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与战略思考

2021-11-28 07:22
北方果树 2021年4期
关键词:南阳猕猴桃有机

陈 燕

(河南省南阳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河南 南阳 473056)

南阳地处秦岭南麓,是秦岭余脉的东延部分,地理坐标为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生态条件优越,被国内外知名专家认定为猕猴桃人工栽培最佳适生区。猕猴桃产业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也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南阳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实现乡村振兴的优势特色产业。

1 产业发展现状

南阳是猕猴桃适生区,上世纪70年代中期全市野生猕猴桃面积达5.3 万hm2。进入80年代,西峡县率先成立猕猴桃研究所,开始建立人工栽培基地,逐步开展人工驯化、良种选育、人工栽培等技术研究。90年代,西峡县开始大面积人工建园,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基地建设、贮藏加工、品牌宣传等逐步深入。

1.1 人工栽培初具规模

全市已建成猕猴桃人工栽培基地1.2 万hm2,挂果面积0.7 万hm2,产量10.8 万t,占全国的4.5%,基地规模居全国第四位。打造成西峡县沿312 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人工栽培以西峡为主,所产猕猴桃鲜果以其品质优良、个头适中、贮藏期长,与驰名全球的新西兰猕猴桃相媲美。内乡、南召、淅川、桐柏、新野、宛城等县区也有零星分布。西峡县3.4 万hm2野生猕猴桃基地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开发,获得欧盟、美国等有机认证,年产量1.2 万t。

1.2 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现有猕猴桃加工企业近26 家,依托华邦公司、果然风情、哪吒公司、达能公司等猕猴桃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4.5 万t,产品有果汁、果片、果酱、果酒、罐头、果粉等8 大系列30 多个品种,畅销国内外50 多个大中城市,出口日本、美国、韩国、东南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2019年全市猕猴桃产业总产值15 亿元,综合效益达到22 亿元,直接参与猕猴桃产业人员达10 万人,果农人均纯收入达到0.85 万元,不少果农666.7 m2产值达到1 万多元,部分果农超过2 万元。重点产区农民收入的70%以上来自猕猴桃产业。同时带动了包装、运输、贮藏、加工、营销、旅游等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1.3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西峡县先后获得“国家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县”“全国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县”“国家农业(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称号。“西峡猕猴桃”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获得“中国生态原产地知名品牌”。

2 发展优势

2.1 区位优势

适宜的生态环境是保证猕猴桃高产、稳产、优质的先决条件。猕猴桃人工栽培的适宜地区为北纬18~34°的广大山区[1]。南阳恰在这个范围内,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区内山区、丘陵、平原各占1/3,形成三面环山南部开阔的南阳盆地,北部以伏牛山主脉为屏障,大体上形成背风向阳的倾斜面,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降雨量706.5~1 131.5 mm,年均气温14.5~15.8 ℃,年日照2 137 h,光照资源充裕。自然条件适合猕猴桃的生长发育(温度15 ℃左右、年降雨量800 mm 左右),且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丰富。

2.2 土壤和地形优势

南阳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缝合带,经历了自太古以来的多次强烈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形成了满足植物生长所需各种营养元素的土壤环境。土壤pH值6.7 ,全市土壤共有10 个土类18 个亚类33 个土属93 个土种,总面积2.66 万km2。其中耕作土壤共99.94 万hm2。主要有黄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黄棕壤、水稻土、紫色土、棕壤等。适宜猕猴桃生长的砂姜黑土、潮土、黄棕壤、棕壤耕地面积共31.21 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1.23%,植被茂密,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和多种矿质元素。适宜的海拔高度和良好的土质条件,充分满足了猕猴桃的生长发育需求。

2.3 种质资源、技术储备优势

西峡县猕猴桃经过多年种植,已选育出一批适合南阳栽培的优质高效品种,如美味系列的‘海沃德’‘徐香’‘华美2 号’和‘米良1 号’等,中华系列的‘红阳’‘金桃’和‘华光’等,为南阳市猕猴桃产业的形成和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峡县猕猴桃研究所猕猴桃种质资源保护与收集库现有雌性品种66 个(原有品种35 个,新嫁接品种31 个)雄性品种5 个;野生选育优良单株55 个。南阳野生资源丰富,是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交叉分布区。

2.4 品质优良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峡猕猴桃独特的风味和优良品质。1957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欣和印万芬研究员对西峡野生猕猴桃进行考察和研究发现,西峡野生猕猴桃不仅资源丰富、 品种多,而且鲜果个大、 品质优,营养丰富。特别是西峡县丁河镇河南村马连凹组采集的中华猕猴桃单株果实分析,维生素C含量高达4 200 mg/kg,成为目前国内外猕猴桃维生素C 含量最高的。1981年,西峡猕猴桃研究所在西峡野生猕猴桃中选育的17 个优良单株,果实经中国农科院检测,维生素C 含量高达3 854.5 mg/kg,平均达到1 969.4 mg/kg。西峡猕猴桃口感酸甜适口,质地细腻,香气浓郁,不仅优于国内其他主产区的同类产品,甚至优于新西兰、智利和意大利等国的同类产品。

