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21-11-28 14:30李璐瑶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费孝通一体格局

李璐瑶

(青海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0)

费孝通先生曾在1988 年作了一篇学术演讲,这篇演是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 当时这篇演讲深受国内外学者的认可与赞同, 费孝通教授这一独特和新颖的研究理论对中国民族相关问题起到了很好地梳理作用。 比如中华民族构成的整体问题等, 因此也提出了相应的科学的并具有实践意义的方法。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形成思想

费孝通先生师从马林诺夫斯基, 因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思想很大程度体现了其结构功能主义。除此之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也同时体现了派克、拉德克里夫·布朗、迪尔凯姆等人的思想。然而这些思想对于费老来说, 并不是简单的加减组合,而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留下优秀的,放弃不利于我们自己的,最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这个理论在中华文化的背景下, 深深地影响了后期的民族间的发展。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形成从最根本上讲,受到社会学初创时期的孔德、斯宾塞“社会是具有生命体的有机体”思想的影响,并且与迪尔凯姆强调社会是一个结构功能统一的整体的思想一脉相承[1](2)。 斯宾塞的观点主要表达了社会是一个整体的结构,这个结构由各个部分组成,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 此外,他还第一次提出了结构功能、同质性和异质性是互相作用,不可分割的。这一观点终于也成为结构功能主义的重中之重,从而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思想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作用。

迪尔凯姆其实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 他注重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 并且认为这个整体要想发挥作用,其前提是,内部的各个成分要发挥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离不开部分,而部分又对整体有所作用。他还认为,某种事情的发生一定有其原因,我们要做的是探究其原因,去弄清楚这个原因与某种社会目的的关系, 而这也是迪氏的结构原则的体现方式。然而,在早期对社会结构的探索过程中, 费孝通先生认为仅有生物有机体论是不恰当的,此外,他也对迪氏的观点做出了批评,他认为社会不是平面的,而应该是一个立体的、层次分明并且是多角度的,同时表达了社会是动态的、无限继替的。在研究中国的社会变迁和社会结构时,费老发现国人的思想是线性的,具有时间性,比如从过去到未来是以某个个体为介质的。 所以他认为社会的整体结构是立体的,这一想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不可避免地也对其后期的民族学研究埋下了伏笔。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现实意义

费孝通先生这一理论的提出, 简单明了地揭示了民族相关问题,比如民族情况、民族间关系等。 这一理论不仅仅盛行在学术界, 更是被广泛应用在了社会的各个层面,甚至还成为了官方用语。费孝通先生曾指出:“中华民族这个词是被用于指中国疆域内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民”。因此这个理论中比较核心的一点是民族认同,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大家庭, 家庭里的每个成员就是一个个的民族。

在我国,民族治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以前, 多民族的统一一直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个民族按照实际的情况,包括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等状况去实行相对应的政策。在人人都能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下, 民族与民族间越来越团结,国家也越来越统一。各民族也因此可以更好地发展,一步步走向美好明天。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一理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时形成的新中国当然也需要新的理论,在新时代,各个板块诸如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都在不断进步,有些甚至有了比较大的突破。 我们的民族问题和民族研究更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地解决与进步。 对内,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维护祖国的统一, 如何更好地促进民族间的各种互动, 如何更好地使各个民族繁荣昌盛。对外,我们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要时刻关注国际上的民族主义运动风向。

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报告中,多次提到“中华民族”,“民族”这个词通常用来指中华民族这个整体,比如民族复兴、实现民族独立、整个国家和民族、伟大的民族等[2](5)。虽然有多种表述方式, 但每种表述无一不在体现着中华民族这一个整体。

现中国社会科学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先生在青海民族大学承办的“中国民族学会2019 年高层论坛”上也提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个民族就是家庭里的各个成员。家庭与成员的关系是一对多, 同样的可以用到中华民族与五十六个民族中。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中华民族可看作是一体,而多元代表了五十六个民族,多元的民族组成中华民族, 而中华民族又包含了多元的民族。五十六个民族离不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也离不开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与中华民族的关系正如多元与一体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 而后, 又提到了中华文化不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是所有民族文化的统称,是一个整合。

这样的一种对应关系同样也可以运用到宗教文化中,即中华民族宗教文化多元一体。 前不久,我们专业一行人去了扎麻隆凤凰山做调研。 扎麻隆凤凰山紧邻湟源峡口,当地人亦称之为“摩鸡岭”。该景点已经建成了以九天玄女、西王母、妈祖、青海神等等为祭拜对象的一系列庙宇。在那里,据一位久居山上的管理人员所言, 这里从年初到年尾都会有一系列的活动或仪式展演。其中,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就是以“九月初九”前夜与当天的“九天玄女万寿诞”活动。在那位先生的表述中,“九天玄女”出现了诸多在其身上未曾有过的头衔和职能。 在整个扎麻隆凤凰山九月初九的过程中, 看似荒诞或者程式化的仪式都带有其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系列的仪式,正在形成一条绳索,将整个村落牢牢地串在一起,使得人与人、 村民与信众、 个体与族群建立起了相互认同、 相互感知的联系, 从而让整个村落的格局和秩序,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四、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看当前的民族问题

