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域下古田食用菌品牌外宣翻译探究*

2021-11-28 15:08林蓉晴胡丽英程姣卓宁希庄宇玲宁德师范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古田归化术语

文/林蓉晴 胡丽英 程姣 卓宁希 庄宇玲(宁德师范学院)

一、引言

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政府的引导下,已然成为一项新型的农业。从二十世纪60年代末起,古田人就开发了椴木栽培银耳、银耳瓶栽和银耳袋栽技术等等,全国率先掀起了银耳、香菇、竹荪、黑木耳、茶薪菇生产的“五次浪潮”。食用菌种植和生产的悠久历史,使古田成为中国食用菌之乡。近几年,食用菌生产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食用菌产业产能得到了不断的扩展,使得古田食用菌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有着强大的需求量,在国外市场上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多种多样的食用菌产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其外宣翻译显然十分重要。基于此,笔者从目的论视角出发,结合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试图对古田食用菌的外宣作一探究,旨在帮助提升古田食用菌的对外影响力。

二、食用菌外宣现状及其原因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发展,食用菌产业不断壮大,新的词汇和术语也在不断增多,但食用菌专业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作为农业英语的一个分支,真菌学领域的专业术语要求表达严谨、规范,译文要准确、客观。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采用修辞手段,需科学严谨地对原文进行翻译。译者不仅要了解食用菌本身的专业知识,如颜色、形态、地理环境、保健、药用价值等传统文化,还要及时关注国际市场的贸易术语、行业新词,与国际接轨。然而现实表明,食用菌的翻译常出现错译或误译现象,究其原因,通常是犯了以下几点错误:

首先,没有抓住描述食用菌显著特征的英语术语词汇。从李传华、曲明清等撰写的《中国食用菌普通名录》来看,在食用菌英语术语词汇中“颜色”词是描述食用菌特征最常用的术语词汇。[1]如golden ear(金色银耳)中的golden, bright red mushroom(大朱红菇)中的bright red等,这些术语中的颜色词都描述食用菌本身最显著的特征。表达食用菌最显著的“形态特征”的词语也很常见,如spiral-formed Lentinus(贝壳状小香菇)、bear’s head tooth(珊瑚猴头菌)等。但不乏有一些翻译并未抓住描述食用菌显著特征的英语术语词汇,例如将白灵菇翻译成pleurotus nebrodensis,这样的翻译完全没有体现出这类蘑菇最本质的颜色特征。再如雀斑蘑菇被翻译成freckle mushrooms, 这样的直译不能体现出译者想传达的食用菌的形态特征。因此,未抓住食用菌显著特征的英语术语的翻译会让读者生疑,不能达到让读者通过翻译了解食用菌的目的。

其次,专业术语的翻译未贴近产品本身的属性。食用菌英语术语词汇多来源于古希腊或者古罗马语,部分中国译者对这些英语术语熟悉度不高,未能准确翻译出食用菌本身属性特征。如对香菇饼干、香菇糕点等食品的翻译,要抓住“香菇”和“食品”这两大属性,香菇饼干通常会直译成“mushroom biscuit”,但“mushroom”的翻译在英语中不具体,会让人产生这类饼干到底是用哪一种蘑菇制成的疑问。因此,这种翻译太宽泛,不够准确。再如Puff ball一词在字典中的释义为“马勃”,也可释义为“胆星”“南星”等。如果译者缺乏丰富的食用菌专业知识,就不知道这些名字的存在,也很难在外宣翻译的过程中解释清楚为什么一个英语术语对应多个汉语意思。这体现出食用菌专业术语翻译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2]

再次,未根据贸易对象的不同进行适当翻译。根据贸易对象的不同,食用菌出口产品的术语翻译也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只有贴近译入语的习惯表达,才能使我们的产品被接受和被理解。如出口到日本的“香菇饼干”被译为shiitake,这样的翻译容易被日本客人接受,因为日语“棰茸”的发音正是“shiitake”;但如果使用“champignon”的话,出口到欧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更易被接受;而来自中国的香菇明显就应该叫作“Chinese mushroom”。因此,根据“香菇饼干”不同的贸易对象进行相对应的翻译,才能够“入乡随俗”,提高产品的可接受度。

