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艺术的民族化进程及创作特征分析

2021-11-28 04:34
黄河之声 2021年23期
关键词:民族乐器民族化大提琴

边 伟

一、大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历程

大提琴产生于意大利,在欧洲经过不断的传播和演变,成为各种音乐演奏会中的重要乐器之一。后来,大提琴艺术传到了俄罗斯,在本地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推进了大提琴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清朝时期,大提琴出入了我国,开启了民族化发展历程。在乾隆初期,我国便有相关资料记载了大提琴艺术的演奏活动,表明此时国内已经又大提琴艺术的传播。当时,在我国从事大提琴演奏的人员都是家境殷实,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杰出人才。所以,我国最初的大提琴音乐文化活动,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主要是对德俄学派、犹太大提琴艺术家们进行学习和借鉴。当时,还有一些国外籍的大提琴教师在我国从事大提琴演出和教学工作,对大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也为后期大提琴在国内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提琴在我国的发展,从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大城市开始,逐步的辐射到其他地区。到了20世纪20年代,我国逐渐形成了大提琴艺术的规模性发展。

大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从最初对欧洲大提琴演奏的模仿,一直发展到民族化创作融合,大提琴艺术走出了自身的创新之路。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民族化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主要梳理为以下几个时期。首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文化艺术进入大发展时期,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团体等,开始有很多音乐家探索和研究大提琴音乐的民族化发展,使大提琴艺术更符合我国的文化艺术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出现了民族化大提琴音乐作品创作高潮,因而也诞生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大提琴音乐作品。例如,根据各民族器乐和民歌等元素改编创作而成的《幻想曲》、《浪漫曲》、《牧歌》等经典大提琴民族化音乐作品,具有极高的创作水准和艺术价值。这些大提琴音乐作品的风格和题材非常的突出,主要以表达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群众在建设国家时欢欣鼓舞的斗志和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切期待。这些大提琴音乐作品的旋律流畅抒情,民族风格浓厚,无论在曲式、音色等方面都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思想性、艺术性,将大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推入了新的进程。

然而,当时的大提琴音乐作品创作多以思想教育为主要目的,因而也使早期的大提琴民族化音乐创造在题材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时,国内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对大提琴艺术本身的了解水平有限,再加上需要对传统民族音乐和大提琴创作手法进行融合,所以民族化音乐元素在大提琴音乐作品中的呈现还没有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当时大提琴音乐民族化元素在创作和和艺术实践都处于关键的探索时期,作曲家们也进行了丰富的尝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阶段也对大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后续的大提琴民族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随后,因为我国的艺术文化发展受“文化大革命”十年的禁锢,这也对大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当前,大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创作只是对民间音乐元素简单的改编,或者直接的引用。大提琴音乐作品的创作难以脱离政治思想的影响,虽然在当时也有一些主题鲜明、激情澎湃、激发人心的大提琴音乐作品诞生,但是大多都流于形式,内容和形式也缺乏创新。所以,这一阶段大提琴艺术发展在民族化创作方面进步不大,而且还产生了一定的错误倾向,该时期所创作的大提琴音乐作品也很快销声匿迹了,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

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文艺创作迎来了开放自由的社会环境。在此背景下,大提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也开始逐步的兴盛起来,并朝着多元化、多层次方向进行不断的艺术创作和实践。大提琴民族化音乐作品在创作方面运用了各种创作技法,在题材方面也进行了创新,众多民间音乐素材也被大量融入到大提琴音乐旋律之中。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其他国家的大提琴音乐文化也逐步的渗透进来,我国的作曲家们也对西方大提琴音乐的创作技法进行了学习和吸收,这也使我国的民族化大提琴音乐作品创作朝着“中西合璧”的方向逐步发展,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创作高潮。随着中西方大提琴音乐的艺术碰撞,以及大提琴创作水平和演奏技艺的逐步提升,我国的大提琴民族化发展,也不断的积极和探索更适应中国民众审美需求的音乐作品类型。随着西方乐器的民族化艺术发展,以及我国对大提琴艺术教育的重视,众多院校对大提琴创作、演奏人才的培养更加的重视,在各种学术探讨、音乐比赛、创作交流等活动的开展中,加强了大提琴音乐文化的发展,积极的参与到各种器乐演奏舞台。自此,我国的大提琴民族化也步入到了繁荣发展的正轨之中。

