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退管组织精准助老模式探究
——基于资源依赖视角

2021-11-28 01:23曹尉张松莉王健
魅力中国 2021年51期
关键词:助老代际养老

曹尉 张松莉 王健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上海 200126)

一、引言

当前时代背景下,大水漫灌式养老助老已不符合时代要求,为实现“六个老有”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更明确要求。在目前体制下,退管组织面临外在资源依赖与自身再生性资源不足问题,这便对进一步完善退管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源依赖理论最早由萨兰奇科提出,核心观点为:任何社会组织都无法通过自身资源供给来实现自给自足,必须通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资源交换来进一步保障自身资源的再生,在长久的资源交换中形成显性与隐性的依赖关系2。党建引领下研究退管组织内外资源有利于充分挖掘其内外价值。通过对强弱关系资源网络的利用,有利于增强退管组织发展动能,在精准助老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二、退管组织精准助老的困境

(一)先天发育不良

首先,组织结构发育不良。退管组织产生于上世纪60 年代,盛行于计划经济时期,组织架构未免受单位制影响。调查显示,真正独立于体制之外的退管组织很少,基层退管组织缺少必要的经费和工作人员1,管理模式与手段粗放,服务存在照搬照办现象。其次,内部文化发育不良。由于历史文化惯性,一部分退管组织只抓生活待遇,忽略退休职工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党组织纪律与文化等软指标,存在文化活动走形式,忽视沟通等现象。这进一步凸显了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党建服务平台的重要性。

(二)多元服务对象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家庭结构出现分化,“空巢”现象突出。同时,退休老人相较于以往身体机能下降,患病几率增大,对生活照料,医疗照顾等有切实需求。此外,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数字时代的冲击,退休职工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若相应的需求得不到相应回应,退休职工便会油然而生自卑感与失落感,认为自己退休了便成为无用之人,自己的价值得不到相应的实现。面对多元化与差异化的服务对象,退管组织将工作做好做细,精准对接退休老人需求便成为当前形势下的深刻课题,这也对退管组织不断改革创新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三)后天支持缺位

退管组织在制度、管理与资金支持层面存在一定缺陷。制度层面。我国退管组织总体缺乏权威立法支撑,参与退休职工养老多数依赖政府体制内政策规章与制度。管理层面。一方面退管组织在为老服务提供上受民政部门与行业业务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与审批。另一方面退管组织内部管理手段与方式趋于落后粗放,相关数据显示1,很多退管组织存在定期把退休津贴打到特定账户,平时“无事不登三宝殿”。资金层面。大多数退管组织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途径来筹集资金,与其他社会组织资源交换较差。

三、资源依赖视角下退管组织精准助老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结构性资源

1.被动的组织运营依附

退管组织由于其自身的内部结构的不完善以及社会大环境支持力度微弱,造成其在组织运营上过度的依附于政府的权利与资源网络。退管组织自身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较差,内部组织运营模式与政府的权利运作模式几乎趋于一致,都是自上而下的结构性资源传输,其大多由政府倡导或建立,外生性的退管组织比较少,它虽参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但产生方式是内生性的,无论是显在还是潜在都受到政府的政策法规或者资源权利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退管组织运营模式的僵化。

2.单向度的资金筹集依赖

退管组织养老服务资金七成来源于政府,面向社会的资金获取渠道相对较窄,其参与养老服务的资金传输路径多数为“政府—退管组织”。真正独立于政府之外的“草根退管组织”规模与发展前景较于内生性的退管组织存在结构差异,后者资金筹集方式多为自上而下单向度方式,资金外向张力与弹性较弱,社会募捐与民间社会资助等资金筹集效果较差,缺乏灵活性、选择性与互动性。前者在参与养老服务时一度因筹资困难而面临资金短缺困境。

(二)互动性资源

由于退管组织自身体制机制的局限性,其在资源利用过程中与外界的互动效果较差,一度出现运营低效的现状。退管组织在参与养老服务的过程中除政府提供的资源外,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呈现碎片化,资源间的互动与耦合性较差,不能够将政府提供的资源很好地实现从控制到服务的合理转化。党建引领下不断了解退休老人需求,扩充社会性资源来实现退管组织与社会资源的互惠性互动,不断搭建“党建+资源”组织架构与服务平台,利于增强退管组织助老张力。