最后,未掌握在贸易的语场环境下的专业术语翻译。要做好食用菌外译工作,就必须了解和掌握食用菌术语翻译的语场。一般在食用菌产品的国际贸易中,语场是指参与人进行的各种交易和商务活动,通过各种语言的相互交流沟通来完成交易。[3]在食用菌的大型国际贸易中,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长期以来都在使用的一些用语被人们认定为该领域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经过人们的不断使用,其语义用词和结构都在贸易语场中被固定下来,成为国际贸易语场的习惯用语。在这种特殊的语场中,译者就需要尊重已有的说法并把握正确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对蘑菇进行了统一翻译,将松露翻译成“truffles”。[4]从一些具体品种来看,一些大众且常见的食用菌已经为许多国家所熟知,那些食用菌的翻译基本已经定型,如羊肚菌全部翻译成“yellowmorel”、松 茸 翻 译 为“matsutake”等。但是还有许多品种被翻译成“whitekingoyster mushroom”,显然,这样的翻译没有考虑到语场,不能准确地表达食用菌的价值。

三、古田食用菌外宣翻译的策略

(一)目的论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从目的论的角度看,翻译是一种目的明确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这就要求译者在外宣翻译中针对不同的翻译目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因此,基于源语言的意图以及目的语的读者类型,译者需要通过使用多种翻译策略来对译文做出调整来适应目的语的语言文化。[5]

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著作《译者的隐身》中提出归化法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主张译文要尽量依照、适应目的语文化习惯,使目的语读者觉得如同阅读母语作品。[6]它要求译者贴近读者,采取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对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以此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因此要求译者要尽量缩小文化差异,在原文的基础上调整为更通俗易懂的语句,扫除语言文化障碍,避免多义或歧义。唐廷枢在《英语集全》中将“木耳”译为“Black mushrooms”, 意为“黑蘑菇”;将“香信”译义为“Small mushroom” ,意为“小型蘑菇”,这就要求译者要充分了解中西方有关的食用菌知识,才能更加准确地翻译。[7]

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认为异化是接受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8]它在翻译上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借鉴外语表达方式,采取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基于文化差异的背景,异化法试图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比如翻译“香菇炒肉片”,就可以直接的翻译为“Fried mushroom with sliced meat”,这种翻译方式能够直接将菜品中的主要内容翻译出来,让食客一目了然。

(二)归化与异化在食用菌外宣翻译中的应用

在外宣翻译中对于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的选择,一直都是争论的热点和焦点。翻译文学作品时,更提倡用异化法,这样可以使翻译的内容更接近原文。

采用异化译法,既能充分传达原作品的异国情调,又有利于本国文化输出。对目的语的一方,可以引进一些源语的表达方式,以丰富祖国的语言。因此,异化法大概率会先在精英阶层中被接受,然后逐渐在大众读者中传播。而翻译实用文体时,更提倡用归化法。这样的译文自然流畅,往往会博得读者的广泛喜爱,更易为大众读者所接受。总而言之,在翻译中不存在绝对的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对立统一、相辅相成。鉴于古田食用菌拓展海外市场,多涉及商务、经贸、广告等实用文体,笔者认为在食用菌的外宣翻译中应采用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在初期,食用菌外宣翻译以归化法为主,让外国消费者、外国商家对古田食用菌文化产生共鸣、亲切感,使他们对古田食用菌产品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在中后期,在食用菌产品已有一定知名度时,可多加入异化翻译,有利于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从而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例如,猴头菇是由于人们发现猴头菇远观像猴子的头部,因此给它取名为猴头菇,但猴头菇的英文名不是monkey head mushroom而 是Lion’s Mane Mushroom,Bearded Tooth Mushroom。这种翻译方式结合了外国人的理解习惯和思考方式,否则外国人可能根本不愿意深入了解这一产品。