二、大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创作特征

大提琴作为西方乐器,在进入我国之后,在民族化发展的道路上经过了多年的艺术探索,在不同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突出的成果。首先,大提琴演奏方法的民族化进程加快。大提琴民族化特色的演奏方法的形成,离不开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审美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维方式的左右。例如,大提琴音乐的局部演奏一定要遵从整体协调的原则,才能保证民族化大提琴音乐作品的艺术效果。此外,民族化大提琴演奏技巧的变化丰富,更注重对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模仿,其中也包括对不同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的模拟。在大提琴演绎民族化音乐的过程中,则是利用不同音区特色对民族乐器进行生动的呈现。比如,为了模仿二胡、古筝、古琴等传统民族乐器的音色,也会将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移植到大提琴演奏技巧中来。在我国的管弦乐音乐作品演奏中,大提琴经常会模仿我国民族乐器的装饰音、泛音等演奏技法,以突出民族音乐的风格特色。还有在一些器乐协奏曲的演奏中,大提琴声部也会为了迎合民族乐器合奏的和声效果而进行民乐演奏技法的模仿。大提琴低音声部音质松弛、深沉,高音声部音质圆润、优美,与我国的民族弓弦乐器音质契合度较高,所以对于整个民族化音乐作品风格的呈现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在大提琴艺术的民族化进程中,除了在大提琴的演奏技法上融入民族化演绎的技法,还在大提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时将民族音乐元素巧妙的融合进来,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任何一种西方乐器的民族化发展,都离不开本民族优秀的音乐资源的汲取和创新。所以,我国的大提琴音乐作曲家们在进行音乐作品创作时,从我国的民间歌舞、器乐、曲艺等音乐元素中提炼出了创作思路和创作素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音乐风格基调。再加上大提琴作曲者也具备了专业的作曲能力和水平,将对大提琴创作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与传统的和声、音调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风格性突出的民族化大提琴音乐作品。在大提琴艺术在我国发展之初,相关音乐团体演奏的大提琴音乐作品大多是西方经曲音乐作品,由于文化差异和审美品味的差异,使我国群众对大提琴艺术的接受程度不高。最早的大提琴创作民族化元素引入,是通过对我国民乐、民歌等素材的改编和创新而成的。例如,王连山先生创作的大提琴音乐作品《采茶谣》,就是取材于福建地方的采茶音乐,用大提琴独特的音色加以呈现。让群众感受到了用西方乐器表现东方音乐文化所形成的艺术美感。随后,便有很多体现我国各地民族音乐特色的大提琴音乐作品诞生,如《节日的欢喜》、《西北民风舞曲》、《蒙古小调》、《大提琴组曲》等经典大提琴民族化音乐作品。

此外,在我国的大提琴民族化发展中,不仅突出了大提琴独奏曲、协奏曲、奏鸣曲等不同的曲式结构的丰富性,而且在调式、调性的运用方面都颇具民族化风格特色。我国的大提琴作曲家们充分利用大提琴沉稳、磁性的音色特点,与众多西洋管弦乐器或者我国的民族乐器进行合奏,创新了大提琴音乐艺术的演绎形式,增添了大提琴音乐的艺术活力,也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在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的创作中,运用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曲调,发挥了大提琴音色沉稳的特点,还与管弦乐队进行了默契的配合。将内蒙古草原上牛羊成群的美好景象,以及蒙古族群众刚毅正直,热爱家乡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彰显。这首优美的大提琴音乐作品,是东西方大提琴音乐文化融合的成功之作,展现了大提琴艺术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三、大提琴音乐作品的民族化特色