2.5 市场潜力大

猕猴桃是当今世界上新兴栽培果树,富含维生素C 和抗癌物质芦丁,以及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被誉为“世界珍果”“营养金矿”“水果之王”,倍受世界各国消费者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会越来越大。目前,全世界栽培猕猴桃面积约23.4 万hm2,年产量380 万t。我国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面积约22 万hm2,年产量250 万t。新西兰、中国、意大利、智利等是猕猴桃的主产国,新西兰出口量占本国总产量的94%,占世界猕猴桃出口量的90%以上。但我国猕猴桃出口量占总产量的1%以下。我国年人均猕猴桃消费量不足1 kg,而新西兰和意大利年人均猕猴桃消费量分别达6 kg 和4 kg。若人均年消费量3 kg,则国内需390 万t;若人均年消费量1 kg,全世界需求量600 万t。因此猕猴桃潜在的市场空间很大,发展前景广阔[2]。

3 存在的问题

3.1 规模不大

受地域等因素影响,和国内发展先进地区相比,南阳的猕猴桃产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西峡县仅有耕地面积1.87 万hm2,猕猴桃人工种植面积已达0.85万hm2,其余适宜猕猴桃发展的面积有限。

3.2 科研滞后

猕猴桃人工栽培历史短,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生产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如溃疡病的预防和防治,虽然在南阳没有造成灾难性危害,但一直困扰着很多基地和果农; 国内猕猴桃人工催熟技术尚未成熟,猕猴桃航天生物育种、富锌猕猴桃等功能性新品种在我市尚属空白。

3.3 管理水平不高

猕猴桃属于高投入高产出产业,标准化基地前期投资需要2 万元以上,主要用于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环境及建设高标准架构等,因前期投入不到位和管理不规范,造成部分基地产出效益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部分基地树体出现早衰或死亡现象。

3.4 机械化水平低

深翻土壤、果园割草、喷药、采摘运输、开沟施肥等重要生产环节,几乎全是人工劳动,机械化水平很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

3.5 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的农户分散种植与规模化、 标准化生产要求已形成主要矛盾,已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分散农户因受资金、技术、信息、观念等因素影响,不种植,或者种植的管理水平低,与大市场的矛盾已相当突出[3]。

3.6 缺乏高端产品

高品质绿色、有机猕猴桃尚处于起步阶段。西峡县虽有1.33 万hm2基地获得绿色认证,但取得和进入有机转换期的猕猴桃基地仅200 hm2。大面积野生猕猴桃虽然已获得有机产品认证部门认证,但开发利用的很有限。果然风情果业股份公司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产品猕猴桃果浆年产量227.2 t,面积400 hm2,年产鲜果576 t。与消费者的需求差距太大。

4 战略思考

4.1 规模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建议把猕猴桃产业列入河南省发展规划,在技术、资金、政策、科研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倾斜,合理布局,快速壮大南阳猕猴桃产业规模,实现全市猕猴桃产业达到13.5 万hm2的既定目标,形成猕猴桃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

4.2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组织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加强猕猴桃科学研究,加强与国内外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开展优良品种搭配栽培技术研究,着力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新技术、新措施的应用与推广;进行猕猴桃航天生物育种实验;尽快掌握猕猴桃人工催熟技术;加快产区电子商务,发展线上线下交流互动; 加快科技长入产业步伐,推进猕猴桃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4.3 加大投入,规范管理

西峡猕猴桃产业经过40 多年的发展,在技术、市场、管理和推广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在种苗繁育、生产管理、 市场开发和相关加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制定适宜本地区的猕猴桃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建议组织专业人员,研究制定更加详实、更加科学的生产规范,指导全省各区域生产。同时加大投入,在土壤改良、有机肥使用、水利配套、架构配套、机械化生产和有机种植等方面做好示范,引导种植者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机械化、有机化生产靠拢,全面提升猕猴桃产品质量和效益。

4.4 加快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

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机械设备,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奖励、示范和建立专业农机服务组织等办法,加快猕猴桃产业机械化水平,在土壤改良、喷药、割草、深翻、枝条粉碎等方面实现全程机械化,降低劳动强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增强南阳猕猴桃的市场竞争力,抢占国内猕猴桃生产制高点。

4.5 加强交流合作,提升产业知名度

在做好扩大生产规模、 抓好管理、 提升品质的同时,围绕生产、销售、科研等方面,积极开展多方面的交流宣传活动,积极参与国内外相关展销会、博览会、洽谈会等,把产品推销出去。举办猕猴桃文化节、采摘节、农事体验等活动,让世界了解南阳猕猴桃。邀请中外专家、企业家、媒体交流座谈,借力借智借资,助推产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

4.6 加快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生产

新发展区域,实行土地统一流转,规模化生产经营。农民以土地入股或转租的形式,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适度规模承包,公司化经营。这是目前解决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矛盾,建设现代农业的最佳办法[4]。

4.7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猕猴桃,抢占高端市场

有机猕猴桃是市场发展的大方向,也是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人民生活的需求,顺势而为,大有可为。借助京宛协作、南阳有机产品进京的东风,甩掉低端产品,全力打造有机高端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加强对有机猕猴桃生产技术培训,按有机生产规程操作,做好认证流程工作。

猜你喜欢
南阳猕猴桃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提取猕猴桃的DNA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南阳:高质量开展人大工作评议
喝有机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