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革开放精神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

2021-11-28 07:01
关键词:理性改革开放价值观

张 鹏

处身墩品储能宝贵年华的高校校园中的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材,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对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他们笃信、恪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质,是高校不断强化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圆满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所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限于课堂讲到、学生学到、活动促到、考试考到的专业知识教学流程,而是要将教学活动和教育效果与大学生真听、真信、真学、真做紧密联系起来,达到知行合一、滋养品行的目的。这其中,关乎教学质量的是认同教育,要能够以认同教育上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喜好、认同、乐学、乐悟,下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想做、学做、真做、做好。将改革开放精神运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中,就是要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群众中心、依靠人民、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精神[1]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理实结合、情感融通、对照物鲜明、践行与价值共鸣基础上的认同教育效果。因此,本研究就改革开放精神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的运用路径,做“四认同”接力式路径探研,也即对需求认同路径、情感认同路径、理性认同路径、践行认同路径进行分析。

一、需求认同路径:以政治敏感性需求与成才愿望需求启发学习动机

其一,需求认同左右学习动机。将人的需求作最为集中的概括,可包括:生理需求、精神需求、灵魂需求。生理需求可视为满足生命存在的自然需求、自主需求、应然需求;精神需求可视为满足社会存在的价值需求、规范需求、导向需求;灵魂需求可视为精神归宿的理想追求、必然需求、自由需求。将人的需求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认同联系起来,可知需求认同对大学生学习动机自主需要、价值需要、归属需要的影响,其中,自主需要是基于本能需要基础上,产生本能的学习动机。大学生出于本能地会认为,到高校学习深造,就应该将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学好,考试取得合格成绩,顺利拿到毕业证,因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视为考试科目,与学做合一不对号;价值需要亦是能力需要,产生促学动机,大学生出于就业和人生发展的考量,会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身需要密切关联起来,继而能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归属需要亦理想信仰需要,这是需求认同导向下学习动机的最高层次,是由满足个体需要向满足群体需要、国家需要、民族需要转变,由“小我算计”的需要跃升为“家国情怀”的需要。以改革开放精神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需求的认同路径,就是要由培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始发的生理需求做起,加强向精神需求和灵魂需求的引导,实现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就是要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动机导向“家国情怀”,达到明理而修身的境界。

其二,改革开放精神对政治敏感性需求与成才愿望需求的启发。现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与文化专业修养的学习动机需要进一步端正,毕竟大学生还处于成长成才的不成熟期和可塑期,端正的学习动机的养成,只靠自身认识程度和自身约束力其效果不尽人意,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绝不仅仅是文化课和专业知识教育,学习动机的培养教育理当包含其中,因为学习动机是学习的思想基础,是产生学习能量的动力,也是产出学习质量的保障。但将现下大学生对思想政治修养与文化专业修养的学习动机作比较,前者又不足于后者,其根源即在于需求认同的此弱彼强,认为思想政治修养与文化专业修养对他们的就业创业、成长成才并非刚需。而改革开放精神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求认同的启示作用则会起到促进需求认同的作用。

一方面了解国情,启发政治敏感性需求。改革开放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气连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在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人民开创、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为华民族谋福祉的伟大实践中,给予中国人民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豪,不断迸发中国人民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克难攻坚的强大精神能量与创造力,代表中国的政治理念特色、民本理念特色、社会制度特色、发展理念特色,也就注定了是中国的国情所系,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于大学生墩品储能的必然要求之所在。

另一方面了解民情,启发成才愿望性需求。改革开放精神历经40多年的伟大社会实践的检验,已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作用、相互强化地植根于民心、强化于民愿,成为全国各行各业创业创新的精神支柱,成为全中国人民同心同德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克难进发的精神武装。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不足,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理修身缺乏真实感受和迫切需要,以改革开放精神启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需求认同,能够契合大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迫切需要,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修养内敛为自身成长成才的愿望性需求。有了自身成才的愿望性需求,就能够满足和强化“我要学”“我需要”“我应该学好”的自主式学习动机。

二、情感认同路径:以情感认同的标的物与入情体验端正学习态度

其一,情感认同左右学习态度。情感认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赏识和肯定。人是富有情感的动物,情感支配人对客观事物的喜好、亲近和厌恶、疏离之情。喜好、亲近之情令人乐于置身其中、乐于悦纳、乐于效仿,产生虽暂不可及甚至可望不可及也要努力争取的积极效应;厌恶、疏离之情令人心生反感、唯恐避之不及;喜好、亲近之情令人遐思神往,增强跃跃欲试的行为冲动,厌恶、疏离之情令人沮丧唾弃,甚至于口诛笔伐;喜好、亲近之情是学习和修身的吸引力、内驱力,厌恶、疏离之情是学习和修身防微杜渐的活靶子、反面教员。以改革开放精神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路径,就是要使改革开放精神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产生心理需要,激发和培育大学生乐学、愿学、肯学的喜好、亲近情感,能够发自内心地在心理需要基础上进行个性素质修养,能够从情感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合拍共振、享有共同的荣辱感。正如此论:“认同教育即认知认同教育,认知认同的过程和结果是达成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有机统一。情感认同为中介,认知认同为结果,二者相辅相成。”[2]