以蒙古族民间音乐作为创作素材的大提琴音乐作品《嘎达梅林》,是我国大提琴民族化音乐作品创作成功的典范,体现了大提琴民族化创作的特色。下面就以该曲为例,来探究一下大提琴民族化进程中,对民族音乐的灵活运用和丰富演绎。我们知道大提琴音乐创作的和声、曲式等创作手法,都是建立在西方音乐体系之上的。而将民族音乐的叙事性、自由性通过大提琴灵活地表达出来,将曲式结构和主题旋律进行融合创新,在运用西方音乐的曲式结构的同时,将东方的民族音乐审美融入其中,进一步丰富了大提琴民族化音乐作品的韵律和意境之美。

《嘎达梅林》这首大提琴音乐作品使用了民族五声调式,特别是蒙古族民间音乐常用的羽调式。在该首大提琴音乐作品中多次出现风格鲜明的蒙古族音乐风格,并通过不同的创作手法在民族调式上使音乐旋律丰富发展,将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风格魅力体现得更加饱满、感人。该首曲子分为三个部分,采用了形式较为自由的奏鸣曲式。在西方的音乐创作中,经常借助奏鸣曲呈现冲突和对比,因而在该首曲子中也汲取了这一特色,处理的更加灵活、自由。例如,以附点音符的持续推进将音乐引入到高潮,然后再进入减弱,增加了音乐的情感色彩。也将一幅可歌可泣、悲壮感人的历史画卷,通过弦乐渐强级进的方式将音乐旋律内在的情感表现出来,突出了大提琴音乐庄重、恢弘的音色特征。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乐曲的调式在a羽、b羽、e羽之间不断的进行转换,使音乐旋律更加跌宕起伏,曲调更加的婉转动听,给人一种深刻的艺术体验和音乐感觉,来表现草原上牧民们对英雄嘎达梅林的深切怀念。

在《嘎达梅林》的创作中,通过民族调式转变的方式表现嘎达梅林对草原人民的忠诚之心,又加入d调的旋律过渡来突显“牧歌”悠扬的主题。同时,两种音乐旋律的融合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草原英雄歌颂的情感。在这首大提琴音乐作品中,调式的运用变化丰富,在各级调式之间徘徊,突出了牧民无助地逃离故土,彷徨在茫茫草原的无助,加强了音乐旋律的情感色彩。这首大提琴音乐作品除了调式上的变化之外,还将蒙古族民歌元素作为音乐主要旋律进行了新的创作和演绎,除了在原曲音乐素材基础上进行了改编,还扩充了蒙古族民歌的曲调,将民歌音调作为整首曲子的主题旋律。不仅在音乐旋律的细节上做出完善,而且音乐旋律的主、副部主题旋律还进行了揉合处理,既保留了内蒙古民歌的音调特征,又突出了大提琴的独特音乐风格。除了素材、作曲方面,在大提琴演奏中也融入了很多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如滑音技巧、揉弦技巧,颤音技巧等,众多音色效果和演奏技法的巧妙配合,将大提琴的民族化风格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呈现。

结 语

总而言之,大提琴在民族化进程中,进行了丰富的艺术探索,汇集了中西方音乐创作手法和审美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化音乐创作特色。我国的大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极为生动的展现了西方乐器的中国风格创新发展历程,将更多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大提琴音乐作品中,从而也为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开辟了新的途径。在百年发展中,大提琴艺术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也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为大提琴的中国风格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猜你喜欢
民族乐器民族化大提琴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大提琴之味
初探中国民族乐器发展之路
以二胡为例简析中国民族器乐的创新与发展
怀抱大提琴的男人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如何培养孩子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
作曲民族化漫议
漫话中国民间乐器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