四、资源依赖视角下退管组织精准助老模式探究

(一)退管组织—个人:人生价值回顾与探寻

面对多元服务对象,退管组织党委班子需要做好退休老人精准对接,深入挖掘退休老人的个人价值与资源。在这一层面退管组织可以构建党建服务平台,成立区域化为老服务党支部,并组建网格化为老服务队伍,形成党支部书记—党员骨干—退休职工的纵向管理团队。建立退休老人个人档案与电子信息库,建立党支部定期走访慰问制度1,党支部密切与退休老人沟通交流,根据退休老人不同需求聘请相关专家,培养退休老人的兴趣。退管组织依据党建平台号召组织退休老人成立象棋社、舞蹈队、腰鼓队、书画班、园艺社等兴趣班,并合理策划比赛,通过活动竞技,让退休老人能够从工作价值回顾顺利过渡到后续人生价值的探寻中,充分激发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激情,使退休老人能够重新发掘自身价值2。同时,退管组织内部以党建引领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与考核,创新平台服务与建设,规范办事程序,进一步提升退管组织为老服务。

(二)退管组织—家庭:代际资源支持与挖掘

退管组织自身资源有限,为了能够让其与外在资源进行交换与拓宽,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退休老人家庭资源的挖掘。在中观层面上,家庭资源的利用是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退管组织可以深入挖掘退休老人的家庭代际支持网络,比如,退管组织可以与退休老人的子女建立强关系链接,并与退休老人子女的资源网络建立间接弱关系链接,通过退管组织与退休子女的代际网络资源的链接来进一步拓宽退管组织的资源网络,并建立退休老人代际资源网络的电子信息库,并通过对退休老人的代际支持网络进行分析,根据退休老人不同的代际支持网络进行针对性资源的对接,同时结合退休老人的个性化需求,退管组织与家政服务相结合,推动退管组织服务的市场化与人性化,让退休老人的居家养老的质量进一步提升,让退休老人真正老有所依。

(三)退管组织—社区:社会资源嵌入与过渡

针对组织与社区服务的脱节,退管组织可以将自身资源网络与退休老人所在社区进行嵌入与过渡。比如退管组织以党建服务平台为介体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社区志愿者密切联系,将自身优良文化与可行管理方式等与社区管理进行良好嵌入。退管组织党支部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合作,在社区中设立退管服务站来进一步辅助社区为老服务。党建平台增加社区服务板块,进一步实现资源主体的耦合与促进。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3,社区和退管组织成立志愿服务团队4,以退管组织党建平台为中介,将退管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不断下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承接退管组织的资源来进一步拓展功能1。社区工作人员直接对接退休老人,以层级化管理促进退休老人从工作单位到家庭与社区生活的良好过渡2,让退休老人实现老有所托3。

(四)退管组织—社会:内外资源互动与交换

退管组织与社会间的资源互动与交换在做好“六个老有”中极为重要,首先,退管组织与政府之间要做好边界清算。在党领导下,政府不过多干预退管组织的管理,积极推进退管组织的市场化管理与创新。政府在购买社会服务时应在提升质量效益的同时更注重公平,给予民间退管组织公平竞标机会,退管组织自身也要不断拓宽资源,提升内部与外部资源再生能力。其次,退管组织与退管组织之间应不断加强联系,相互汲取党建平台建设经验,积极推动党建平台一体化与数字化,打破不同退管组织间资源隔阂与阻滞,实现组织之间集约与规模效益。同时,退管组织应积极与民间团体建立联系,通过募捐与市场化养老合作方式,不断推动退管组织的资源扩充与发展。通过退管组织与政府、退管组织与民间团体的内外资源的交换与互动来不断提升退休老人的服务质量与效益。

猜你喜欢
助老代际养老
南京启用首批“助老车站”
新世纪以来的“代际之分”与“代际之争”
——论代际批评的“有效”“有限”及其意义
养老生活
提升老干部精准化服务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助老就医
离休干部专职助老员:美誉度之外的精准化思考
春节,代际弥合好时机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