因此在翻译食用菌时要注意结合意义进行翻译,让外国人在理解名称时不产生误会,还能对外国消费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9]

要正确把握异化与归化的度,翻译过程中,不能为了保持产品特色而一味地使用异化法,也不可以一味地以归化法为主,摒弃异化法的优点。无论是归化法还是异化法都不是绝对的,在翻译过程中,不能从一而终的使用同一种翻译方法。

首先,异化法不等同于“一对一”的死译。使用异化方法,不能超越语言文化的规范界限,也不能超越读者的认知能力。一方面要考虑读者的接受力,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当地的语言文化习惯。例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事物所包含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因此, 在翻译时,要基于当地的文化背景,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十方田品牌背景介绍为例:“ 古田县委、县政府于2018年开始打造农产品公共品牌——十方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以及脱贫攻坚工作。”英译如下:“Gutian county commissions and governments in 2018 began to build a public bra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en square fields”,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and poverty relief work.”若过分采用异化法,“十方田”极有可能直接译为“ten fangtian”,这对于在海外知名度不够,处于宣传阶段的食用菌产品是不利的。若是想要打出产品知名度,至少要做到能让当地人看得懂。因此,在此处 “十方田”应更适合翻译为“ten square field”, 这样的译法很好地表达出品牌外宣的变通性和灵活性,更好地让当地人深入理解这一品牌。归化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异化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得译文更加连贯易懂,语句通顺。但是也要注意归化过头的问题。要注意在翻译的时候,不能不分场合地在英语说法中带上中国特色。例如:直接将出口的凤凰牌自行车译为Phoenix是错误的。

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中,凤凰是一种高贵的象征;但在西方文化中,Phoenix意味着“再生”, 易产生浴火重生的联想。因此,在翻译时一定要了解进口国民众的文化心理,应该力求“文化传真”,减少“文化失真”,要在意义对等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翻译, 而不要拘泥于字面意义或语言形式, 否则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10]只有在翻译过程中,做到归化与异化互补,把握好两者的度,多方考虑,才能实现翻译的准确。[11]

其次,在对食用菌产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由于中英两种语言体系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化知识,若归化和异化不能更加清晰地传达出内容时,这时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在确保原文意思表达不变的基础上,对译文进行适当地修改,增加部分词汇短语等,以提升翻译的流畅性和准确性。在使用异化和归化过程中,译者可以在充分表述原文语意的前提下,合理应用增译法、省译法,适当调整、增减原文词汇,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完整性,从而更好地完成食用菌的外宣翻译工作。[12]例如:“两江一湖”的水系造就了这里特有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13]英译如下:The water system of “two rivers and one lake”——“Mingjiang, Aojiang,Tsuiping lake” has created a unique natural environment here and bred a rich and colorful biological resources.译者对“两江一湖”进行增译,进一步说明了正是在闽江、鳌江、翠屏湖的涵养下才有了绵延不息的古田食用菌资源与食用菌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外宣翻译过程中,不存在绝对的归化和异化,归化和异化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是译者必备的翻译方法,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很好地为读者展示相关的译文,为古田食用菌产业搭建起对外宣传的桥梁。同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需要时刻保持清晰的文化意识,保留原语言文化特色和通顺性,正确处理古田食用菌外宣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在对外宣传中翻译好古田食用菌产品是提升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关键,而归化与异化两种主要翻译策略的有机结合是食用菌产业能够更好地“走出去”的保障,从而带动古田食用菌品牌走向国际社会,使中西方产业交流更加顺利、通畅。

猜你喜欢
古田归化术语
百年的呼唤——交响演唱会《古田颂》首演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贸易术语修改适用问题探讨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八闽巾帼心向党·万村千居唱起来”古田会址展演兴起“大学习”热潮
古田“鱼宴”“有机”有味