改革开放40 年来, 民族问题不断地得到解决,民族研究也一直在进步,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越来越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得到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每个民族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对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民族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民生问题越来越被重点关注,在治国理政中,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民族问题。

(一)深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加强民族之间交流交往交融

近些年来, 我国的民族相关问题在学术界得到广泛而深刻的讨论, 其重中之重就是要让每个民族都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概念和意义。每个管理者和决策者能够深刻和真实理解中华民族一体格局的概念是可贵的, 对民族问题的解决也是利好的。在民族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知也在不断改变, 这种改变是螺旋上升的,理论的认识会越来越适应社会的发展,也愈来愈趋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从中国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结构以及线性的历史关系来看, 民族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很大程度是来自于各民族的正常交往,这种交往包括彼此间的交流,通过交流产生的文化碰撞, 促进彼此双方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各民族的共同协作,各民族除了在文化间要彼此学习优秀之处,更应该加强经济的协作。在当今世界, 特别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飞快的大国,完全离不开各民族间的各种交流,资源的共享以及人才的互动,这样一来,各民族才能更加积极健康地发展。这次的新冠肺炎来势汹汹,美国人从一开始的坚决不戴口罩到后来都纷纷带上了口罩, 逐渐地抛弃了之前的文化价值观。 这就是意识形态主导下的文化形成,群体中的个体没有办法改变,甚至没有改变的意识。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改变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并不能因此说这种文化价值就是错误的,每个民族都有其文化的优越性。但是出现了类似新冠肺炎这种突发事件,文化便会迅速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美国的文化被迅速改变,其他各民族国家的文化也会被迅速改变。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各民族间更应该加强交流交往和交融,去共同应对这种突发事件。这样看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加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加强中华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

中华民族按照费孝通先生的理解是, 在中国领土内,有着民族认同感的所有人,这样的理解放到现在意义依然非凡。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这点我们各族人民都应该意识到,而且要不断强化这个理念。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特性, 但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有共性的。依然是通过这次新冠肺炎来说,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 比如举国上下发起的捐款,共产党员几乎是全覆盖,包括社会各界人士的口罩、防护服等各式各样的物资捐赠。还有春节期间的居家隔离,这需要从中央到地方,每个环节的准确执行命令,严格遵守命令。如果没有中华民族认同的这种文化和意识形态, 又怎么会走出如此一致的步伐。 特别是每天呆在家,或者是被隔离在家,不能出去,这都是让人难以忍受的行为,正是有了相同的文化体系,大家都认可的文化价值,才会一次次地忍住外出的冲动,老实呆在家里,争取不给国家添乱。我们的医务人员更是如此, 正是在这样的文化价值和文化体系下, 每个白衣天使才会一次又一次积极主动地选择逆行,在每一次逆行中咬牙坚守下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是主体,每个人都又参与其中,所有人的共同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战胜疫情。 所谓的众志成城,不过是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而这恰恰是我国的民族文化意识、强国意识以及公民意识所造就出来的特有的民族凝聚力。

(三)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

在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汉族以外,多数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是比较缓慢的。 虽说国家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但是应该对经济发展较落后的民族因地制宜,实行相应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比如在青海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其经济发展也相对缓慢,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导致其农耕经济并不是很发达。 另外,因为高海拔,青海省内并没有大型的物流集散地。 那么就可以加大对其他经济的发展力度,比如发展其游牧经济、旅游经济等。 特别是旅游经济,更值得特别关注,因为未开发的地方相对较多,对于大多数外省人来讲,还处于一种被猎奇的状态。 政府也应相应出台一些倾斜政策以发展此地区经济。 在自治的情况下, 一定坚持大方向与中央统一,二者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不同的民族治理中, 除了区域自治更应该注重公共管理方面,比如在多民族聚居区的指示牌,要用多种语言,从而增强民族间的认同感,同时给各民族人民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在民生和民主方面应该不断加大改善力度,在民族文化等方面,应该积极弘扬和保护。

五、结语

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提出,对国家治理民族相关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因为有了此理论, 我们的民族治理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 遇到国家问题,特别是每个人都身在其中时,无形中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新冠肺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整个抗疫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事情在往好的方向转化。 这种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 有了正确的理论才能更好地实践。 总之,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下,我们的民族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猜你喜欢
费孝通一体格局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农村大有作为
“秦岭之巅”真的高不可攀?——不,关键在于思维融入“大格局”
今天,为什么我们要怀念费孝通?
费孝通的十个文化洞见
吴文藻从不“顺便”
一体推进主题教育同频同向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雄浑豪迈于一体灵秀磅礴熔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