其二,改革开放精神提供情感认同的标的物与入情体验。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需要情感认同路径的作用,而情感认同路径离不开情感标的物的以此情入此意的情理体验。因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简单、苍白于说教之中,要将提高大学生对于价值观的认同度与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将情感路径的知情、感情、动情、入情的路径建立起来、通畅起来,在情之所至中提高教育质量。[3]将改革开放精神应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教育路径,恰恰发挥出的就是情感标的物和情感体验的作用,因为改革开放精神是鲜活的,能够被改革开放成就所印证的。

首先从改革开放精神做情感标的物作用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与时俱进的拓展,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其内涵、重要性、规范性,对大学生而言仿佛就在身边,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产生深刻的情感认同还需要标的物的具象参考,尤其在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面对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联袂、新媒体爆增乃至万物皆媒的舆论环境下,很容易被良莠不齐的信息所迷惑,很容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中出现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改革开放精神这一情感标的物上,两者可相互对照、相互验证。

再从改革开放精神应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教育中的情感体验作用看。改革开放精神是具象于改革开放成就与先进典型事迹中的客观现实,具象于关心民生、发展民生、为民生谋福祉的客观现实。是贯穿过去、现在,也必将通向未来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种种客观现实都真切生动、可感可触,有例可证、有迹可循,能够被大学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只要能够被高校有意得法地用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情感体验材料,讲好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故事、一段又一段的经验,[4]就能够引发大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积极情感调动起来,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伦理道德情感的升华。

三、理性认同路径:以“理性价值意识”“个性价值意识”的过渡形成学习自觉

第一,理性认同左右学习自觉。理性见诸人的思辨、判断、选择、遵循的思想行为。理性的思辨、判断、认可属于精神活动;理性的选择、遵循属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理性与精神活动的理性循环往复,形成人学理、知理、明理、守理的能力。将人的理性概念基于认同含义的限制来分析,必须兼顾人的社会属性,将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理性加入其中。那么,针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需要两个完整的“取自”及其整合优化,即:完整地取自个人属性的理性认可,完整地取自社会属性的理性认可,再将二者的理性认可整合为自觉理性认可。鉴于大学生正处于高校校园的人生特殊时期,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属性的理性与社会属性的理性,都会表现在学习自觉性上,左右学习自觉性的程度和学习质量,也即表现在能否主动自觉的学习,主动自觉的思考、主动自觉的内化、主动自觉的律己,主动自觉的从理性认同的“自然王国”,向着理性认同的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的“自由王国”迈进。

第二,改革开放精神促进理性认同由“理性价值意识”向“个性价值意识”的方向发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采取的理性认同路径,并非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惯用的灌输式和活动式,满足于事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安排和满足于过往经验,更要注意到是否满足价值观理性认同需求的“理性价值意识”与“个性价值意识”的结合,并由前者向后者转化的结果,这种转化结果也即理性认同结果,就是所要达成的理性认同标准。大学生的理性认同较之需求认同和情感认同有难度,其难度在于如何将书面的浅表认识提高为正确的思维理性。那么,何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认同需求的“理性价值意识”?简单的理解,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汁原味地认识和领悟;何为“个性价值意识”?这里所取之意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认同前提下自由选择、自由认可的必然,而以改革开放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认同教育,就是要追求改革开放精神对大学生“理性价值意识”与“个性价值意识”的结合,进行理性认同需求的洗礼,以明辨理性认知,形成自由理性。在这个过程中,要认真做好两个导向:

导向之一是大格局观。时下,人们都很重视也常常使用格局这个词汇,赞赏和提倡大格局观、大格局站位、大格局胸怀,将人的发展进步、事业的兴旺发达与格局联系起来,正如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的表述。所谓大格局观,就是要拥有“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胸怀和见识,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增强对民族文化自信自觉程度,增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全局意识与防微杜渐意识,形成认知理性,如同孔子所曰之理:“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认同教育,是关乎国家、民族价值观认同的大格局观的理性认同教育,将改革开放精神应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认同教育,能够起到大格局观的领航作用,让大学生感受到在国家发展大环境下,世界范围内价值观相互碰撞的大环境下,改革开放精神所承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先进性、优越性,感受到承载改革开放精神、承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上已经成为国之国粹、民族之精华、盛世之金科玉律,增强大学生应当秉持修身的理性认同。

