture and teaching system und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and then cultivate talents with pioneering and innovative,exploration and knowledge.

【Keywords】Primary school;Science teaching;Scientific spirit;Method

1. 科學精神培养的内涵

科学是一种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也是一种科学体系,主要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及科学思维方式构成。科学精神反映了人类一切科学活动及与该活动联系的方法、思想及科学家人格魅力等精神方面,在长期以来科学精神与科学知识共同存在于人类文明的核心,在不断创造科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将科学精神置入人类文明的根基中,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在2014年发布的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件中,科学精神作为文化基础的重要组成得到重视,主要为学生在开展学习、理解及运动科学技能等方面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标准及行为表现。在科学精神指引下,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毅力及学习能力,进而促使其核心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高。为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科学精神培养的意义

(1)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科学精神培养可通过自身的推动及凝聚作用,转变人们传统的态度、视域及习惯,避免因传统的社会关系及世俗导致人的全面发展受阻,能够培养学生建立敢于怀疑、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可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精神,引导其在学习中树立尊重实证的科学态度,进而建立起稳定的科学知识体系。

(2)有助于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科学精神培养能够促使人的精神状况改变,在建立良好的探索求知科学精神下,为实现全面发展激励树立正确的目标,提高有力的精神动力基础。教师可借助课程设计,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另外,也可鼓励学生遇到疑惑时敢于批评创新,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错误善于指出,教师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有助于形成敢于批判的进取学习态度,建立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科学信仰

在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中与科学精神培养穿插教学,在求真、求实的科学探索精神下,无疑会提升学生良好的发展观及价值观。在日常教学及学习中,按照自身的合理规划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努力,进而可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与未来的需求对接。当前社会下,伪科学的现象仍然存在,传统的封建思想也未完全消失。小学阶段作为价值观、世界观养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在较高的育人责任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信仰,明辨是非,以科学的眼光看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3. 科学精神培养的方法

(1)学校方面

第一,教师团队及教育理念方面,需要增强教师对科学教育理念的重视。当前社会中,科学技术已在各个方面渗透,需要社会每个个体均应具备相应的科学素养。在该形势下,教育领域中加强了科学课程改革,逐步提升了对科学课程的重视。但是实践教学中,较多教师不重视科学学科的开展,将其归于“副科”,归根结底是由于教师科学教育理念的缺失所致,为提高科学精神的培养水平,应从教育的领头人教师团队开始,强化其科学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建立科学课程开展与语文、数学等课程并行的观念。任课教师应在课内外积极主动借助各资源渠道加强学习,继而将科学精神培养落到实处。

第二,课堂设计及教学方法方面,任何版本科学教材均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下》为标准下编写,且教材使用前期均经过多重审核及试用修正,包含了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及设计和技术四大方面,均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为展现,需要教师在科学精神培养课程设计中充分围绕教材为中心进行教学,同时在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延伸和拓展来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

如小学教科版五年级教材《种子发芽实验》一课中,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分为三部分教学:“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及“种子发芽实验”,学生需要解决的是制定实验的步骤及内容、方法,并在实验中坚持观察做好记录。种子发芽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为什么还需要在课堂中进行研究呢,其目的并不是探究现象的成因,而是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加科学知识的储备量。该课程开展,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凤仙花种植时,对植物的生长环境及条件已建立基本的了解,但是关于种子发芽的研究过程却很少,绝大多数学生不太清楚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为此教学课程设计中,重点在于控制实验中某个条件,研究对种子发芽有影响的条件。以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在教学中整合学生大脑中零星存在的知识,提升都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认识,通过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准确的利用感官判断,为此不仅提升科学知识,也能够逐渐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较好的科学思维。

第三,实验教学及问题导入教学方面,各种科学发现及重大发明脱离不开反复的实验研究,为此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为以实验解决问题。为此在科学课程学习中应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学会实验,并遵守实验相关规则,进而实现较好的科学精神培养。实验过程可实现学生手、眼、大脑的全身心投入,收获的实验结果可能是预期想到的,也可能是意料之外。教师需要紧抓实验为契机,以问题导入教学设计开展课程。

如:小学教科版五年级教材《做一个生态瓶》一课中,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经验,对池塘生态系统进行观察,建立对生态群落概念的认识,并在以上基础上自行设计做一个生态瓶,并对其进行观察管理记录。学生在前一课已经学习了食物链及食物网,但是未对其间的联系建立认识,为更好的解释生态系统的概念,设计问题导入教学“池塘中动物和植物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播放相关视频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穿插生物及非生物之间相关联系的总结,引出生态系统概念。随后在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后,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制作生态瓶。通过塑料瓶、沙子、自然水域的水、水草、水生动物等简单的道具,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知识的整合实验,由教师引导并参与制作,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以上教学过程,通过问题导入及实验实施,在亲手参与实验制作中观察、思考和判断,加强了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正确的实验科学器械及操作也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以身示范强调规范化操作的重要性,并对实验过程进行指导,能够提高学生实验水平。

另外,在当前互联网平台中有较多的博客制作生态瓶的视频,均可选取具有代表性、新颖的视频作为课件在教学中播放,能够在视觉及听觉刺激下,引起小学生的吸引力,拓展其人文底蕴,开拓眼界,从而启示学生在生活中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喜好制作生态瓶并与同学交流。由此可以看出,优秀的科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收集和选择用作课程教学,也可对科学教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丰富了学科的教学资源,也推动了科学课程的改革。

(2)家庭方面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二任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中也需要家庭的支持,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积极转变自身存在的一些不科学精神认识,建立对科学的重要性认识,并在课后积极配合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通过科学游戏,增强科学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在休息日、节假日,家长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博物馆等,购买一些科学书籍,增加学生的知识普及面,充分将科学精神在学习生活中发扬光大。

(3)社会方面

政府应加强对科学精神的宣传,严厉打击一些学术造假、封建迷信等伪科学行为,提升社会各界对科学精神的关注。充分借助媒体技术,依靠电视、广播、报刊、微信等平台大力传播科学精神,对模范科学家的精神进行宣传。定期可对小学生开放一些植物园、博物馆等场所,校企之间、学校与福利机构之间等可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观察访问工厂,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增加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提升健康生活、为社会服务的科学精神。

4. 如何更好地读学生进行科学教育

(1)科学知识方面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以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为基础,而我们却不重视这一重要过程,而是毫无意义地谈论落地苹果激发了牛顿灵感的神话。其次,重标准答案甚于重智慧开发。目前,我们教学的目的和评价教育,成败的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能够获得唯一正确的答案,所有的习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题目中的所有数据都必定是有用的。而事实上,任何现象的答案都不會是唯一的,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

(2)科学态度和方法

科学并不是简单地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研究自然规律的方法,或者可以说一门学科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科学方法,就不能成为科学。现在的教育完全没有把科学方法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这使得我们的学生虽然掌握了某一学科的许多知识,却不懂得该门学科的科学方法和这种方法的价值。我们充其量只能说学过了这门学科,而不是掌握了这门学科。

总之,科学精神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在教学日常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不是通过单一课程或者单一活动就能让学生具备科学精神。需要在教学中以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进行长时期的引导学习。基于科学精神的培养是多个方面互相影响的体验过程,为此教师应联合课内外组织活动带领学生体验,将教育从学校延伸至家庭方面,由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坚守,从而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文娟、王媛.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策略的研究[J].教育观察,2019.

[2]王洪英.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提升科学素养[J].考试周刊,2018.

[3]单杰.小学科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启迪与智慧,2018.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科学教学小学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