导向之二是爱国主义根脉。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强大精神支柱,古往今来留下了众多爱国主义的理论、作品、典型、经验,有无数仁人志士作出的荡人胸怀的事迹,也更有改革开放精神所代表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召族国人前赴后继的奉献祖国,为祖国的安好和强盛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改革开放精神诞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将中华民族传统与现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融会贯通、精华提淬,凝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改革开放精神以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具备鼎故革新的勇气、胆识和韬略,敢于打开国门,汲取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与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实现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动作,赢取了当今中国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变化。将改革开放精神融入理性认同教育路径中,就是要以改革开放精神见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根脉滋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厚实大学生理性认同的养分。

四、践行认同路径:以环境影响与发展动力促进践行认同

改革开放精神以中国故事、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魅力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拓进取,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理想愿景越来越清晰于前行方向的社会环境,坚实着全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不断获取新成就的意志和能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改革开放精神作为践行认同路径,会产生从理论到实际、从升华认识到促进践行认同的积极作用。

(一)践行认同左右学以致用

学懂弄通和学以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所要达成的教学效果,实现对大学生立德树人的最高目标。以改革开放精神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的需求认同路径、情感认同路径、理性认同路径,是在学懂弄通基础上的向前拓展关系,呈现出递进状态下践行认同的合力作用。“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5]的教诲,就是高屋建瓴的意义概括与对实现路径的导航,“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哲理,也为践行认同过程与践行认同效果作出了精辟的阐述。

(二)改革开放精神创造践行认同的社会环境与发展动力

改革开放精神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发和秉承,不断迸发出改变中国落后面貌、改变中国国际社会地位的磅礴力量,不断释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从国内到国外都营造出被认可、被崇敬、被效法的舆论氛围,而且,中国的改革开放将处于不断深化和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作为国家的重要国策被持续秉承,成为治国理政、强国富民的重要韬略。[6]毋庸置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开辟新境界、打造新环境,取得新成就的最有力最有效的法宝。大学生接受高校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然会是置身于改革开放精神的大环境之中,改革开放精神带给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环境影响反映在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之中。改革开放精神在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出强大动能的同时,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注入着发展动力。从社会大环境看,改革开放精神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精神、新时代价值观念,全中国人民都以这面旗帜为精神指引,都以改革精神为动力开拓进取、创新创业。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必将投入到社会发展大环境之中,大环境对人的个体品质的需要,就是大学生个性品质修养的需要。改革开放精神所滋养的社会大环境,为大学生创造了践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动力,要继承发扬这一经验,并将其落实到形成“三全育人”环境、优化思政课教学环境、活跃校园文化环境中。

一要进一步形成“三全育人”环境。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要进一步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环境,对在校大学生的培养应从“校本位”观念的局限下解放出来。用好用足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校园环境资源固然重要,而合理利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社会大环境资源同样重要。在改革开放精神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大环境主流精神的现下,高校要认真思考利用对策,真正发挥好构建对大学生“三全育人”环境的主阵地作用和带头人作用。

二要进一步优化思政课教学环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环境的优化要重视起来,优化这门课程的教学环境需要以优化教学资源为重点。投入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更应该将教师作为教学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纳入其中。要将改革开放精神充分融入教学资源,让大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理论联系实际和丰富多彩。要特别强调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师者传道解惑也”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道”,将课程所规定的当讲的知识讲到,更要解惑,不忽视、不放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任何疑惑。[7]

三要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最为关键的是以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认同教育为突出内容。[8]尽管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大学生的必要作用,以及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已不鲜见,并在我国高教界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大学校园文化环境的活跃程度不足是客观存在。根据活跃一词的汉语释义,应包含两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行动活泼而积极;二是气氛活泼而热烈,那么活跃校园文化环境就是要充分体现这样两个显著特征。但目前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流于形式建设、流于现状建设、流于一时一事需要建设的问题明显。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时尚、活泼、求知、求新、求变的特征明显,活跃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认同教育,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将改革开放精神充分融入其中。

改革开放精神掀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不断迸发出全国人民向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个又一个前行目标奋斗的智慧和能量。将改革开放精神运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建立在需求认同、情感认同、理性认同、践行认同“四认同”接力式基础上,就是要追求其理实结合、情感融通、对照物鲜明、践行与价值共鸣基础上的认同教育效果,也旨在为高校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对策参考。

猜你喜欢
理性改革开放价值观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我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价值观(二)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